摘要:近日,国家医保局启动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国家医保局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研究优化了具体的采购规则。“反内卷”这一新提法,受到了医药行业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国家医保局官宣重大调整,商保创新药品目录正式启动,从制度设置上终结创新药内卷时代,
7月权益市场持续火热,政策加码之下,A股“反内卷”行情加速升温,除了上游周期行业蓄势爆发,还有一个行业也受益于“反内卷”政策,开启新一波主升浪。
近日,国家医保局启动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国家医保局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研究优化了具体的采购规则。“反内卷”这一新提法,受到了医药行业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国家医保局官宣重大调整,商保创新药品目录正式启动,从制度设置上终结创新药内卷时代,为行业开辟一条全新的价值赛道。
上周以来,创新药板块大消息不断,7月28日一早,恒瑞医药发布公告,与葛兰素史克(GSK)达成一项总潜在金额高达125亿美元的License-out合作,覆盖一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呼吸系统创新药及多达11个处于非临床阶段的候选项目。28日盘后药明康德发布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同期新高。(个股不构成投资建议)
创新药板块应声大涨,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创新药指数(8841049.WI)自6月23日低点反弹30.34%,年初至今涨幅更是达到52.91%。
数据来源:万得信息,截至2025.07.29,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代表具体基金产品表现。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创新药行业走势抢眼,公募基金也加大了布局力度。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在公募基金前50大重仓股中就有8只医药股。
全球流动性、集采政策、业绩……那些曾经深刻影响医药板块的负面因素似乎都引来反转,作为普通投资者,该如何理解当前的行业质地,以及怎样更高效地掘金创新药板块呢?
寒冬已过,创新药步入“全球定价”新周期
过去四年,医药行业在政策调整、泡沫出清与资本退潮中深度盘整。自2021年以来板块估值持续承压,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最大回撤达54.77%,公募基金持仓占比一度跌至历史低位。当前医药行业市盈率TTM处于近10年65.75%分位数,尽管从底部经历了一轮反弹,但随着板块2025年中报业绩的陆续披露,订单向收入的稳健转化有望得到系统性的展现,或将成为进一步修正市场预期、触发板块整体估值修复的重要驱动。
数据来源:万得信息,数据截取区间:2015.07.28至2025.07.28,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代表具体基金产品表现。
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全球医药投融资触底回升,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生物医药融资环境趋于宽松。中国创新药企出海步伐持续加快,License-out交易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年初至今,多家企业密集披露海外合作进展,交易金额屡次刷新行业纪录。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突破608亿美元,超2024年全年水平。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43款新药上市,同比增长59%,创历史同期新高。在研发管线方面,中国目前创新药的研发管线占到了全球的大约1/4,在临床试验上我们每年有大概3000个项目正在开展临床试验,在世界上居于前列。
毫无疑问,国内药企正在全球创新药领域崭露头角。
AI赋能,重塑医药行业底层逻辑
过去,创新药行业一直流传着“三十定律”的说法,指研发一款新药通常需要花费10年时间、投入大约10亿美元且仅10%的成功率。当下, 国内AI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激发了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医药头部企业先后官宣接入DeepSeek,在AI技术赋能下,药物研发效率的提升将为创新药企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据全球知名投资机构ARK估算,AI可将新药研发成本降低85%,时间缩短40%。
当前政策边际改善和业绩拐点信号愈发明确,创新驱动叠加需求共振,创新药正步入“全球定价”新周期,投资性价比优势凸显。在此情形之下,作为创新药研发“卖水人”的CRO板块以及上游产业链医疗器械等行业也将逐步回暖。
华商创新医疗混合基金经理彭欣杨指出,二季度医药是为数不多取得亮眼表现的板块,其内在原因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寻底,行业自发触底,另一个原因是创新药集中收获了海外药企的BD付款。经过多年的培育,我们的创新药企业确实走在了时间前列:在PD1后时代,中国企业开发的ADC,PD1-plus类产品的丰富度在全球首屈一指。由此也吸引了大量海外企业抓紧时间窗口来国内抢夺产品权益,锁定后续玩家门票。站在当下,我们也非常看好中国创新药的未来,但也要意识到,药品市场的终局往往是强者通吃,疗效最好的产品将攫取最大的份额。我们会聚焦最终能胜出的产品和企业身上。
华商医药医疗行业股票基金经理张晓表示,医药板块内部创新药一枝独秀,伴随国内多个临床数据读出,多项大的BD落地;CXO板块底部修复明显;器械招标数据也在稳步回升;消费医疗、中药、药店数据有所波动,仍在磨底。二季度配置重心在创新产业链上,包括创新药、CXO;同时对底部资产做了一些配置,包括器械及中药个股。
当下,医药板块正迎来政策优化、业绩复苏、出海爆发的三重拐点,修复行情未完待续。作为投资者,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双向波动和不确定性仍是常态,需要通过确定的“抓手”来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借势医药相关的公募基金产品,或可把握行业增长机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个股投资相关风险。
$华商创新医疗混合A(OTCFUND|017418)$
$华商创新医疗混合C(OTCFUND|017419)$
$华商医药医疗行业股票(OTCFUND|008107)$
数据说明:市场数据来自万得信息。上述基金的基金投资方向整理自基金法律文件及定期报告,更多内容详见基金法律文件。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不代表投资建议。基金经理关注领域仅代表基金经理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做出的判断,可能随市场情况调整,不代表基金的实际投向,具体投资策略和投资标的详见基金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恪尽职守、谨慎勤勉的态度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若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还需承担汇率风险以及境外市场的风险。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具体投资策略详见基金法律文件。市场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敬请投资者选择符合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的产品。
来源:华商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