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2025年一季度财报,百威亚太中国区销量同比减少9.2%,收入下降12.7%,净利润下滑18.47%。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员工总数从2023年的2.5万人缩减至2024年的2.1万人,减员比例高达16%,其中中国区裁员近3000人。
百威亚太业绩全线下滑,公司减员4000人!
失业君小编 | 文
Budweiser | 图
根据2025年一季度财报,百威亚太中国区销量同比减少9.2%,收入下降12.7%,净利润下滑18.47%。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员工总数从2023年的2.5万人缩减至2024年的2.1万人,减员比例高达16%,其中中国区裁员近3000人。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这一数据背后,实则深刻折射出百威亚太在中国市场正深陷多重困境,发展之路可谓举步维艰——
❶从提价策略来看,本应是提升利润的妙招,却意外反噬了销量。2024年底,百威针对旗下高端产品毅然实施提价举措,或许是基于对品牌影响力和市场需求的乐观预估。然而,市场反应却与预期背道而驰。提价后,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迅速显现,大量消费者因价格上涨而转向其他更具性价比的啤酒品牌,导致百威高端产品的销量出现暴跌。这一情况直接反映在销售数据上,销售单价同比下降了3.9%,曾经占据的市场优势地位也在不断动摇,市场份额从2015年高达50%的辉煌时期,一路下滑至如今的40%,市场影响力大不如前。
❷在渠道与消费场景方面,百威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其长期以来依赖的夜场渠道,如酒吧、餐厅等,受整体消费疲软的大环境冲击,客流量大幅减少。消费者在这些场所的消费意愿降低,啤酒的消费频次和数量也随之锐减。与此同时,百威在非即饮渠道的转型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在消费者购物习惯逐渐向线上和社区便利店等非即饮渠道转变的趋势下,百威未能及时有效地布局和深耕这些新兴渠道,导致在2024年第四季度,其在中国区的销量同比大幅减少18.9%,市场表现愈发低迷。
❸而本土品牌的崛起,更是让百威感受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青岛、华润等国内啤酒企业凭借对本土市场的深入了解,通过渠道下沉策略,将销售网络延伸至三四线城市乃至农村市场,极大地拓宽了市场覆盖面。同时,这些企业还积极开展营销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符合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高端产品,成功抢占了原本属于百威的高端市场份额。在本土品牌的强势挤压下,百威的高端产品增速明显放缓,仅维持在个位数水平,市场份额也在不知不觉中被蚕食,曾经的行业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百威的困境并非孤例,中国啤酒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产量与营收双降,2024年行业产量同比下降0.6%,营收下滑5.7%,成为食品饮料中唯一负增长品类。曾被视为增长引擎的高端化战略逐渐失效,扎堆布局导致市场竞争白热化。例如,珠江啤酒高端产品占比已近90%,逼近天花板;重庆啤酒高端品牌乌苏销量增长停滞,被迫推出果味低度酒寻求突破。大麦、铝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叠加消费降级趋势,企业利润空间受挤压。2023年行业平均毛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
面对当前所遭遇的危机,百威亚太正积极采取一系列举措,力求实现突围:
在管理层方面进行人员更迭:2025年4月,拥有长达29年丰富经验的供应链领域专家程衍俊走马上任,出任公司CEO一职。他上任后提出,要聚焦“百威”与“哈尔滨”这两个核心品牌,大力拓展家庭消费渠道。同时,通过推行3R管理策略,涵盖责任分配、资源配置以及奖励机制,全面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
在数字化转型领域持续发力:百威亚太旗下的B2B平台BEES,目前已成功覆盖中国320个城市,并且为公司贡献了高达80%的净收入。百威亚太正借助该平台,尝试通过技术手段对供应链进行优化升级。
在区域与产品布局上进行针对性调整:一方面,在新兴市场如印度等地区,加大高端产品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推出零糖产品,以此迎合当下消费者日益凸显的健康消费趋势。
然而,这些举措能否奏效仍存疑。分析指出,百威的“战略保守”导致其未能及时对接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本土品牌通过联名营销、场景化创新,如华润与餐饮品牌合作定制佐餐酒举措,更占先机。
在当前消费市场疲软以及行业存量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下,啤酒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分化与重构进程。一方面,低醇、无糖啤酒产品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像燕京无醇啤酒、珠江零度系列等,均在这一细分领域崭露头角;另一方面,精酿啤酒市场表现亮眼,年增长率超过20%,已然成为行业细分赛道中的一大突破口。
从销售渠道来看,非即饮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占比已提升至35%。其中,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等新兴渠道更是成为啤酒行业新的增长引擎。在市场布局方面,华润雪花通过积极推进O2O模式,成功助力喜力品牌实现了销量两位数的增长。本土企业如青岛啤酒,聚焦区域特色产品,推出了“鲜啤1903”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而百威等外资品牌则加快了在东南亚市场的拓展步伐。
以百威为例,其裁员与业绩下滑的背后,既反映出自身战略决策上的失误,也是整个啤酒行业转型的一个缩影。展望未来,啤酒企业需要在高端化、健康化与数字化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既要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精准满足Z世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又要通过加强成本控制、推行绿色生产等方式,有效应对利润增长压力。或许,未来啤酒行业竞争的关键,不在于谁跑得更快,而在于谁犯的错误更少。
议
网友热议
@G666的edc(IP甘):
裁员4000人还吹数字化转型?百威这是把省下来的人力成本都拿去给高管发奖金了吧!
@大橘猫873(IP苏):
夜店都没人开卡座了,谁还喝50块一瓶的科罗娜?现在撸串只敢点大绿棒子……
@lokDoctorfe0(IP皖):
啤酒行业集体扑街!华润裁员8%,青啤关厂5家,这是要集体转型卖矿泉水?
@Elizabethrre(IP云):
百威把印度当救命稻草的样子,像极了十年前外资车企转战非洲……
@半导体ticapa(IP粤):
百威的锅不能让消费降级背!看看人家乌苏,把烧烤摊渠道焊死照样赚钱。
@charlielee(IPHK):
啤酒越卖越贵,酒量越喝越差,这届年轻人连借酒消愁都消不起了……
最后一条,
年轻人不嗨了?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