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某个秋日的傍晚,55岁的赵大爷坐在自家阳台上,手里端着一杯热茶,眯着眼享受夕阳余晖。突然,手机“叮”的一声,微信群里炸开了锅。邻居老李转发了一条消息:“震惊!国内将逐渐停用心脏支架手术,做完人就废了,赶紧告诉家人!”群里瞬间热闹起来,有人说:“我表哥装了支架,
感谢你的阅读,友情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某个秋日的傍晚,55岁的赵大爷坐在自家阳台上,手里端着一杯热茶,眯着眼享受夕阳余晖。突然,手机“叮”的一声,微信群里炸开了锅。邻居老李转发了一条消息:“震惊!国内将逐渐停用心脏支架手术,做完人就废了,赶紧告诉家人!”群里瞬间热闹起来,有人说:“我表哥装了支架,现在天天胸闷,走路都费劲!”还有人附和:“听说支架就是个定时炸弹,早晚得出事!”
赵大爷盯着屏幕,心跳莫名加快。他摸了摸胸口,想起自己半年前刚体检出冠心病,医生建议过装心脏支架,当时他没太当回事。现在看到这消息,他慌了:“这支架到底咋回事?真会废人?我是不是得赶紧去医院问问?”妻子小芳见他脸色不对,凑过来一看,急了:“老赵,你别吓自己,咱们明天就找专家弄清楚!”
这条微信消息,像一颗石子丢进平静湖面,掀起了赵大爷心中的“心脏风波”。
赵大爷,全名赵志国,55岁,是某国企退休的车间主任,干了30多年体力活,如今在家养老,偶尔帮儿子带带孙子。他身材中等(BMI 24),年轻时身体硬朗,能扛百斤麻袋爬五楼。可退休后,他胖了十斤,血压也高了,成了“老三高”患者:高血压(160/100 mmHg)、高血脂(LDL 3.5 mmol/L)、高血糖(空腹血糖7.2 mmol/L)。他烟龄20年,每天半包,爱喝点小酒,顿顿离不开红烧肉。
半年前,赵大爷体检时查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医生建议做冠脉造影,可能需要放心脏支架。他当时嫌麻烦,说:“不就胸闷嘛,吃药不就行了?”医生警告:“不治可能心梗!”可赵大爷倔,拖到现在。最近,他胸口闷得更频繁,走两步路就喘,夜里还老醒。他以为是年纪大了,直到微信群那条“支架废人”的消息,像针一样刺进他心里。
小芳是个“养生迷”,总劝他:“老赵,你这心脏得管管,别等出大事!”赵大爷嘴硬:“我还能扛!”可身体的信号和网上的传言,让他坐不住了。他挂了市三甲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医生的号——一位以科普视频走红的“网红医生”。
周二上午,赵大爷和小芳走进刘医生的诊室。他一坐下就掏出手机,翻出那条微信消息:“刘医生,您看网上说国内要停用心脏支架,还说装了人就废了。我有冠心病,医生让我装支架,我怕废了咋办?”
刘医生接过手机,笑着说:“赵大爷,这消息半真半假,谣言多过真相。支架手术不会停,也不会让人‘废了’,今天我给你讲清楚!”
赵大爷急切地问:“网上说国家不让用了,是不是支架不好?”
刘医生摇头:“没这回事!国内不会停用心脏支架手术,而是优化使用。2021年,国家集采把支架价格从1万多降到几百元,目的是让更多人用得起,不是取消。《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中国每年约50万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仍是主流。网传说‘停用’,是误解政策,把‘规范滥用’当‘全面禁用’了。”
赵大爷松口气:“那装了真不会废人?”
刘医生拿出一张心脏图:“心脏支架是个金属网,撑开堵塞的冠状动脉,让血流通畅。好处是:
救命:急性心肌梗死时,支架能迅速通血管,救命率超90%。缓解症状:像你这胸闷,支架可改善70%-80%。”“但也有弊端:
再狭窄:早期裸金属支架5%-10%会再堵,现在用药物涂层支架,风险降到1%-3%。血栓风险:术后需吃抗凝药(如阿司匹林),不然血管可能堵。不是万能:支架只治局部堵塞,不能逆转动脉硬化。”“《Circulation》研究说,支架患者5年生存率超85%,哪来的‘废人’一说?”刘医生反问。
赵大爷点头:“那我这情况该装吗?”
刘医生开了检查单:
冠脉造影:看血管堵塞程度。心电图+心脏彩超:评估心功能。血脂+血糖:查代谢风险。“查清楚再说。你这胸闷、气短,可能是冠脉狭窄超70%,支架能帮你。但装不装,得看造影结果,不是人人都要!”刘医生叮嘱,“至于‘废人’,那是谣言。术后管好三高,别抽烟喝酒,人活得好好的!”
