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前《哪吒》手稿曝光:经典与传承的力量

B站影视 2025-02-24 20:01 2

摘要: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哪吒闹海》横空出世,成为中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46年后,这部电影的原始手稿被曝光,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经典的怀旧与思考。2023年,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让哪吒这一形象重新走进大众视野,其票房突破134亿,成为现象级

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哪吒闹海》横空出世,成为中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46年后,这部电影的原始手稿被曝光,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经典的怀旧与思考。2023年,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让哪吒这一形象重新走进大众视野,其票房突破134亿,成为现象级作品。而与此同时,1979年的《哪吒闹海》也在电视屏幕上重新播出,勾起了70后、80后的集体回忆。这些泛黄的手稿,不仅见证了中国动画的辉煌,更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倪绍勇先生的生平与成就
倪绍勇先生是浙江三门籍的著名美术家,他的艺术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1964年,他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后调至少年儿童出版社。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广受赞誉,还在国际上多次获奖。他为《长在屋里的竹笋》设计人物造型并绘制背景,该片荣获第三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为《蝶双飞》担任美术设计,助力影片斩获第十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在图书插画领域,他为《上下五千年》精心配图,该书获得多项大奖。他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作品的数量,更在于其质量与深度。

手稿的珍贵与艺术价值
这些手稿是倪绍勇先生为1979年版《哪吒闹海》设计的人物造型和分镜脚本。手稿上的哪吒形象栩栩如生,每一处线条都精准勾勒出他的英姿与神韵。李靖的铠甲纹样设计融入了商周青铜器元素,龙王的形象则将石窟艺术的神韵与动画角色设计完美融合。这些手稿不仅为经典之作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形象,更是中国动画艺术与传统文化深度交融的见证。手稿上的细节要求,如哪吒“形象要结实,多用直线、硬线”,龙王“胡须要尖,前二撮,后各三撮”,无不彰显倪绍勇先生对艺术的精雕细琢。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创新与传承
2023年,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导演饺子在采访中多次提及,1979年的《哪吒闹海》为他提供了诸多灵感。灵珠哪吒独特的造型设计、哪吒舞动混天绫时的刚柔并济,都是对经典动画的匠心传承。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创新的表现形式,更在于对经典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它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展现了中国动画“守正创新”的初心。

中国动画的“守正”之路
中国动画的“守正”之路,不仅体现在对经典作品的传承与创新上,还体现在对珍贵创作资料的珍视与保护上。倪绍勇先生的手稿被妥善保存在三门县档案馆,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料。这些手稿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从过去到现在的演变,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结语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能够跨越时间的限制,触动人心。倪绍勇先生的手稿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的辉煌历程。从《哪吒闹海》到《哪吒之魔童闹海》,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的传承与发展。让我们珍惜这些经典,传承这些经典,让中国动画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动画 #哪吒 #经典传承 #中国动画 #艺术传奇

来源:炎哥漫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