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梅德韦杰夫前几天还在网上跟特朗普硬刚,被特朗普点名大骂后,他却突然安静,超过三天没更新动态,连个回应都没有。
梅德韦杰夫前几天还在网上跟特朗普硬刚,被特朗普点名大骂后,他却突然安静,超过三天没更新动态,连个回应都没有。
要知道,他可是俄罗斯政坛的“嘴炮王”,动不动就怼美国、提核武器。
这次特朗普不仅骂他是“失败前总统”,还直接出动核潜艇,这次梅德韦杰夫却安静得像换了个人。
这场骂战是怎么闹起来的?梅德韦杰夫是怕了还是另有盘算?
文案:凤梨 编辑:凤梨
事情没那么简单,梅德韦杰夫的沉默更像是俄罗斯内部深思熟虑后的策略调整。
他的发言涉及核威胁的敏感话题,可能已经踩到了某些红线。
尤其是他在帖子上提到“死亡之手”是一个冷战时期苏联设计的自动核反击系统
他这话是结结实实踩在了欧美国家的雷区,也让克里姆林宫不得不重新掂量分寸。
俄罗斯的官方立场向来由普京把控,梅德韦杰夫的角色更像是试探风向的“先锋”。
他突然安静下来可能是俄罗斯在给外交留空间,避免局势进一步失控。
这场骂战的起因还要追溯到七月中旬。
特朗普突然对俄罗斯抛出重磅“最后通牒”:如果俄罗斯和乌克兰在50天内无法达成停火,美国将对俄罗斯实施“非常严厉”的关税制裁。
莫斯科起初没太当回事,美俄之间的口水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可没想到,特朗普这次没按常理出牌,没过几天就把50天的期限缩短到10天,还公开喊话“倒计时开始”,态度强硬的让人捏把汗。
面对这种挑衅,梅德韦杰夫坐不住了。
他当天就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用英文发文,直接回怼特朗普,说什么俄罗斯不是以色列,也不是伊朗,特朗普的威胁对俄罗斯没用。
他还顺带讽刺特朗普,别学拜登的老路。
这条英文回应在西方社交媒体上火速传播,转发和评论铺天盖地。
梅德韦杰夫很显然是想借这个机会,向西方公众展现俄罗斯的硬气。
可特朗普的反应更快、更狠。
7月31日,他在社交平台上直接点名梅德韦杰夫,骂他是“失败的前总统”,还警告他“注意言辞”,否则就是在玩火。
特朗普甚至放出狠话,说梅德韦杰夫的言论已经进入“非常危险的领域”。
随后他就下令将两艘核潜艇部署到“适当区域”,以应对梅德韦杰夫的“愚蠢且煽动性”的言论。
这动作不可谓不大,要知道距离上一次美国公开以核潜艇回应俄罗斯高官的言论,还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梅德韦杰夫出人意料地没再吭声,连俄语平台上的动态也停了。
这种反常的沉默让外界纷纷猜测:他是不是意识到自己玩得太大了?
要理解梅德韦杰夫的行为,还得看看他在俄罗斯政坛的角色变化。
早年担任总统时,梅德韦杰夫给人的印象是大不一样。
那时候的他被认为是“亲西方”的温和派,主张与欧美国家搞好关系。
可自从2020年担任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后,他的画风完全变了。
他开始频频发表反西方言论,动不动就抨击美国、北约,甚至公开谈核武器,态度强硬得像换了个人。
这种激进的表态,在俄罗斯国内引发了两极反应,一些民族主义者觉得他够硬气,展现了俄罗斯的强硬姿态;但也有外交专家担心,他的用词太激烈,容易让俄罗斯在国际上更孤立
但梅德韦杰夫似乎并不在意,反而继续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发声,尤其是用英文,直接面向西方公众。
这次骂战中梅德韦杰夫提到“死亡之手”,算是彻底捅了马蜂窝。
它藏在地下深处,连接着俄罗斯的核武库,据说能自动选择打击目标,被称为“末日象征”。
虽然克里姆林宫从没公开确认这套系统的具体细节,但梅德韦杰夫拿它说事,无疑是在向西方传递强硬信号。
外界普遍认为,梅德韦杰夫的角色更像是普京的“传声筒”。
普京在公开场合往往保持战略模糊,留足回旋余地,而梅德韦杰夫则负责放狠话,测试西方的底线。
这种分工,让俄罗斯在外交上既有进攻性,又不失灵活性。
可这次梅德韦杰夫显然玩得有点过头,特朗普的核潜艇部署直接让局势升级到一个新高度。
特朗普的最后通牒也好,梅德韦杰夫的强硬回应也罢,背后都是两国在全球舞台上的角力。
特朗普想通过经济制裁和军事威慑,逼俄罗斯在俄乌问题上让步;而俄罗斯则通过梅德韦杰夫的嘴,试图展示自己的不妥协。
可这种口水战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让每一句话都被无限放大,稍有不慎就可能擦枪走火。
梅德韦杰夫的沉默或许正是意识到这一点,他选择在关键时刻“哑火”,可能是为了给普京和俄罗斯外交团队争取时间,避免局势彻底失控。
8月1日,普京在记者会上被问到特朗普的强硬态度,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特朗普对俄美关系有“过高期望”。
这话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是在传递信号:俄罗斯不会轻易被吓倒,但也不想把事情闹到不可收拾。
眼下特朗普设定的10天停火期限马上就要到了,8月8日就是最后一天。
可现在看来,俄罗斯压根没有调整政策的迹象。
这场骂战会不会再升级,谁也说不准。
梅德韦杰夫的“哑火”,或许是在提醒所有人:有时候,少说两句,反而是更聪明的选择
在国际关系这盘棋局中,保持克制可能才是真正的赢家之道。
信息来源:
来源:修竹书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