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边红杏倚云栽,贾珠的遗孀是谁,李纨字宫裁隐写红楼家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3 07:46 1

摘要:前一篇文章揭秘了“一病死了”的荣国府长子长孙贾珠,这篇文章就讲讲贾珠留下的遗孀李纨。从李纨的判词、《晚韶华》曲中可以读出,作者对这个人物非常憎恨,甚至是不齿。那么,荣国府第一媳妇李纨又是谁的隐喻,为何“判断”这个人物时,作者显得很激动呢?

前一篇文章揭秘了“一病死了”的荣国府长子长孙贾珠,这篇文章就讲讲贾珠留下的遗孀李纨。从李纨的判词、《晚韶华》曲中可以读出,作者对这个人物非常憎恨,甚至是不齿。那么,荣国府第一媳妇李纨又是谁的隐喻,为何“判断”这个人物时,作者显得很激动呢?

本文同样以线索式的解读,择书中几个情节一撩李纨神秘的面纱,抛砖引玉,为列位看官以及红迷朋友彻底揭开李纨李宫裁之谜提供些思路。

第四回开篇,写的是林代玉去看寡嫂李纨。这时,甲戌本有脂批解读这个情节:“起笔写薛家事,他偏写宫裁,是结黛玉,明李纨本末,又在人意料之外。”书中所有的脂批,以及署名“畸笏”、“畸笏叟”的批注,我可以确定就是作者亲笔所为。庚辰本双行夹批有“脂砚斋”、“脂研斋”的署名,可判定作者是两人,也就是八大山人与石涛。

因此,这笔脂批就是作者有意提醒读者,写李纨是归结“黛玉”。庚辰本写的都是“林代玉”,甲戌本在“代”下加了个“黑”字,便有赋予了新的寓意——从“林代玉”到“林黛玉”,也是一条“批阅增删”的版本信息,庚辰本绝对早于甲戌本五十四年——如果甲戌本真的“甲戌”本的话。

“明李纨本末”,文本意思应当是明写李纨始终,暗写林代玉本末。但是,这一句照应的却是第一回脂砚斋批《石头记》的两个字“本名”。我在以前的文章讲过,本名即“本明”,《石头记》写的是朱明本末。“本”与末、朱同义,基于“木”,以“一”标注木之根之枝叶,所以,“本名”的假语就是朱明本末。“明李纨本末”,“李纨”就是隐写的朱明本末。

但是,往下看,书中却只写了李纨之“本”,并没有交代他的“末”。

“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甲戌侧批:“有”字改得好。)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

这段文本原话中,一定是没有李纨之“末”的。但是,如果透过假语看真事,“纺绩井臼”、“李纨,字宫裁”这两句就隐藏了李纨之“末”。怎么回事呢,请看下文。

李纨的家史作者讲得很清楚,其中的“名宦”就是“明皇”,江浙,包括我们这里的方言前后鼻韵不分,“皇”往往读作“环”。有一个经常在电视里解说羽毛球比赛的前江苏羽毛球队员,就把“网前”念作“碗前”。

李纨出自金陵皇帝之家,他是什么人就不言而喻了。大明金陵皇帝是朱元璋,朱元璋之子都是“木”字辈,李守中、李纨之李就是“木子”。大明“木”字辈从朱棣起,经历朱佑樘、朱由校、朱由检而亡,朱明家事彻底消亡也是木字辈的朱由榔。

“守,廷也”,李纨的父亲李守中就是曾在金陵宫廷之中的皇帝,隐写的就是朱棣。所以,李纨,字宫裁。第三回之后,宁荣二府就不在金陵了,这就隐写了大明迁都,以及南明时期的藩镇播迁历史。

因此,李纨既是明写了大明木字辈的皇帝,又是“林代玉”的暗写。说李纨家史的这段话中,有几笔脂批,我之所以摘录其中一句,就是隐写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字德约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改为“有”,就是说的大明“德约”。我在解读四大名著的文章中讲过多次,“女”既是隐写的整个朱明,又是隐写的大明永乐皇帝以及永乐迁都后的京城。“无才”即“无材可去补苍天”的照应,这句诗出自八大山人《题自画石》,寓意德约本来就是个“无材可补天”的补天石。“无材可去补苍天”,最终还将落在朱由榔的身上。

“约,缠束也”,“德约”岂不就是“悲谶语”,朱由检的这个小字“荒唐”地预示了他的结局——玉带林中挂。有,“日月有食之”,日月即明,大明因“德约”而亡。所以,脂砚斋说“有”字改得好。

“桃李春风结子完”,这便是“李完”。完,又“完德”,脂砚斋故说“女子无材便有德”改得好。大明亡于木子,石涛与八大山人能不怨恨“李纨”吗?

上文解读了李纨之“本末”,隐写了朱由检自缢。这样的解读符合《晚韶华》曲中的“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崇祯帝就是登上煤山,“昏惨惨”奔赴黄泉的。

煤山,又叫景山,“景,大也。明也。”景,其实是“大明”的意思。景,日下之“京”本指建在高处或者高大的房子。所以,李纨“高登”便到了黄泉路上。

景山,是大明皇家御园,属于皇宫内城的一部分,崇祯自裁于此,故是“宫裁”。纨,丝丸,丸为鸟卵,也就是贾宝玉璎珞圈上的“雀卵”大小的通灵宝玉。通灵宝玉遇“丝”,“纨”就隐写了崇祯“引带绝脰”的历史,也就是“画梁春尽落香尘”。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这段故事中,史湘云说了一句“御园却被鸟衔出”,隐藏的是崇祯自缢后,大明进入藩镇播迁的历史。

