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喊话再撞一次!乘龙卡车:已申请测试车直播碰撞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12:06 1

摘要:前几天理想i8终于正式上市了,有人说价格贵了,也有人说真香,当然还有人在和乐道L90做对比。不过这场发布会最出圈的,不是理想i8的各项技术,也不是定价的争议,而是在现场展示环节播放的一段视频。

前几天理想i8终于正式上市了,有人说价格贵了,也有人说真香,当然还有人在和乐道L90做对比。不过这场发布会最出圈的,不是理想i8的各项技术,也不是定价的争议,而是在现场展示环节播放的一段视频。

发布会上,在讲解理想i8部分时,现场播放了理想i8与8吨乘龙重卡对撞的视频。视频中,乘龙重卡四个车轮弹离地面,驾驶室与后货箱发生明显分离,车头倒压向理想i8的前挡风玻璃,而i8的乘员舱结构则保持相对完整。这段视频,瞬间点燃了舆论,“重卡为何撞不过SUV”成为网友们关心的话题。随后,乘龙卡车也对于这条碰撞视频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理想汽车在发布会上播放的连环碰撞测试视频,被定位为模拟用户真实交通会车场景的验证。根据视频内容,除了与重卡的正面高速对撞外,理想i8还承受了另一辆卡车的侧面撞击。理想方面强调,整个测试由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汽研”)全权负责执行,实验场地、测试设备乃至作为撞击对象的乘龙卡车,均由该机构提供并操作,理想未进行任何指定或干预。中汽研证券部工作人员随后回应称,测试全过程严格遵循相关规定与标准,不存在为迎合客户而人为调节车辆参数的行为。然而,正是这场声称“专业、客观”的测试,结果却让重卡在碰撞中显得十分脆弱,由此也引发了卡车制造商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的意见。

面对网络上“卡车质量差”、“测试不真实”等质疑声浪,乘龙卡车官方在社交媒体平台流露出不满情绪,使用“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等表述进行初步回应,暗示测试存在猫腻,为后续的正式声明埋下了伏笔。

7月31日晚,东风柳汽发布正式声明,指控理想汽车的碰撞视频构成严重侵权,远超正常商业竞争范畴。声明主要包含两项核心指控:其一,理想非法发布侵权视频,严重误导公众,损害东风柳汽品牌声誉及公众知情权,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法律法规;其二,直指测试场景脱离实际。东风柳汽强调,理想未公开关键测试细节,包括双方车辆是否经过改装或减配、卡扣固定状态、车辆年检情况,以及测试场地状况、精确车速、驾驶状态等。其认为理想通过自定义碰撞条件和特定设计的非常规场景,得出了与公众正常认知存在巨大偏差的结果,不仅贬低了乘龙品牌形象,更可能误导消费者,埋下安全隐患。

作为拥有71年历史的央属国企,东风柳汽在声明中阐述了乘龙卡车的安全设计理念。表示乘龙卡车的设计遵循“真实场景防护”原则,具体措施包括行业首创的龙骨框架驾驶室结构、四层吸能设计(抗冲击层、缓冲层、高强骨架、柔性防护层)结合多通道能量传导专利技术,以及主动安全(AEBS自动紧急制动)与被动安全(驾驶室后移技术)相结合的双重防线,旨在最大化保障驾乘人员安全。其核心诉求在于,卡车安全性的评价标准必须基于真实的满载运营状态,而非实验室设计的特定条件。

有工程师指出,单次碰撞测试结果受多种变量影响(如测试条件、车辆状态、碰撞角度),难以作为评判车辆安全性的唯一绝对依据。乘龙品牌经销商则担忧,此类非常规对比测试可能误导消费者,对卡车行业的整体形象产生不利影响。

面对乘龙卡车的侵权指控与公众质疑,理想汽车选择了一种更为直接甚至带有挑战意味的回应方式。7月31日,理想汽车产品负责人汤鹏(微博名“老汤哥Tango”)在社交平台公开喊话:“相信权威机构的专业,要不来复测一把?”紧接着,另一位产品负责人张骁迅速转发回应:“可以啊,直播都行。”这番“直播再撞一次”的公开邀约,瞬间将事件推向另一个高潮,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和讨论。不少人期待这场潜在的直播测试能成为打破当前“罗生门”局面的关键,为公众提供一个更透明、直观的验证机会。

而被喊话的对象乘龙卡车,在8月1日官方发布了一张意味深长的宣传海报。海报文案写道:“安全不是空口无凭的理想,而是我们每一程切实的守护”,并配文“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生活不是试验场,莫拿生命开玩笑。乘龙卡车提醒您:安全驾驶,规范行车。”此举被广泛解读为对理想汽车的影射,表明乘龙卡车更倾向于强调自身的安全理念和在真实道路上的守护价值,而非卷入一场可能被精心设计的实验室碰撞较量。

在短视频平台上,乘龙汽车官方在评论区回复网友,表示“已跟领导反馈,申请购买一台理想i8,现场直播对撞,若想看乘龙卡车KO理想i8,请持续关注我,理想送给我们的这波流量,我们乘龙卡车接住了,乘龙不带怕的高品质可信赖”。看来在与对方再来“撞”一次的这件事上,双方都挺有自信的。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还调侃道,“不如让两家的负责人坐在各自的车上撞吧”。

结果目前还没有定论,但这场因一场发布会碰撞测试引发的风波,折射出当前汽车营销中愈发普遍的对比测试现象。在新品发布或宣传时,利用对比凸显自身优势已成为行业常态。然而,像理想此次直接进行真车对撞,且结果引发被撞方强烈反对并升级为法律纠纷的案例,则相对罕见。

这也在警示整个汽车行业,在追求营销效果创新的同时,测试的客观性、透明度以及尊重竞争对手的边界,是必须谨慎把握的尺度。如今动辄xxx万内最好、Lx.x级智驾,的宣传语,真的显得不是很让人踏实。

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营销创新固然重要,但客观、真实、尊重科学验证边界更应该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来源:汽车点评C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