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亿,又一汽车巨头被卖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4 22:07 1

摘要:依维柯,你可能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你小时候一定坐过这款车,一辆往返于城际的车,承载了游子归家最后两小时的路程回忆。

一个时代结束了!

超 452 亿,依维柯被卖了,一代商用车巨头就此易主。

依维柯,你可能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你小时候一定坐过这款车,一辆往返于城际的车,承载了游子归家最后两小时的路程回忆。

一句 “欧洲风格,南京依维柯。”

让依维柯在国内风光了近 30 年,甚至可以说以一己之力开创了“轻客”这个品类。

但是, 依维柯的“卖身”,是一场“迟到”的必然。

无论是空间性能还是舒适感,依维柯都没了优势。商用车最讲究性价比,电车时代,依维柯发动机的轰鸣声,烧掉的都是车主的利益。

油电并存期,时代更换引擎的巨响下,外资品牌的技术“护城河”在逐步被瓦解,国产车无论技术还是外观上都已“遥遥领先”。

中国汽车正式告别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时代,一场前所未有的国产汽车大繁荣迎面扑来。

01

又一汽车巨头轰然倒下!

前不久,依维柯集团( IVECO Group NV )被拆分并出售给印度巨头 Tata Motors (塔塔汽车)和意大利军工巨头 Leonardo S.p.A. (莱昂纳多),交易总额约为 55 亿欧元(约 452.9 亿元)。

军工巨头买轻客做啥?

其实不然,莱昂纳多以 17 亿欧元收购的是依维柯国防业务( IDV 和 ASTRA 品牌),包括军用车辆业务的债务。

交易完成后,塔塔汽车再行收购依维柯。

塔塔汽车以交易总额约 38 亿欧元(约 313.1 亿元)收购依维柯剩余业务。

而依维柯成为塔塔汽车的一家全资子公司后,将与塔塔汽车组建一家商用车集团,年销量约将超过 54 万辆,全球第七大商用车巨头要诞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一汽集团曾两度尝试过收购依维柯,但其涉足敏感国防领域使交易复杂化,最后被意大利政府干预否决而终止。

更早的 2010 年,戴姆勒就曾试探性接触依维柯,但因菲亚特集团要价过高而作罢。据说,山东重工集团也对它感兴趣过,但最终未能进入实质阶段。

依维柯为什么会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呢?

这还得从上世纪 70 年代说起, 1975 年,由欧洲车企巨头菲亚特牵头,整合欧洲 5 家车企成立了一家工业汽车公司,起名时各取首字母就成了 IVECO ,和比亚迪一样随意,但这并不影响一家伟大汽车巨头的诞生。

欧洲是汽车发源地,汽车工业水平肯定是在线的,何况是集几家之长,闷头造车三年推出了我们最熟悉的产品—— Daily ,这也是依维柯旗下最经典的车型了,在很多 70 、 80 、 90 后眼中它就是“依维柯”。

大众的眼光是雪亮的, Daily 一经推出很快在欧洲取得了巨大成功,上市仅一年就冲到了欧洲轻型商用车销量前三。

后来改进发动机后,销量又翻了两番,一度成为欧洲轻型商用车的“扛把子”。

02

“欧洲风格,南京依维柯。”这句经典的广告词,是否能唤醒了一些你对依维柯的记忆?

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商用车市场“缺重少轻”,特别是轻客数量“寥若晨星”,而在欧洲表现十分抢眼的依维柯 Daily ,就成了我们引进的重要目标。

依维柯在中国有两个主要合资公司,一个是由重庆红岩汽车、上汽集团与依维柯合资成立的上汽依维柯红岩,主要生产重型卡车;而另外一家就是由南京汽车集团(现属上汽集团)与依维柯合资组建的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南京依维柯),专注于轻型商用车领域,产品覆盖物流、客货两用、专业改装等领域,年产能近 10 万辆。

数据显示, 我国重卡市场 2025 年上半年销售共计约 539160 辆,同比增长 6.9% ,其中中国重汽以 148796 辆的绝对优势登顶,市场占有率高达 27.6% ;中国重汽 6 月单月销量 24625 辆,同比劲增 29.6% ,连续五个月实现增长。

可以发现,中国重卡如今已独步天下,轻客市场依维柯也早已没了往日辉煌。

过去的三十年间,依维柯在我国的大江南北发光发热,能拉人、能拉货,甚至还有人货一起拉,改成房车版本啥的,虽说全能但路越走越偏,为啥城际高速路上越来越少看到依维柯了呢?

