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这么一款游戏,上线不到三个月,日活就突破了700万,下载量更是高达2,000万。当年它的热度甚至一度超过了《王者荣耀》和《绝地求生》等热门游戏,登上了App Store免费榜的第一名。那时候,它真的是火得一塌糊涂,连平时不怎么玩游戏的人都在朋友圈晒起了自己的
有这么一款游戏,上线不到三个月,日活就突破了700万,下载量更是高达2,000万。当年它的热度甚至一度超过了《王者荣耀》和《绝地求生》等热门游戏,登上了App Store免费榜的第一名。那时候,它真的是火得一塌糊涂,连平时不怎么玩游戏的人都在朋友圈晒起了自己的“蛙儿子”。
而现在,你有多久没有听见过旅行青蛙的名字?要不是最近偶然看见旅行青蛙渠道服停服,我可能已经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了。
《旅行青蛙》是由日本游戏公司Hit-Point开发的一款放置类手游。这款游戏其实是由一个仅有4人的小团队制作的。据说,这个团队的成员平时喜欢旅行,并且在旅行中拍摄各种照片和收藏纪念品,于是便萌生了制作这款游戏的创意。
作为一款放置类手游,《旅行青蛙》的玩法非常简单。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薛定谔的蛙”——你不打开游戏,就永远不知道你的蛙在不在家。
游戏的主要场景只有一个庭院,庭院左边有一片田地,田地里会随机长出三叶草,玩家可以通过收集三叶草来购买道具。偶尔,田地里还会长出四叶草,四叶草可以作为一次性护身符使用。庭院右边有一个信箱,玩家可以通过信箱收到青蛙寄来的明信片和访客的回信。
在家中的界面,玩家可以看到青蛙的状态——有时候它在看书,有时候在写日记,有时候在吃饭。玩家的日常任务就是拔拔草、买买东西,然后静静等待青蛙回家。青蛙回家后,玩家只需要观察它在做什么,简直就像养了个孩子一样。而正是这种“牵挂”的心理,戳中了无数玩家的内心,使得这款游戏在中国迅速爆火。
短短一个月内,《旅行青蛙》的日活就达到了735万,下载量更是突破了2,000万。随后,这款游戏被国内巨头阿里巴巴看中,拿下了中国区的独家代理权,通过这款游戏成功为淘宝引流。相信当时有很多人,每天一有时间就上线看看蛙儿子在做什么,顺便为它的出行准备食物和道具。
在蛙儿子出行之前,心中总是充满了担忧,担心它在旅途中遇到危险,期盼着它能早点回来。当收到蛙儿子寄回来的明信片时,心中又会充满激动和欣慰,甚至会把照片发到朋友圈,和其他人分享。
游戏的乐趣主要建立在对青蛙的期待上。有些人享受“养孩子”的乐趣,有些人则将自己代入青蛙的角色,通过它来实现自己不敢去追求的“诗和远方”。由于是放置类游戏,玩家每天只需要花几分钟时间收集三叶草、准备行李,然后就可以下线,继续等待青蛙的归来。
玩这款游戏的时候,每次看到青蛙寄回来的照片,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欣慰感,仿佛真的养了一个孩子一样。
而旅行青蛙的热度没能保存,原因主要还是其本身就只是一个小游戏,本身也没有太多的内容,能做的只是为自己的蛙准备行囊,然后蛙出门,你等它回来,然后一直重复这个过程,总的来说非常枯燥。很容易让玩家感到乏味,缺乏新鲜感,最终导致大量玩家弃坑。
坚持下来的人也不少,但青蛙的图片相册就给那几页,不能下载,也没周边。每次都要把珍藏的图片删除,去掉换稀有的更喜欢照片,很多玩家玩久一点的都不忍心删除。
游戏内容没什么深度,一般玩家收集得差不多了,就失去了继续游玩的动力。
还有一个在国内一直被传的谣言,就是旅行青蛙在日本原型是老公而不是儿子,原采访视频,青蛙作者说的是「日本で思うのは、自分が妻の気持ちになって、カエルはなんか旦那さんの感じで、よく出かけてくるけど、たまにふらっと帰ってきてお土産を用意してくれてるっていうコメントが結構よく見ますね。」大概意思就是,在日本玩家的评论里经常看都有人说青蛙像丈夫,说的是“在日本的风气下,青蛙更像丈夫”。
完全没说过自己的设计初衷是这样,更没有说过是以自己的丈夫为原型。说最开始设计这个游戏也是因为自己喜欢旅行,所以做了旅行相关的游戏。结果最火的时间段,被微博大v造谣,也导致不少玩家被恶心走了。
时至今日,旅行青蛙的中国版本其实还在更新,团队剩下5个人,不过以小游戏的运营,不大规模更新也的确不用太多人手,现在更像个陪伴版本。
关于停服的,主要是vivo的渠道服,其他华为、小米的渠道服没有影响,玩家可以联系客服,把游戏资产转移到官服。
还有一个是小程序的关服公告。实际只是临时下架,去年旅行青蛙也临时下架了一段时间,应该都是小程序的游戏备案问题。
虽然如今的你可能已经不再玩《旅行青蛙》了,但你不在的时间里,旅行青蛙还是在努力活着的。
来源:龙之谷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