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两天刷到个视频,一个姑娘在便利店打工三年,攒够钱就辞职去旅行。有人骂她浪费人生,她回了句:“我不过是在还年轻时,给自己买点快乐。”
前两天刷到个视频,一个姑娘在便利店打工三年,攒够钱就辞职去旅行。有人骂她浪费人生,她回了句:“我不过是在还年轻时,给自己买点快乐。”
这话让我愣了几秒。
我们这代人从小被教育要努力要清醒,要像精密仪器一样规划人生。可现实呢?越清醒越焦虑,越算计越迷茫。一边怕落后,一边又觉得这样活着太累。
最近常刷到“清醒”和“躺平”这两个词。有人鼓吹要彻底清醒,每一步都要算准;有人喊着要彻底躺平,放弃一切挣扎。可这两边,真的适合普通人吗?
我认识个朋友,在大厂干了五年,每天睁眼就是KPI、数据分析、职业规划。他说自己像台永动机,不敢停也停不下。结果呢?去年体检查出焦虑症,医生让他少想点事。
还有个表妹,刚毕业就信了“躺平哲学”,天天在家刷短视频。爸妈催她找工作,她就说:“我不想卷了。”可真闲久了,她开始失眠,觉得自己像被世界遗忘了。
你看,太清醒的人活得像在打仗,太躺平的人又容易陷入空虚。中间那条路,好像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有人一边卷一边佛前阵子朋友聚会,聊到工作。有个做销售的哥们说:“我拼了命冲业绩,但周末一定陪娃。”还有个设计师姑娘,白天赶项目像打仗,晚上画画写日记,她说:“我得给自己留点光。”
他们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中带着点“佛系”。知道该拼的时候要拼,但也不让生活只剩拼命。
这让我想起网上那个热帖,说“996是福报”“努力就有回报”,可现实中,有人拼到猝死,有人拼了十年还在原地打转。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我可以努力,但不想被PUA。”
活得太明白,反而难快乐有个读者留言说:“我以前总想把人生算得明明白白,什么时候买房,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升职。可现实哪有这么听话?后来我学会了‘差不多就行’。”
她现在工作依旧努力,但不再事事较真。周末会去看展览,偶尔偷个懒也不自责。她说:“我不再要求自己必须活成‘成功人士’的样子了。”
这种“差不多就行”的心态,反而让她轻松了不少。她不再天天焦虑自己比别人慢半拍,而是开始享受自己节奏里的小确幸。
活着,总得有点念想有个老话说得好:“人活着,总得有点念想。”这话放在今天,一样管用。
你可以相信努力会有回报,也可以相信平凡也有价值。你可以一边奋斗,一边保留点生活的温度。
就像那个在便利店打工的姑娘,她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用自己方式生活。她没放弃努力,也没放弃快乐。
我们这代人,太容易被“要么清醒到底,要么彻底躺平”这种话绑架。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在努力和放松之间找平衡。
你可以在工作上拼一把,也可以在生活里偷个懒。你可以在某个阶段冲一冲,也可以在某个低谷缓一缓。
人生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只能选一条路走到黑。你可以清醒一点,也可以佛一点。但千万别把自己逼得太紧,也别放得太松。
因为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场非赢即输的赌局。而是一场你愿意怎么过的选择。
来源:clover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