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氏家族科举第一人葛宫——历史上的名人与江阴(33)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3 06:24 3

摘要:江阴历史上有一个家族堪称江阴首族,那就是江阴青阳的葛氏家族,历史上有“一门三十三进士”、“五世登科第”,“三世掌词命”一说,今人考证说他们家族的进士达四十二人之多,真可谓江阴进士第一家。葛家在江阴历史上进入名人堂的人也很多,我们就精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葛

北宋工部尚书葛宫

江阴历史上有一个家族堪称江阴首族,那就是江阴青阳的葛氏家族,历史上有“一门三十三进士”、“五世登科第”,“三世掌词命”一说,今人考证说他们家族的进士达四十二人之多,真可谓江阴进士第一家。葛家在江阴历史上进入名人堂的人也很多,我们就精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葛氏家族就从葛宫开始……‌江阴葛氏的祖先可以追溯的远古的嬴姓,因为在夏朝被封于葛国,因此改姓葛,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扬州。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当时的军阀孙儒与杨行密发生战争,当时的葛氏先祖葛涛被迫率领本家族人员躲避战乱,从扬州迁到了江阴南闸的集镇(涂镇),葛涛因而成为江阴葛氏的第一代始祖。

青阳的江阴首族葛氏家族

宋太宗年间,江阴葛氏家族开始从南闸迁徙到江阴青阳,定居青阳后在芙蓉湖畔垦殖经营农业。连续几代都是平民。经过几十年勤恳劳作,省吃俭用,慢慢积累起一些财产,开始耕读传家,还常常做好事,散资于公益,接济穷人。到了葛惟明和葛惟甫中年时期,葛氏已经是江阴大族,开始兴旺起来。 葛宫就是次子葛惟甫的长子,那时,葛氏家族已经呈现出家族繁盛、人丁兴旺的景象,作为葛家读书最有才华的下一代开始了读书做官的历程,在那个最热衷于鼓吹读书好,并写下了《‌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劝勉人们勤奋读书,‌追求知识和智慧的宋真宗年代‌,‌葛宫终于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蜕变,也是葛家最重要的改变,成为葛氏家族第一个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入仕的第一人。

葛氏科举第一人葛宫

葛宫一获功名,他的文章写作才华就很快传扬开来:‌先是上奏皇帝的《‌太平雅颂》‌十篇,‌受到宋真宗的嘉奖,‌被召试学士院,‌官进两阶。‌接着他献上的《‌宝符阁颂》‌,‌受到了当时文坛领袖杨亿的称赞。‌而他著有的《‌青阳集》‌,‌更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他在文学领域的深厚造诣,为他成为北宋前期著名的文学家打下了基础。

葛宫的政治生涯同样精彩,在历任南充县知县、‌资州知州、‌昌州知州、‌南剑州知州、‌滁州知州、‌秀州知州等职务时,‌以惠政闻名。他在南剑州担任知州,恰遇这里天灾人祸,老百姓因为灾荒颠沛流离,而当地还雪上加霜地出现了强盗,当地土豪彭孙聚党数百,凭依山泽为盗,出害吏民。葛宫到任后详细了解情况,没有派军队扫荡,而是派遣当时的沙县县尉许抗与彭孙会面,用巧计招降了彭孙一伙,既避免了本州因战争而出现的生灵涂炭,又以惠政的理念感化了百姓。

葛宫招安强盗彭孙

当时南剑州并溪山多产铜、银,由于本地官吏缺乏管理又挟奸罔利,导致如此好的地方竟然收不到一点税收,葛宫到任后迅速调整,经过变法,竟然转亏为盈,每年羡余六百万。一时成为朝廷美谈。葛宫后来到浙江的滁州和秀洲任知州,发现这里的官员利用这里和河湖港汊到处设置关口,变相收取费用,严重影响了整个州上的经济发展,他到任后,立即拆除关隘,免除过路费,清除了一些以权谋私的官吏,一时清风徐来,大得民众。

葛宫变法理矿山

后来,葛宫一直做到了工部尚书,死后葬在江阴夏港三元村里的葛氏祖茔,被誉为“尚书墩”。1978年,人们在兴修水利时,挖到了葛氏坟茔,发掘出了他和他妻子孙四娘子的坟墓,里面的许多文物,直到今天都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见证和极好研究史料。葛宫作为葛氏家族的第一位高官,成为江阴著名的乡贤。从此,葛家走上了兴旺发达的时代,成为江阴真正的第一族。

葛宫拆除关隘

博物馆收藏的葛宫墓葬梅瓶

葛宫夫人墓中出土的著名的买地劵

来源:读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