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画册里有张照片,拍的是欧洲某个战场,坦克像玩具一样散落在田野里。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那堆废铁里藏着的秘密
江拥辉放下望远镜,揉了揉酸涩的眼睛。
眼前这片狼藉,让他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本画册。
画册里有张照片,拍的是欧洲某个战场,坦克像玩具一样散落在田野里。
当时他觉得那是遥远的故事,没想到有一天,这样的景象会出现在朝鲜的土地上。
废墟中的发现
1950年11月底,三所里战斗结束后的第三天。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雪地上,把那些钢铁残骸照得闪闪发光。
汽车、坦克、大炮,还有数不清的枪支弹药,就那么静静地躺在那里。
有些车子连钥匙都没拔,发动机还是热的。
车座上放着半包香烟,烟盒上印着英文,看不懂写的什么。
一辆吉普车的后座上,扔着一件军大衣。
江拥辉走过去摸了摸,料子很厚实,比他们的军装暖和多了。
”这些美国兵,装备是真好啊。”旁边一个战士感慨道。
江拥辉点点头。
他在东北打了那么多年仗,缴获过日军的装备,也见过国民党军的家底。
但像这样的规模,确实是头一回。
最让人意外的是那些罐头。
一箱一箱的,标签上画着牛肉、猪肉,还有水果。
有个小战士打开一罐,尝了一口:”这肉还挺香。”
数字背后的故事
统计工作进行了整整一周。
汽车500多辆,有的是运输车,有的是指挥车,还有专门的通讯车。
每辆车上都装着各种设备,复杂得让人看不懂。
坦克14辆,型号不一样。
有的很大,炮管粗得像水桶;有的比较小巧,估计是侦察用的。
大炮200多门,从迫击炮到榴弹炮都有。
弹药更是堆积如山,光是炮弹就装了十几卡车。
最值钱的可能是那些通讯设备。
一台台电台,比他们见过的都先进。
还有一些测距仪、夜视镜,都是新玩意儿。
负责统计的参谋激动得睡不着觉:”这些装备,够装备一个师了。”
江拥辉却在想另一个问题。
这么多装备,说明美军撤退时有多慌乱。
平时训练有素的军队,即使败退也会有序撤离,带走重要装备。
可这次不一样,他们丢下的不只是沉重的大炮,连轻便的步枪都扔了不少。
胜利者的困惑
缴获是好事,但处理起来很麻烦。
那些汽车,大部分都能开,可没人会修。
有一辆半履带车,发动机突然熄火了,几个机械师围着研究了半天,也没搞明白哪里出了问题。
美式武器的口径和他们用的不一样,子弹不通用。
步枪倒是能用,就是瞄准镜太复杂,老兵们更喜欢用自己的三八大盖。
最头疼的是那些罐头。
虽然好吃,但保存不了太久。
天气冷,有些已经冻坏了。
战士们舍不得扔,就着热水泡了吃,结果有几个闹肚子。
”富贵病。”军医开玩笑说。
江拥辉站在一堆装备前面,心情复杂。
战争初期,他们装备简陋,弹药不足,每发子弹都要算计着用。
现在突然有了这么多好装备,反倒不知道怎么用了。
就像一个穷惯了的人,突然捡到一笔大钱,高兴之余还有点不踏实。
那些带不走的东西
不是所有装备都能用上。
有辆坦克的履带断了,修不好,只能当废铁。
几门大炮的炮管炸裂了,估计是美军撤退时故意破坏的。
最可惜的是一台雷达。
那东西很先进,可惜没人懂技术,也没有配套设备。
最后只能拆掉有用的零件,其他的就地掩埋了。
还有一些个人物品。
照片、信件、日记本,都是英文的。
有个翻译试着读了几句,大概是士兵写给家人的信,内容很平常,说想念家乡的食物,盼着早点回去。
这些东西让战场显得不那么冰冷。
敌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有家庭,也会想家。
只是立场不同,才站在了战场的两边。
江拥辉把那封信重新放回原处。
战争让人变得冷酷,但不应该丢掉基本的人性。
消息传回国内
胜利的消息很快传回国内。
报纸上刊登了缴获装备的照片,标题写着”志愿军大获全胜”。
照片里,战士们站在坦克上,笑得很灿烂。
彭德怀专门发了嘉奖电报。
电报很短,但最后几个字特别有分量:”三十八军万岁!”
从”鼠军”到”万岁军”,这个转变来得很突然,但也很实在。
战场上的胜负,最终还是要用战果来说话。
军长梁兴初看到电报时,据说眼眶都红了。
初战失利的阴霾,终于被这场大胜给驱散了。
装备的去向
这些缴获的装备,后来有了不同的命运。
能用的汽车分配给了各个部队,主要用来运送伤员和物资。
那些坦克经过简单维修,重新投入战斗,在后续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炮大部分被运回后方,交给了炮兵部队。
美式火炮威力大,射程远,比原来的装备强了不少。
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罐头和医疗用品。
罐头改善了战士们的伙食,医疗用品挽救了不少生命。
有些装备被送到国内研究。
工程师们拆解分析,学习先进技术,为后来的装备发展提供了参考。
多年后的回忆
多年后,有记者采访江拥辉,问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老将军想了很久,说:”不是那些装备有多先进,而是我们能够战胜装备精良的敌人。
装备重要,但人更重要。”
他还说了一件事。
战斗结束后,有个美军俘虏问他:”你们用什么武器打败了我们?”
江拥辉指了指自己的胸口:”用这个。”
那个俘虏愣了半天,才明白他的意思。
现在回想起来,三所里的胜利确实堪称奇迹。
用简陋的装备,战胜了机械化程度很高的美军,靠的不是钢铁,而是钢铁般的意志。
那片”钢铁海洋”,见证了一个真理:战争的胜负,最终还是要看人心。
江拥辉放下回忆录,望向窗外。
夕阳西下,金光洒在大地上,就像多年前洒在那些缴获装备上一样。
不同的是,现在的阳光照在和平的土地上,照在一个老兵安详的晚年里。
参考资料:
《三十八军在朝鲜》,江拥辉,解放军出版社
《抗美援朝战争史》,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志愿军第二次战役纪实》,中央文献出版社
来源:龍哥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