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 | 虎永祥:以创新育桃李 用初心谱华章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16:16 1

摘要:在红寺堡区第三中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教育者。他是学生口中的“魔法老师”,也是3000余名师生后勤保障的“大管家”,他就是红寺堡区政协委员、红寺堡区第三中学副校长虎永祥。他以创新为钥匙打开科学之门,用坚守为笔书写育人温情,勾勒出教育者的初心答卷。

在红寺堡区第三中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教育者。他是学生口中的“魔法老师”,也是3000余名师生后勤保障的“大管家”,他就是红寺堡区政协委员、红寺堡区第三中学副校长虎永祥。他以创新为钥匙打开科学之门,用坚守为笔书写育人温情,勾勒出教育者的初心答卷。

从“课堂冷场”到

“魔法课堂”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份对教育的热爱,从虎永祥大学毕业踏上讲台起,从未熄灭。他的教育轨迹始终朝着“让学生爱上学习”的方向延伸。

2005年,虎永祥大学毕业后成为红寺堡区的一名小学老师。在多所乡村小学任教后,2012年,他再次通过选拔考试调入新开设的红寺堡区第三中学任教。

从小学一跃到初中,虎永祥期待大展拳脚。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精心准备的课上,总有学生趴在桌上昏昏欲睡。“学生睡觉不是学生的问题,是老师的问题。”当时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语重心长地找虎永祥谈话,希望他能改变这种现状。

虎永祥与学生们探讨物理知识。

短暂的失落过后,虎永祥不服输的劲头涌上心头。“物理是鲜活的,不该是枯燥的公式推导。”他开始疯狂“充电”——泡在网上钻研物理小实验教程,翻遍教学论坛找“趣味教案”;学校器材不足,他自掏腰包网购实验材料;为了做“静电点灯”实验,他跑遍废品站找遍各种型号的荧光灯和灯架,终于如愿以偿地完成了实验。那些旁人眼中的“破烂”,在他手里变成了能演示“瓶吞鸡蛋”“过路涵洞”的“魔法道具”。

虎永祥的课堂从此变了模样:当他用吸管和水瓶演示伯努利原理时,学生们目瞪口呆,“哇”声一片;当他用磁铁和线圈做出简易电动机时,教室里响起阵阵欢呼。曾经的“冷场”课堂成了“抢手课”,他带的班级物理成绩常年稳居年级前列。而虎永祥也完成了从“知识传授者”到“兴趣点燃者”的蜕变,“看到学生眼里闪着光问‘为什么’,比任何成绩都珍贵。”他说。

“物理虎”出圈

让科学趣味走出校园围墙

2021年,虎永祥课堂上精彩的实验在抖音账号“物理虎”悄然上线。最初,他只是随手拍下课堂上的实验片段:用气球演示反冲力、用圆底烧瓶讲解热胀冷缩等。简单的画面却意外“圈粉”,“原来物理可以这么好玩。”“要是我当年有这样的老师就好了。”网友的留言让他意识到:有趣的物理课,不该只属于自己的学生。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物理的魅力,这位“70后”教师学起了年轻人的“手艺”:研究运镜角度,自学剪辑软件,琢磨如何用1分钟讲透一个知识点。他给实验配上俏皮的旁白,在视频里设置“互动提问”,甚至带着学生一起出镜做实验。有一次,为了验证“光在密度不同的介质中沿曲线传播”,他反复调整手机角度,从傍晚拍到天黑,直到画面里的“光线弯曲”效果清晰呈现才罢休。

如今,“物理虎”账号已积累了8500余名粉丝。5.1万次点赞的背后,是无数网友对趣味物理的向往。人民网、新华社等媒体争相报道他的“花式教学”,评价他“用最朴素的教具,打破了物理的高冷壁垒”。

“过去是为了让学生上课不睡觉,现在想让更多人爱上物理。”虎永祥笑着说。谈及未来,他的规划清晰而温暖:整理人教版(新版)物理知识点并成册出版,还打算通过直播实验搭建学习社区,通过“走进小学校园”让更多孩子爱上科学,爱上物理。

在讲台与校园间

书写“大爱情怀”

作为副校长,虎永祥的日常被后勤琐事填满:3000多名师生的餐饮保障、校园基建维修、设施安全检查……可即便每天脚步不停,他始终没放下挚爱的物理课。同事劝他“少带点课,多歇歇”,可他舍不得,“离学生越近,心里越踏实。他们的笑容和问题,是最好的‘充电器’。”

这份对学生的牵挂,早已融入他的教育生涯。2010年,得知学生刘健鹤姐弟因父亲去世面临失学,他一边资助刘健鹤姐弟俩,一边四处联系爱心人士接力帮扶。直到2019年夏天,收到刘健鹤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他摩挲着信封,眼里泛起泪光:“孩子们没辜负自己。”更让他动容的是,已上大学的学生们经常自发筹集笔记本、文具寄回母校送给学弟学妹,回赠母校,回赠虎永祥。

虎永祥和即将毕业的学生们在一起合影留念。

2016届毕业生张浩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找到虎永祥时,红着眼眶说:“从高中第一天起我就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回报您。没有您当年的一次次鼓励,我早放弃了。”这样的瞬间,在虎永祥的教学生涯里不断上演——学生毕业时送的手工鞋垫、假期特意返校的探望、微信里的报喜消息,都成了他坚守的动力。

二十载光阴流转,虎永祥用创新让物理课长出翅膀,用坚守让教育充满温度,更用政协委员的担当,为乡村教育发声献策。正如他常说的:“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未来的路上,这团名为“热爱”的火焰,将继续照亮更多青少年的科学梦想,在教育的画卷上续写属于“物理虎”的华彩篇章。

来源:华兴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