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6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防军事频道《砺剑》栏目披露,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支持“全甲板放飞”模式,能够一次性出动最大数量的舰载机,为形成饱和式打击提供了坚实基础。
自从2017年立项以来,中国首艘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航母——福建舰,已从设计蓝图走进了真实海域。
2025年6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防军事频道《砺剑》栏目披露,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支持“全甲板放飞”模式,能够一次性出动最大数量的舰载机,为形成饱和式打击提供了坚实基础。
这一“全甲板放飞”概念,源自对未来高强度海战的预判。
如今,历经近十年研发和多次海试检验,福建舰真正迈向了“交装即交战力”的关键节点。
2013年,习主席在某舰载机综合试验训练基地冒雨视察,目睹了滑跃起飞和阻拦着舰演示。此后,科研团队一方面在岸基“质量车”上反复模拟滑跃与电磁弹射的衔接动作,一方面在海试环境中进行弹射试验。
央视2025年8月3日播发的融媒体片中,参与研制的航空长田伟回忆,“电磁弹射之前谁都没有接触过‘天书’,科研人员没有一人叫苦,大家要让强敌畏惧的,是这份底气”。
试验现场,科研人员在质量车旁书写“谋海制胜 弹射未来”,代表着将这项高精尖技术从概念打磨成可复制流程的庄严承诺。
早在2017年起,海军就启动舰载机滑跃和弹射起飞专项训练,特设模拟器与实地联动训练体系。到2025年初,首批舰载机飞行员已完成滑跃起飞与电磁弹射的无缝衔接训练,能在真实海况下从容出动。
多名飞行员向媒体介绍,弹射带来的加速度和心理冲击与滑跃起飞完全不同,学习曲线陡峭,但科学的安全保障流程和渐进式训练确保了人员伤亡率为零。
8月初,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发布视频,宣称福建舰“入列进入最后攻坚时刻”。
这意味着,舰体结构、动力系统、电磁弹射与阻拦系统均已达交付标准,下一步将完成舰载机定点编配与战斗群协同演练,正式纳入战斗序列仅在时间问题上。
2024年12月27日下水的076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勇于首创,将电磁弹射与阻拦技术应用于两栖平板甲板,成为全球首艘具备弹射能力的两栖攻击舰。
虽然其核心任务与航母有所差异,从登陆作战角度探索“超越地平线作战”,但其电磁弹射装置的成熟,进一步验证了我国相关技术链条的可靠性与可复制性。
毫无疑问,福建舰已经迈过了最艰难的攻坚阶段,即将完成从“科研样舰”到“全舰作战平台”的转身。
未来,当她率先配齐隐形战斗机、多用途弹射战机、预警机、电子战机和反潜直升机这“五件套”的那一刻,中国航母战斗群体系将真正具备与任何远洋作战力量掰腕的底气。
来源:大明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