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大“信”火相传——青春在寒冬中绽放

B站影视 2025-02-24 23:24 1

摘要:在2025年寒假期间,四川农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火相传”实践团秉持着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弘扬科技创新的初心,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宣讲、调研、志愿、寻访和文创五位一体多线开展,成员们奔赴全国各地,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使命,

在2025年寒假期间,四川农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火相传”实践团秉持着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弘扬科技创新的初心,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宣讲、调研、志愿、寻访和文创五位一体多线开展,成员们奔赴全国各地,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使命,为社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信”火宣讲:思想引领,凝聚奋进力量

在雅安挺进路社区,宣讲组围绕“党的百年历史征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开展了为期3天的系列宣讲活动。7名成员深入社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为社区居民和青年学生解读党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累计听众超过100人,活动结束后发放的50余份问卷显示,听众普遍对宣讲内容和形式给予高度评价。

图为团队成员为青年学生讲解新思想

“信”火调研:科技助力,探寻发展路径

调研组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聚焦“三农”问题,于1月深入雅安市名山区高岗村开展实地调研。线下,团队成员走访村民,了解智慧茶园建设中的需求和问题,并结合专业优势提出解决方案;线上,调研组发放问卷,全面分析公众对国家发展各领域的关注度、满意度与期待。

调研结果显示,70%的村民对智慧茶园建设表示认可,但仍有部分村民希望在技术应用和设备更新方面得到更多支持。团队指导老师周蓓副教授表示:“通过调研,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潜力和挑战,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校地企合作,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委会合照

“信”火志愿:服务社会,传递青春温暖

在雨城区东城街道上坝路社区,志愿组以“社区清扫”和“志愿支教”为主题,开展了为期数天的志愿服务活动。38名成员分成两组,一组负责社区环境清理,一组开展支教活动,服务总时长超1000小时。

支教内容涵盖传统文化宣讲、少儿编程和智育新生实验室,对Scratch基础模块的逻辑讲解及拼接组装、开设“非遗小课堂”带领孩子们体验剪纸、书法、国画等传统艺术,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更多的可能。

图为团队成员为小朋友讲解编程小游戏

在社区清扫活动中,志愿者们在社区工作人员带领下迅速分工,手持扫帚、铲子等工具,清扫地面、清除小广告、清理绿化带,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他们朝气蓬勃,动作娴熟,用汗水诠释着青春的责任与担当。活动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更让学生走出校园,感受社会脉搏,根植社会责任感。

图为团队成员清扫小区楼道

“信”火寻访:红色寻踪,传承革命精神

寻访组的42名成员奔赴四川、重庆、甘肃等13省,红岩革命纪念馆、四川保路运动史事陈列馆、冯玉祥旧址、刘伯坚烈士纪念馆等38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汲取奋进力量,深刻体会红色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在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成员陈国冰被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深深打动:“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我们要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图为红岩纪念馆的革命先烈塑像群

“信”火文创:创意赋能,传播红色文化

文创组围绕红色文化和科技精神,设计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并通过微信小程序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展示和宣传。团队成员以文字、影像等形式记录实践活动的精彩瞬间,将前沿的科技概念转化为直观、富有感染力的文创作品。

图为部分文创作品

文创组负责人表示:“文创作品不仅是对实践活动的记录,更是红色文化和科技精神的载体。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红色基因。”文创作品上线后,吸引了大量线上用户关注,传播范围广泛。

青春力量,“信”火相传

2025年寒假,“‘信’火相传”实践团各小组紧密携手,以宣讲传递思想之光,用调研探寻发展之径,借志愿服务播撒爱心之种,凭红色寻访追溯历史之魂,依文创创作点亮文化之火。团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用青春的笔触勾勒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这场跨越山河的实践中,各小组相互支持、协同奋进,共同书写了一幅壮丽的青春画卷。未来,“‘信’火相传”实践团将带着这份初心与使命,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科技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信工青春力量。

来源:中国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