三天后,赵大爷带着报告回诊。刘医生分析:
冠脉造影:左前降支狭窄75%,右冠脉50%。心电图:ST段下移,心肌缺血。血脂:LDL 3.6 mmol/L,偏高。刘医生放下报告:“赵大爷,你的左前降支堵得厉害,超70%,建议放心脏支架,不然随时可能心梗。右冠脉暂时吃药控。装支架不会‘废人’,能让你胸不闷、喘得下气!”
赵大爷犹豫:“真没事?我怕装了走不动。”
刘医生笑:“术后吃药、控三高,90%的人恢复正常。你看我直播间,多少支架患者留言说‘活得好好的’!”
治疗方案刘医生开出计划:
支架手术:左前降支放药物涂层支架。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阿托伐他汀降脂。生活:戒烟限酒,少油腻,每天走30分钟。“支架是帮你续命,不是毁你命!”刘医生拍拍他肩膀。
心脏支架,这个听起来有点“高科技”的东西,很多人一提就联想到心脏病、手术台,甚至还有些“吓人”的传言:装了会变“废人”,甚至要被“停用”。今天,我们就来把心脏支架的“真相”解码清楚,聊聊它是什么、为啥有谣言、装了会咋样,顺便告诉你怎么管好它,别被谣言忽悠,也别让心脏“喊救命”。
心脏支架是个小金属网,像个“微型撑子”,放进心脏的冠状动脉里。它干啥用?撑开被堵住的血管,让血流顺畅,救治冠心病和心梗患者。简单说,就是给心脏“疏通管道”,不让它“罢工”。
早期的支架是“裸金属”,容易再堵。现在多用“药物涂层支架”,涂了药,能减少血管再狭窄的风险,效果更好、更持久。
根据《中国心血管报告2023》,中国每年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俗称放支架)超50万例,其中90%以上用了支架。也就是说,每天都有上千人在靠它“续命”。
支架不是“装饰品”,是救命的“硬核工具”。
2021年,国家搞了支架集采,价格从上万块降到几百块。好事吧?可有人误以为“便宜没好货”,甚至传出“支架要停用”的谣言。其实,集采是让更多人用得起,不是要淘汰。
过去,有些医院为了赚钱,不管三七二十一给患者放支架,甚至轻微狭窄也“上架子”。国家出手规范后,手术量略降,谣言就开始“满天飞”,说支架“不行了”。事实是:规范是为了救对人,不是停用。
《JAMA Cardiology》等权威研究早就证明,支架是冠心病的核心治疗手段。只要用对了地方,它依然是“救命王牌”,不会被淘汰。
谣言是误解闹的,支架地位稳如山。
有人说“装支架变废人”,咋回事?多半是术后不听话:抽烟喝酒照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不管,支架再好也救不了乱来的心。结果并发症一堆,怪到支架头上。
《JAMA Cardiology》研究显示,放支架的患者,术后5年生活质量提升70%,心梗风险降低80%。不少人装了支架后,胸痛没了,能爬楼梯、遛狗,好好活着。关键在哪?术后管理比手术本身更重要。
不吃抗凝药,支架可能堵;不控三高,血管还得窄。支架不是“万能药”,它撑开血管,但管不住你的生活。
装支架不废人,废人的是坏习惯。
中国冠心病患者超1100万,45-65岁男性占60%。这群人多是家庭“顶梁柱”,应酬多、压力大,血管堵得快。加上吸烟、肥胖、高血压,冠心病成了“国民病”。
集采后,支架价格跳水,普及率涨了30%。以前放不起支架的农村大爷,现在也能救命。数据显示,急性心梗的抢救成功率翻倍,心脏支架功不可没。
人群画像不是所有冠心病都得装支架,得看情况:
狭窄超70%+症状:胸痛、气短,支架能救。急性心梗:血管全堵,支架是“急救神器”。轻微狭窄:没症状先吃药,管好三高再说。医生会拍冠脉造影,堵多少一目了然,别自己吓自己。
抗凝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吃够1年,防血栓。控三高:血压别超130/80,血糖空腹戒烟酒:一口烟、一杯酒,都可能“毁支架”。定期复查:半年一次心电图+冠脉CT,盯着血管别“叛变”。三个月后,赵大爷复诊时精神抖擞。他装了支架,胸不闷了,每天散步半小时,血压也稳了。他笑着说:“刘医生,我早该听您的!装支架没废我,还让我活得更好!”小芳点头:“网上瞎说差点害了人,多亏您讲真相!”
刘医生笑:“支架不是洪水猛兽,是救命工具。国内不会停用,也不会废人,关键是用对、管好。赵大爷,你这心血管通了,日子就长了!”
赵大爷的故事告诉我们:别被谣言吓倒,科学看支架。心脏健康,靠医生也靠自己!
"PCI and Stent Outcomes." JAMA Cardiology, 2021."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China."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Drug-Eluting Stents Efficacy." Circulation, 2020."Impact of National Stent Procurement." 中华医学杂志, 2022.来源:戴六号半的高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