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9年2月,马来西亚槟城晨曦未露,富商之女李月美女扮男装,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她怀揣着花木兰般的勇气,改名“李月眉”,成为了一名南侨机工。86年前,3193名南洋华侨像她一样,抛下优渥生活,奔赴祖国参加抗战。今晚,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播出的《档案》为您讲述南侨
1939年2月,马来西亚槟城晨曦未露,富商之女李月美女扮男装,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她怀揣着花木兰般的勇气,改名“李月眉”,成为了一名南侨机工。86年前,3193名南洋华侨像她一样,抛下优渥生活,奔赴祖国参加抗战。今晚,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播出的《档案》为您讲述南侨机工的故事,带您走进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之中!
一场跨越山海的集结尽显南洋华侨赤子之心1938年10月,侵华日军侵占广州,中国的海岸线岌岌可危,大批作战物资囤积于缅甸仰光、腊戍等地,急需大量司机和汽修人员。南洋华侨的数量庞大,大多生活富裕,会开车和会修车者的比例远高国内。听闻祖国需要,陈嘉庚立刻组织南侨总会进行协商,向全南洋发出征募通告。据统计,前来应征报名的青年总共有五六千人。
如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中,有一个部分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华侨对抗日的积极支援。其中珍藏的南侨机工物品,直观呈现了他们当年的生活。
这些应征年轻人多是时尚青年,梳着整齐发型,西装革履,生活潇洒。他们的父辈祖辈因祖国积弱被迫出洋,常因华侨的身份受歧视,这让他们深知祖国才是真正的后盾。因此,祖国蒙难时,他们愿抛弃一切,奔赴前路未卜的战场!
他们放弃优渥生活毅然奔赴前路未卜的战场在这些青年中,陈嘉庚对其中一位印象尤为深刻,曾在《南侨回忆录》里记载了其事迹。此人在南洋十余年,月入坡币二百余元(相当于国币700元),当时国币100元在南洋即可达小康,其生活优渥可想而知,却自愿带十余名同伴及全副机器回国抗战。多年后,随着南侨机工档案的披露和其他史料,这位机工的名字终于得以确定。他是王文松,当年,是新加坡有名的机修工程师。根据《抗战时期华侨机工支援抗战运输档案》,王文松为修机领队,月薪仅国币100元,较此前收入大幅降低。
收入的降低,可以用数字来计数,但南侨机工的付出是任何东西都无法衡量的。富商之女李月美受过良好的教育,会开汽车,通告一发出就兴冲冲地报名。由于最初的机工征募不招收女性,她换上了弟弟的衣服,改名“李月眉”成功报上了名。但此时的她,还要面对另外一道障碍——如何瞒着家人回国抗战呢?
他们抛家舍业用热血担当应对生死考验在应征报名的青年中,愿意为国抛家舍业的青年不计其数。杨宝华的干妈为阻止其回国偷偷为他订婚,但他仍坚定地回国参加抗战。家人将杨宝华的名字改成“杨保华”,保家卫国的“保”,一字之改,是舍家为国的赤子之心。杨保华的改名,是在家人的支持下进行的,还有很多南侨机工是瞒着家人改的名,但在回国后,因为改名,又引来了怎样的问题?
1939年2月至9月,陈嘉庚带领的南侨总会总共向国民政府输送了9批机工。这是华侨史上一次参与人数最集中、组织最有序、经历最悲壮、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行动。临走那天,广大民众沿街夹道送行,许多南侨机工从此与亲人们再也没有见过。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为了搭建中国的对外陆上交通线,将国际援助的物资运往国内,滇缅公路于1937年底开始修建。驾龄长、技术优的南侨机工多被分配到最惊险的缅甸腊戌至保山路段。这里道路更为崎岖,除了有毒虫毒蛇的叮咬,还常年散发瘴气。瘴气会引发恶性疟疾,是当时最难医治的病症之一。面对如此险恶的环境,南侨机工该如何度过难关?
今日21:25,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的《档案》即将播出,敬请关注! 来源:神秘高山6oo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