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怀瑾先生曾道破人生至境:“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走过半生风雨,才真正体味出这句话的深意。那份澄澈通透的智慧,其实藏在三个字里——不看、不听、不说。这不是逃避,而是清醒的断舍离,是心灵的自我守护。给耳朵装上降噪器,滤去那些刺耳的闲言碎语;给嘴巴安上静音键,
南怀瑾先生曾道破人生至境:“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走过半生风雨,才真正体味出这句话的深意。那份澄澈通透的智慧,其实藏在三个字里——不看、不听、不说。这不是逃避,而是清醒的断舍离,是心灵的自我守护。给耳朵装上降噪器,滤去那些刺耳的闲言碎语;给嘴巴安上静音键,锁住无谓的争论与评判;给眼睛架上聚焦镜,只注视自己脚下的路。如此,才能在纷繁喧嚣的世界中,淘洗出一颗清净自在的心,安然立于天地之间。
黄永玉老爷子在凤凰的画室里,挂着一幅亲笔题字:“耳不听,心不烦,日子才能发着光。”有人问他:“您这一辈子,被议论的还少吗?”他笑着回答:“当然!年轻时说我画的猫头鹰不吉利,老了又说我疯癫不像正经画家。”朋友愤愤不平,他却指着窗外的沱江说:“江水奔流,经过多少怪石,哪一句抱怨它会停下回应?流着流着,那些声音早被冲进大海了。”生活中的杂音无处不在,同事的私语、邻里的攀比、陌生人的指点,这些如同脚底的沙砾,若你执着于计较,只会磨破自己的心。不如张开手掌,让风带走它们,换得一身轻松。
李安初到好莱坞时,也曾被人当面讥讽:“东方人懂什么西部片?回去吧!”这话如针扎心,他没有反驳,而是默默记在笔记本最后一页,当作鞭策。前面写满了剧本构思与分镜设计。多年后,《断背山》赢得奥斯卡,有人问他是否要反击当年的轻视,李安淡然道:“他说的是他的看法,我做的是我的梦。耳朵要留给角色的呼吸,哪有空听偏见?”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为耳朵设置过滤器,甜言不沉迷,恶语不入心,让无关的声音如风过山谷,不留痕迹。
弘一法师临终前,日记上写着“少说为妙”。有人当众诋毁他的朋友,众人期待他反驳,他却闭目不语。弟子不解,他轻声道:“是非如乱麻,越扯越乱。沉默是金,时间自会澄清。”汪曾祺面对文坛纷争,从不站队,只递出一枚咸鸭蛋:“咸有咸的味,淡有淡的香,何必争高下?”他更愿聊起腌蛋的火候与盐量。嘴巴,是用来品味人间温暖的,不是用来挑拨是非的。莫言说:“话多的人,像空茶壶,叮当响却没内容。”智者懂得沉默的力量,有时一言不发,胜过千言万语。
季羡林先生住在北大朗润园,屋内陈旧,学生笑他不如隔壁教授气派,他却指着窗台的仙人掌:“我只看见它今天开花了,金灿灿的,多美。”那只豁了口的搪瓷缸,他用得安心:“我看不见它的破,只闻见茶香依旧。”吴彦姝奶奶八十多岁获奖,有人叹她“红得太晚”,她笑着说:“我只看见现在,有戏演,有茶喝,多幸福。”眼睛若总盯着别人的风光,心里便满是失落;若只关注自己的花开,日子便处处是光。
丰子恺说:“心大了,天塌下来也不过一片云。”修心,就是修耳根清净、修口舌收敛、修眼界专注。把精力留给热爱的事,把温柔留给值得的人。不争不扰,不怨不望,心若澄明,静水流深,人生自得大自在。
来源:小乔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