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改造实录:“高标准”背后的真与伪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5 08:14 1

摘要:安徽桐城的那片田地,几个月前跟现在简直判若两地。曾经荒草密布、没人搭理的地块,被县里动员人马一通整改,加装了新设备,拉上了排水沟,成了村民们口中的“高产田”——这事成了周边农民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从这场整治风暴说起,其实就是最近国家盯上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把这块

农田改造实录:“高标准”背后的真与伪

安徽桐城的那片田地,几个月前跟现在简直判若两地。曾经荒草密布、没人搭理的地块,被县里动员人马一通整改,加装了新设备,拉上了排水沟,成了村民们口中的“高产田”——这事成了周边农民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从这场整治风暴说起,其实就是最近国家盯上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把这块事儿推到了风口浪尖。

今年春天,各地都陆续曝出了不少农田改造中的“幺蛾子”。就说湖南某县,明明项目报表写着修了50公里的水渠,等专家用无人机一测量,实际长度还没30公里。有的地方表面上工程过关,私底下却另搞合同,还让农户打保票不外泄。像这样动手脚的,一旦被发现,中央就要求查一个处理一个。最近农业农村部拉开大张旗鼓的专项整顿,把2019年之后的各项农田升级项目,一个个地查过去,既看工程质量,也紧盯钱到底花哪去了,后头谁在管护。

这轮大整顿其实早就有迹象。比如甘肃民勤县,去年滴灌坏了大半没人修,等纪委一插手,不到一星期全部修复完好。四川乐山市,现在直接上线了一套“一图管田”的数字平台,哪块地什么情况,谁在管护,手机一查一清二楚。这些变化让农民们心里更有底气,但这场整治,还远远没有停歇迹象。

再细往下扒,就能看到前因后果。三月份,中央第四指导组的车俊带队,联合农业农村部不少干部,去了河南尉氏县。他在地头陪着种粮大户数着账本,说高标准农田落地不是虚话,省电三成、省肥一成多,每亩光收入就能翻出五百块。他当时一脸严肃地强调,田必须科学规划、标准兴建,光建好不行,后头管理和维护才更关键,而且农民必须得参与到每个环节。

河南作为全国有名的粮食大省,目前已经推进了八千八百多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可别以为完成就完事了。据说国家定的目标是,2035年前把能提升的13亿多亩基本农田全改造成精品田地。这么大体量的工程,把农田变成串连的“金疙瘩”,涉及上下左右好多利益和管理环节。

不过,政策再好,老百姓最怕的是偷工减料和后头没人真盯着。有村民吐槽,刚建好的智能水渠没用几个月就开裂漏水。江苏泗洪的泵站也是新修的,才用了三月就坏死,几十万投入眼看着泡汤。有的地方花了冤枉钱,表面干净漂亮,其实暗藏许多猫腻。

来源:沾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