“玉带林中挂”,林代玉的这句判词第一隐写就是崇祯自缢。而“丸”,却又是假宝玉的隐喻。书中继续写道:“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对看贾宝玉出场时的一句描写:“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宝玉就是纨绔与膏粱之辈,纨绔即指李纨,膏,便是以大明太祖高皇帝隐写大明。朱元璋说,他们家是帝颛顼之后,他就是颛顼帝转世。颛顼帝姬姓高阳氏,朱元璋的帝号因而是高皇帝。粱,即《水浒传》梁山之“梁”,梁山,指的是石景山,石景山之东就是大明燕藩与都城,故是“山东梁山”。

以上文之解读,大明起自金陵,“引带绝脰”于景山,正是李纨的一大结局。但是,这部书李宫裁最后的结局,“竟如槁木死灰一般”,李纨的这种状态,其实隐伏了焦大所骂的“爬灰”。所以,《晚韶华》中就有这句“威赫赫爵禄高登”,与秦可卿托梦王熙凤所说的“赫赫扬扬”形成照应关系,隐写的是靖江王与南明所遭遇的两场大火,“喧阗一炬悲风冷”,薛宝琴的《赤壁怀古》讲的也是这两场大火,其中还隐伏了八大山人的家事。

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以弓弦缢杀朱由榔,继而,以柴薪之火焚化。自朱棣到朱由榔,大明之“李”最终化为槁木死灰。

“荒唐”的是,吴三桂从缅甸俘获朱由榔,幽禁在昆明五华山篦子坡金蝉寺,这里,正是朱由榔曾经的皇宫。朱由榔就是在自己的皇宫之中,被吴三桂以弓弦“绝脰”——“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炒豆子”等等隐语,其中就是这个“脰”。

朱由榔在皇宫中被缢杀,这样是“宫裁”。

林代玉是去看“寡嫂”李纨的,珠大爷是贾宝玉、林代玉这辈人的大爷,珠大嫂就是大观园中大家的大嫂。“寡嫂”名副其实,但却也有寓意。“寡”是寡人,嫂即“㛮”,“寡嫂”寓意大明皇帝焚于火。

李纨是大明皇帝,隐写自木字辈以来的“燕王位下”的皇帝,起于永乐,终于永历,加之“李守中”,就是朱明本末。而其诗社雅号“稻香老农”,则又照应了贾宝玉所说的耗子偷香芋的故事。

李纨住在稻香村,这里“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自大明至南明,果然有“几百年”。李纨住在杏花林中,就是“日边红杏倚云栽”,杏花衬托的是“日”,日是皇帝的隐喻,所谓“一天难容二日”之类。因此,李纨就是隐写的皇帝。书中但凡有“杏”相衬者,都是皇帝,比如贾雨村,比如贾赦、贾政等等。邢夫人即杏夫人,王夫人也是娇杏。

那么,脂砚斋为何安排李纨住在稻香村,赐雅号稻香老农呢?“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稻茎掩护。”稻花村就在这矮墙之中。矮,朱人(侏),与书中的“儒”可合为一词,是一个寓意。“矮”的寓意出自《水浒传》之矮丘乙郎、矮脚虎、武大郎,隐写的都是朱人。

矮墙的墙头以“稻茎”掩护,所以,矮墙有“里面数楹茅屋”。茅又作“茆”,谐音“卯”,即“虎兔相逢大梦归”的兔,象征的就是大明。因黄泥矮墙以稻茎掩护,所以得名稻香村。稻香村,其实是“盗香村”的谐音,隐写的是朱元璋假借“天香”出世,四大名著中的“天香”都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朱元璋出世的记载。而“盗香”指的就是窃取大明,村,又作“邨”,豚邑,也就是朱邑,指的是大明都城。

贾宝玉讲的耗子偷香芋,指的是属鼠的人窃取了大明,香芋即香玉,但坚决不是所谓的竺香玉,玉,指的是朱元璋。第一个窃取香玉的耗子就是朱棣,永乐皇帝属鼠。第二个窃取香玉的耗子,也是属鼠的多尔衮,最后一个“耗子”则是终结南明的、与多尔衮同庚的吴三桂。

书中共有四鼠(《四书》),我只读出这三鼠,另外一鼠,极有可能是作者石涛的父亲朱亨嘉。朱亨嘉以“洪武”为年号称帝,是货真价实的“林代玉”,偷窃香玉的耗子。但朱亨嘉是不是属鼠,迄今为止我都没有查到此人的出生年月。朱亨嘉的事,另文再讲。

脂砚斋说李纨“纺绩井臼”,其中的“纺绩”指的是巧姐,“臼”是奸兄恨舅的舅,鼠头。《留余庆》中说的奸兄狠舅究竟是谁,且待另文再表。

稻香是“盗香”,稻香老农那就是“盗香老龙”。《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陈氏太后夜梦黄帝赐冷香丸,于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生下了大明太祖。因此,黄泥矮墙上以稻茎掩护,真正的“盗香老龙”原来是这条龙。

八大山人、石涛痛恨多尔衮、吴三桂这两条偷香芋的耗子,那是一定的。不满永乐皇帝,也在情理之中,但若说八大山人他们对太祖高皇帝心怀怨恨,又从何说起呢?这件事,就要讲到贾母了。

下一篇文章就解读贾母,揭开这位贾家“老祖宗”的身世之谜,再说荣国府嫡庶身份,以及贾宝玉的“长子长孙”地位。

来源:绿野萍踪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