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信这种“保健”“治病”宣传!市场监管总局、中消协联合发布提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4 23:25 1

摘要: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普通食品不能宣称保健功能,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效,不要盲目相信此类宣传。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普通食品不能宣称保健功能,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效,不要盲目相信此类宣传。

近期,有些网购平台不法商家把普通食品包装成“保健酒”“增高粉”“瘦身咖啡”,甚至宣称鱼油、代用茶、蓝莓、氨糖软骨素、红曲胶囊等产品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效。个别品牌打着“营养师”“知名专家”旗号推销保健品,诱导消费者高价购买。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药品具有严格区分。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也严令禁止对食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消费者既要防范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又要防范食品冒充药品。一方面,不法商家为兜售普通食品,刻意模糊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药品界限,明示或暗示普通食品具有保健功能或功效。比如在市场营销环节通过口头宣讲、微信群、宣传册、直播间话术等大肆宣传功效,炒作“养生”“天然”“调理”“减肥”等概念。另一方面,不法商家为兜售保健食品,通过虚构科学实验、营养指导、专家背书等方式,夸大功效或者宣传具有“降血压”“抗癌”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效。

选购声称具有健康功效和保健功能的食品时要认清、认准产品包装标识是普通食品、保健食品还是药品。购买保健食品要认清“蓝帽子”标志,依据保健功能和适宜人群科学选用并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保健食品产品注册备案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网上选购保健食品,要通过正规的电商平台,切勿轻信来源不明的朋友圈、微信群、小程序等推销信息。线下选购保健食品要到正规的商场、超市、药店等经营单位购买,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

来源 | 市说新语

审核 | 于成龙 张丽娟

编辑 | 黄圆圆

中国工商出版社新媒体和数字出版部制作出品

如何应对恶意索赔?职责的边界在哪里?“手把手”教你避坑!探讨!《成品油流通管理办法》出台后,这些监管问题如何解决?四部门联合发文!八大新规防范虚假医疗科普信息误导公众!新规出台!市场监管总局发文,明确8种不合理收费!央视曝光“网络黑嘴”!名为监督实则勒索,企业被迫支付20多万“封口费”监管执法 年报 | 告知承诺制 | 食品 | 质量 | 消费维权 | 价格 | 药品 | 化妆品 |反垄断 | 反不正当竞争 | 广告 | 特种设备 | 检验检测➤ 学习充电 你问我答 | 典型案例 | 一日一课➤ 智库专家 魏均新 | 王涤非 | 刘双舟| 何茂斌| 孔迪| 董晓慧|谢旭阳| 景卫东| 蒋世平 | 李俊➤ 产品活动 半月刊征订 | 图书精选 | 微课堂 | 融媒体综合资讯服务 | 审核宝➤ 新媒体报告 微信| 微博| 抖音 | 头条 | 快手 | 消保➤ 社群交流 所长| 执法办案| 你问我答| 广告监管 | 食品监管

市场监管智能问答

最新!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以来的规章在这儿了(1-103号令)2025年《市场监督管理》(半月刊)全年刊(共24期)

市场监管半月沙龙我们将为您提供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统一登记注册、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反垄断统一执法、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质量强国战略、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统一管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知识产权、药品监管工作等热点信息。

来源:关爱儿童专注儿童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