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黄海激烈冲突!8月4日,韩国狼狈撤离,韩媒惊呼“中方实控”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14:11 1

摘要:8月4日,苏岩礁海域的涟漪再次吸引全球目光。韩国媒体以“耻辱性撤离”形容自家海警的仓皇离场,甚至以“中方已实控”作为头版标题。全球多家权威媒体以罕见篇幅追踪报道。

8月4日,苏岩礁海域的涟漪再次吸引全球目光。韩国媒体以“耻辱性撤离”形容自家海警的仓皇离场,甚至以“中方已实控”作为头版标题。全球多家权威媒体以罕见篇幅追踪报道。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7月新修订的全球海权争议年度报告,黄海苏岩礁已被列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多边热点之一。中韩在黄海的博弈,正成为21世纪海洋权益与地区安全格局变化的风向标。

苏岩礁,地处黄海中部,历来是东西方海权交汇的战略咽喉。中国渔民自隋唐时期就在此撒网为生,明清史料与考古证据均显示,苏岩礁与中国大陆架紧密相连。

7月,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最新考古报告再次证实,苏岩礁周边海域打捞出的大量明清古渔船残骸,均有江南造船印记,部分木材碳测定距今已逾500年。

韩国方面则以1952年“李承晚线”单方面主张主权。尽管当年美国顾问团公开称其“缺乏法理基础”,但韩方仍在2000年后接连在苏岩礁建设“科考站”,试图制造实际存在感。

韩国媒体再度聚焦这一年久失修的铁皮屋,称其为“民族自尊的标志”,但现场图片显示,早已锈蚀的设施与中国新建钢结构平台形成鲜明对比。

7月29日被多家国际媒体称为“黄海转折点”。当天凌晨,韩国“汉江1号”海警船从群山市出发,直奔苏岩礁。中国海警6305舰通过卫星、无人机、高频雷达实时监控,第一时间横在韩方船只前方。据权威海事追踪数据显示,双方一度仅相隔20米,海上浪涌与高频警报交织,现场气氛极度紧张。

韩国船员试图用探照灯干扰中方船员视线,甚至抛下缆绳试图缠绕中方螺旋桨。中国海警则迅速启动“品”字形包围战术,6102舰和6203舰从两侧协同封锁,形成立体防控。

对峙持续五小时,韩方多次尝试突围未果,船员情绪逐渐低落。最终,“汉江1号”在油烟喷吐中调头撤退。韩国媒体不得不承认,“韩方船员士气低落,撤离时现场一片沉默”。同一天,中韩两国还在仁川港联合举行渔业增殖活动,形成了鲜明对照。

中国工程船顶风冒浪驶向苏岩礁,三座大型框架式深远海网箱逐步成型。8月最新卫星图显示,这三座钢构呈三角分布,将苏岩礁牢牢包围。平台内外部署了雷达、通信和声呐设备,能够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监控。

中国海警不仅常态巡逻,平台人员换班频率大幅提升,水下设有多套智能声呐,连鱼群活动都尽收眼底。

这一系列设施在国际法框架下以“民用渔业开发”名义进行,既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又有力宣示主权。韩国多次抗议,但专家一致指出,韩方所谓“暂定措施水域”主张在国际法上难以成立。新加坡《联合早报》、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等均公开表示,苏岩礁属于中国大陆架自然延伸,无争议。

黄海冲突的背后,是韩国日益突出的渔业资源危机。根据2025年韩国海洋水产部的统计,近海渔业资源五年内锐减70%,三分之一的渔船长期停靠港内。济州岛、全罗南道等地渔民多次集体抗议,要求政府“还我渔场”。福岛核污水排放直接影响东部渔场,西部渔场本就资源贫瘠,渔民生计雪上加霜。

面对国内压力,韩国政府试图通过“外部对抗”转移焦点。7月29日的海上对峙,正值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当天,韩方上午还与中方官员握手合影,下午即派海警挑衅。

韩国多家媒体坦言,这种“挑事转移内忧”的做法已成惯例,但民众并不买账。釜山、仁川等地的鱼市摊主普遍认为“自家船把鱼捞光了,赖别人没道理”。

7月初,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再度宣布对韩国汽车、钢铁加征25%关税。韩国经济研究院数据显示,这两项出口占韩国总出口近三成,关税落地后,首尔金融市场连续三日大跌。韩国政府紧急派出特使团三次赴美,试图挽回局面,但收效甚微。

与此同时,美韩闭门会谈上,美方要求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适用范围扩展至整个印太,意图将韩国更多捆绑在亚太安全链条上。

韩国舆论对此忧心忡忡,担心在黄海、朝鲜半岛与南海多线作战,难以承受大国博弈的重压。7月末,韩国国内对美军费分摊问题再度发酵,执政党支持率下降3个百分点,总统府夜不能寐。

8月4日,韩国工兵开始拆除京畿道前沿的20台对朝扩音设备。事实上,早在6月韩方已暂停对朝喊话,朝鲜也同步停止噪音广播。韩国政府刻意将拆除行动公开化,被多家分析机构解读为“对内转移压力、对外缓和局势”的双重信号。

与此同时,黄海对峙正酣,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半岛安全局势的微妙变化。朝鲜媒体则一度冷嘲热讽,称“韩国对外硬不起来,对内压不住”。

苏岩礁已被公认为黄海战略格局的核心节点。中国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权威报告显示,苏岩礁下方蕴藏着约1000亿桶原油、72亿吨天然气,经济价值不可估量。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带还是中日韩海底光缆的关键节点,是亚太信息高速公路的命脉。中国新建的三座钢结构平台被外媒称为“定海神针”,既是渔业基地,更是信息、能源与海权的多重枢纽。

韩国媒体则反复渲染“中方设施已形成实控”,而自家年久失修的“科考站”暴露出维护能力与资金不足。多位韩国海洋法专家在接受《朝鲜日报》采访时承认:“在设备现代化与管控能力上,韩国已明显落后。”

7月,国际海洋法法庭、联合国亚太地区海洋权益中心等多家机构共同发布区域主权争议评估白皮书。报告明确指出,苏岩礁为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韩国“暂定措施水域”说法缺乏法理支撑。

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虽然密切关注,但普遍保持谨慎表态,避免卷入中韩直接对抗。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舆论也认为“黄海局势已进入中国主导周期”。

中国在苏岩礁海域的动作并未止步于平台建设。8月,海警船每日例行巡航,渔业平台科研设备持续升级,水下声呐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青岛新设的替代能源交易中心,直接切断了韩方部分能源进口利益。对涉事韩企金融调查和暂停水产进口许可的措施,给韩方经济带来实质压力。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黄海事务属于中国内政,外部势力不得插手。

参考资料:

光明网:2025-08-05 11:13:航行警告 黄海南部海上射击试验

来源:遗海拾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