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IL-33激活ILC2诱导胰腺癌三级淋巴结构形成,开启免疫治疗新思路

B站影视 2025-02-23 17:13 1

摘要:在肿瘤免疫学领域,如何在免疫“冷”肿瘤中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一直是研究的难点。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 作为一种典型的免疫“冷”肿瘤,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较少,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

撰文 | 敏一

在肿瘤免疫学领域,如何在免疫“冷”肿瘤中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一直是研究的难点。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 作为一种典型的免疫“冷”肿瘤,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较少,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疗法的响应性极差。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TLS) 是慢性炎症组织中异位形成的淋巴样聚集物,能够调节免疫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TLS在多种慢性炎症和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能够增强局部免疫反应并改善患者的预后。尽管TLS的形成依赖于炎症激活的淋巴毒素(LT) -LTβ受体(LTβR) 通路,但诱导TLS形成的炎症信号和细胞尚未完全明确,尤其是在胰腺癌中。

近日,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Vinod P. Balachandran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题为IL-33-activated ILC2s induce 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 in pancreatic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IL-33激活的2型天然淋巴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ILC2s)在胰腺癌中诱导TLS形成的机制,并通过工程化重组IL-33蛋白增强了抗肿瘤免疫反应。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分析人类PDAC样本中的基因表达数据,发现IL-33的表达与TLS的转录特征高度相关。在小鼠模型中,IL-33的缺失显著抑制了TLS的形成,而外源性给予IL-33则能诱导TLS的生成。进一步的细胞机制研究表明,IL-33通过激活KLRG+ ILC2s,使其表达淋巴毒素 (lymphotoxin,LT) ,进而与肿瘤内的LTβR+髓系细胞相互作用,启动TLS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肿瘤髓系细胞来源的IL-33参与调控ILC2s。通过共生小鼠实验及使用KikGR小鼠模型,研究人员证实肠道的KLRG1+ ILC2s可以通过血液迁移到胰腺肿瘤中,并受到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而PDAC的存在增强对于ILC2的应答。

最后,为了验证这一通路的治疗潜力,研究人员首先检测了人类PDAC肿瘤中确实存在KLRG+ ILC2s,并建立了人类活化ILC2s基因特征与TLS转录特征的正相关性。随后,研究人员通过将人IL-33蛋白的四个半胱氨酸全部替换成丝氨酸、并通过甘氨酸/丝氨酸短铰链耦联人IgG1 Fc段,设计构建了一种新的重组人类IL-33蛋白 (H-e-rIL-33–Fc) ,以增强IL-33稳定性、延长IL-33在体内的半衰期。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改造前,该H-e-rIL-33–Fc能够更好的激活ST2受体。随后研究人员探究了H-e-rIL-33–Fc的小鼠体内疗效,中研究表明,在PDAC小鼠模型,H-e-rIL-33–Fc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瘤内KLRG+ ILC2s并诱导TLS的形成,显著延长了小鼠的生存时间。

综上,本研究揭示了IL-33通过激活ILC2s诱导TLS形成的机制。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IL-33-ILC2s-TLS轴在胰腺癌中的重要作用,还为开发新型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调节IL-33信号通路或靶向ILC2s,有望打破胰腺癌的免疫抑制微环境,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制版人:十一

BioART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BioART友情合作伙伴

来源:养生健康周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