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拿AI开的方子喝了三天,怎么肚子越来越疼?

B站影视 2025-02-24 18:48 2

摘要:眼下 患者都可以用AI 为自己看病了,医生真的要失业了吗? 随着近段时间AI 工具的兴起,尤其是DEEPSEEK 的崛起,患者可以输入自己的症状,发病时间等等,一些有消息, AI 就可以生成了相关的诊断结果, 甚至在中医上面, 还开出了中医处方的单子,

眼下 患者都可以用AI 为自己看病了,医生真的要失业了吗? 随着近段时间AI 工具的兴起,尤其是DEEPSEEK 的崛起,患者可以输入自己的症状,发病时间等等,一些有消息, AI 就可以生成了相关的诊断结果, 甚至在中医上面, 还开出了中医处方的单子,

可以说, 科技改变了医疗, 但是患者用AI 看病,真的有效果吗?其实不然,今天我用几个病例来分析AI 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与坏?

医生,我拿AI开的方子喝了三天,怎么肚子越来越疼?"

诊室里,30岁的小张捂着腹部弓着腰,手机屏幕上某AI问诊平台的界面还在循环播放着"智能中医,30秒开方"的广告。我展开他递来的药方——茯苓15g、大黄10g、芒硝6g...看似对症的"通腑泄热"配伍,却让这位急性胃炎患者雪上加霜。

这已经是本周第3例被AI处方坑害的患者了,(2023年《数字医疗安全白皮书》显示,仅上半年因AI处方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就诊案例同比增长217%)

门诊故事:当算法遇上千年岐黄之术

小张的经历堪称现代版"刻舟求剑"。连续熬夜加班后突发胃痛,他用某AI工具拍摄舌苔、勾选"胃痛/便秘/口苦"症状,系统立即推送了含大黄的泻火方。

三天后急诊胃镜显示:急性胃黏膜损伤伴点状出血。

"AI说大黄能治胃痛啊!"他委屈地翻出历史记录。我指着诊断报告上的"舌淡苔白滑"苦笑:"大黄苦寒伤胃,《本草纲目》明确记载'脾胃虚寒者忌用',你的舌象脉象都指向虚寒证,这剂药简直是雪上加霜。"诊室里的空调突然发出嗡鸣,候诊人群不约而同掏出了手机。

【大黄使用警示】

适用症:实热便秘

禁忌症:12类人群禁用

误用后果:2019-2022年因误服大黄导致消化道出血占中药不良反应的23.7%)

不会呼吸的"电子舌"

上周接诊的王阿姨让我哭笑不得,她让AI分析自拍照判断体质,结果把"肝阳上亢"误诊为"气血两虚"。

AI永远学不会中医四诊的精妙——它能识别舌苔颜色,但分不清"薄白苔"和"白腻苔"的触感差异;能统计症状关键词,却听不懂患者说"心慌"时声线的细微颤抖。

(2023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显示,AI舌诊准确率仅68%,而资深医师达92%)

被资本裹挟的数据库

某平台算法工程师私下透露,他们的200万份"医案"中,30%是未经核实的网络偏方,15%是药企植入的"带货方案"。

就像小张拿到的方子,实为某企业推广的"通便套餐",芒硝与大黄的君臣配伍完全违背《伤寒论》治疗胃病的核心原则。

致命剂量的数字游戏

38岁的李女士让我惊出冷汗,她按AI建议将附子加到15克,远超《中国药典》3-6克的安全范围。送医时已出现口唇麻木、心率失常,再晚半小时可能心脏停跳。

*附片中毒死亡率达17%,是中药不良反应首位死因)*这些平台总在角落写着"仅供参考",但醒目的"智能推荐"按钮分明在诱导信任。

中药配伍:算法解不开的东方密码

师父教我配"麻黄汤"时说:"要看天时地利人和。"去年某三甲医院用AI测试经典方适配性,面对标准病例准确率92%,但真实问诊时合格率暴跌至47%。为什么?

患者说"头晕"时,可能是贫血(血红蛋白140mmHg)或颈椎病(X光显示曲度变直)

"口苦"可能指向肝胆湿热(ALT>40U/L)或胃食管反流(胃镜见黏膜糜烂)

就连季节都改变用药法则:春季慎麻黄(防升发太过),雨季加藿香(需芳香化湿)

这些需要数十年临床积累的"医感",AI现在还理解不了,就像自动驾驶在暴雨天会死机,智能药房在复杂体质面前同样脆弱。

上个月有位糖友让我眼前一亮。他用AI整理了三年血糖值、饮食记录、情绪波动曲线,做成8页《智能健康日记》带来复诊。这种"人机协作"才是正确打开方式!

建议大家这样用AI:

症状记录仪:语音记录头痛发作时是否伴随畏光/恶心

用药监察官:设置"服用人参期间忌浓茶"的提醒

体质扫描仪:每月同一光线拍摄舌苔,观察厚薄变化

但要永远记住:AI是工具,不是医者,就像导航APP能指路但教不会你驾驶,智能药方再先进也替代不了诊脉时指尖感知的气血流动。

去年在岐黄AI峰会上,80岁的国医大师李老摸着智能脉诊仪说:"这东西像刚背完《药性赋》的学徒。"但听说某团队正在研发能感知脉位深浅、脉势强弱的智能手环,或许十年后...

不过现在,咱们还是得老老实实挂号,就像小张复诊时调侃的:"AI开的药治标,医生说的话治心啊。

"他手机里还存着我写的食疗方——生姜红枣粥,扫码就能看的制作视频里,我特意加了一句:"趁热喝,别等APP提醒。"

想起《神农本草经》开篇那句"上药养命,中药养性",忽然意识到:面对AI医疗浪潮,我们既要张开双臂拥抱科技的温度,更要握紧传承千年的生命密码。

#医生谈DeepSeek开出“中药药方”#

来源:三甲公立医院血液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