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朝陈太建七年(575),始置沅陵郡,治所在今天的沅陵县西南部。隋开皇九年,沅陵郡被废,改为辰州,大业三年(607年)又复置沅陵郡。沅陵郡领县五:沅陵、盐泉(梁故县)、酉阳(今永顺、古丈县地)、迁陵(今保靖)、大乡(今龙山),其管辖范围还涉及到今天的怀化、湘西
我在学习、研究怀化和沅陵的历史时,多次看到“沅陵郡降唐”的文字,但是都语焉不详。那么,当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沅陵”这个地名,历史悠久,里耶秦简中曾有“沅陵”的记载,黔中郡遗址中曾发掘出“元陵”铜印,《汉书》记载吴阳被朝廷封为沅陵侯……
南朝陈太建七年(575),始置沅陵郡,治所在今天的沅陵县西南部。隋开皇九年,沅陵郡被废,改为辰州,大业三年(607年)又复置沅陵郡。沅陵郡领县五:沅陵、盐泉(梁故县)、酉阳(今永顺、古丈县地)、迁陵(今保靖)、大乡(今龙山),其管辖范围还涉及到今天的怀化、湘西、张家界的其他部分地区。
隋朝末年,群雄四起,岳州校尉董景珍也揭竿而起,招兵买马,成了割据一方的起义军领袖,势力遍及湖南、湖北大部,当然也包括当时的沅陵郡。众人拥戴董景珍称王,可是他自认出身低贱,就推荐了萧铣——萧铣是后梁宣帝的曾孙,西梁被隋朝灭了之后,他这个昔日的皇族后裔,已经没落到帮人抄书过日子,刚刚才做到罗川县令。
这样,34岁的萧铣自称梁王,在618年建立大梁国,登皇帝大位,并封董景珍为晋王。看到董景珍带头为萧铣俯首称臣,其部属也就只得纷纷效忠于萧铣了。
群雄逐鹿中,李渊基本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唐朝。大梁国萧铣也得董景珍、张绣等人之力,占据了西至三峡、南至交趾、北至汉川的广阔土地,拥兵四十万。他还迁都江陵,修复先祖园庙,风光无限。
萧铣是个心胸狭隘之人,对其他人都不信任。他得位不久,便开始削弱武将的权力,裁减兵员,夺取兵权。董景珍的弟弟对此不满,准备谋反,萧铣得到消息,于武德元年下令诛杀了董景珍弟弟。此时,萧铣又担心手握重兵的董景珍也谋反,于是马上派人飞马赶往长沙,诏令赦免董景珍。
但是,过了不久,萧铣又派人给董景珍下了第二道诏书,令董景珍前往江陵,觐见萧铣。本来,董景珍已感到危机重重,对萧铣极不信任。左右权衡之后,同月初五,董景珍率领大军,将长沙、沅陵等地投降了唐朝。
萧铣得知董景珍带地带兵降唐,急派张绣领兵攻打长沙。董景珍以刘邦韩信的历史故事规劝张绣,张绣却不为所动,重重包围长沙城。董景珍没有办法,只好带人突围逃跑,途中却被部下所杀。有意思的是,张绣占领长沙后,恃功骄横,肆无忌惮,结果又被萧铣所杀。
接受董景珍投降的是唐朝重臣许绍,他可以算是李渊的同学,位高权重。他收得董景珍的大量兵马后,迅即向梁国开战,梁国守军本就不服萧铣,便纷纷打开城门投降,梁国随即陷入不断丟城失地的境地中。短短四年后,大梁灭国了,萧铣也被斩了。而许绍因为平定萧铣有功,进封谯国公。
此后,唐王朝开始经营沅陵郡,一时社会比较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唐武德四年(621),唐王朝改沅陵郡为辰州,治沅陵。此后,辰州逐渐领有了北起酉水、南达巫渠二水的几乎整个五溪地区。
来源:于娜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