究其根本, 依维柯最突出的性价比没了,国产客车把价格打下来了,而且更强劲更舒适更符合国人需求,总结下来就是“降维打击,全方位领先。”

放眼全球,作为商用车制造商,依维柯体量小于沃尔沃卡车、戴姆勒、大众集团旗下的传拓( Traton ),所以长期被投资者和分析师视为潜在并购对象。

这次收购依维柯,塔塔汽车不仅将获得依维柯的生产、研发及渠道资源,也将把依维柯的 EuroCargo 、 Daily 、 S-Way 等核心产品纳入旗下,双方产品、地区组合高度互补,或许这正是塔塔汽车收购依维柯背后的真正原因——打开欧洲市场。

结合 2024 年数据来看, 预计双方合并后全球年销量将超过 54 万辆,位列行业全球销量第七位。

03

依维柯惨遭“卖身”,本质上是传统汽车在电动化浪潮中的“达尔文时刻”。这家百年巨头“被卖”,既源于技术转型的迟缓,也暴露了资本运作的短视。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依维柯的教训是警示,更是机遇——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唯有以技术为矛、以生态为盾,方能在全球汽车工业重构中占据制高点。

就像手机行业当年从诺基亚转向苹果安卓,慢一步可能就直接出局。

去年,宝马全球首家 5S 店关门停业、天津最大奥迪 4S 店人去楼空、有人卡里还有几万服务费没来得及用,有人交了 80 万元却无法提车 ...... 奥迪、宝马多家 4S 店的爆雷,彻底揭开了 BBA 的遮羞布。

沃尔沃、奔驰、奥迪,前不久先后在电动化路线发生了重大转向,决定向现实低头,最终还是选择将燃油车战略给重新提上日程。

欧洲豪车巨头电动化转型的坑一个接一个:电动系统技术落后、电池成本暴涨、充电网络羸弱、燃油车还得继续输血……

当燃油车时代的“技术护城河”遭遇汽车电动智能化的降维打击,哪怕是百年巨头也该考虑下如何避免沦为行业变革的“代价”。

当初 BBA 信誓旦旦要全面电动化,如今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不少车友吐槽道: “BBA 的电车,价格比不过特斯拉,智能玩不过华为,只剩车标能打? ”

BBA 显然也意识到了其电动化技术的羸弱,纷纷傍上了华为,向这个智驾领域的王者低头了。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 BBA 们也想全面电动化,可最终不得向现实妥协,放弃后抱上华为大腿的那一刻,才终于明白了软件生态是灵魂一样的存在。

04

十年前,中国车企向博世、大陆集团采购零部件,现在他们求着找华为进行智能化合作。

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车企,也纷纷选择华为的乾昆 ADS 智驾系统。对于这些新势力来说,这不仅是生存的关键,更是发展的契机。华为的技术,正在成为他们应对市场竞争的利器。

华为与车企合作 “ 造车 ” 的故事,预示着中国市场的游戏规则早就变了 —— 以前比的是发动机变速箱,现在拼的是谁能更快接入华为生态。

你敢相信?一个科技公司,竟然能在汽车领域掀起如此大的风浪。

智能汽车这场马拉松,技术积累不是砸钱就能赶上的,华为用十年时间布下的芯片、智能驾驶、电机电控、生态大局,早就筑起了护城河,也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里,第一个完整展现自己生态的科技巨头。

华为让 “ 软件定义汽车 ” 不再是一句空话或者幻想,而是变成了实实在在百亿、千亿的生意。

整个汽车圈,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科技带来的智能化震撼!

谁能想到,两年前还担心“交出灵魂”的豪华、外资车企们,现在排着队要和华为“深度绑定”,往鸿蒙生态里钻。

从激进承诺到妥协暂停再到“合作真香”, BBA 们的集体“翻车打脸”,可以说是对国产新能源车的一种无奈,更是对中国新能源技术的一种“顶礼膜拜”!

如今的油车巨头们,怕是没想到电动化变革会来的如此之快。

优胜劣汰,既是自然界生存法则,也是汽车行业定律。

我们不能骄傲,要始终保持自主创新。

因为 你永远无法预料,下一个技术变革轮回期何时到来!

来源:趣闻捕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