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关键转折点,海内外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加速共振。国内凭借政策支持和供应链优势,宇树科技等企业推动产业生态建设;海外以FigureAI为代表的企业通过模型创新,加速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泛化场景应用。技术与资本的同步发力,标志着行
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关键转折点,海内外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加速共振。国内凭借政策支持和供应链优势,宇树科技等企业推动产业生态建设;海外以FigureAI为代表的企业通过模型创新,加速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泛化场景应用。技术与资本的同步发力,标志着行业正式迈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国内:政策与产业链优势驱动生态建设
政策支持明确,场景开放加速
2月17日,宇树科技、华为等企业参与的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政策利好信号,明确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深圳市政府于2月23日宣布即将发布人形机器人专项政策,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技术攻关和场景开放。中国移动同期成立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计划2025年在养老院等场景试点应用机器人技术。
宇树科技领跑硬件创新
在2025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宇树科技展示人形机器人G1与机械狗Go2,其产品凭借动态平衡和精准运动能力引发行业关注。公司通过开源训练代码和数据集,吸引开发者参与算法优化,推动研发周期缩短30%。国内硬件产业链的完整性和量产能力,为宇树等企业提供关键支撑。
汽车企业跨界布局
小米、小鹏、蔚来等汽车产业链公司宣布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借助工业自动化经验加速技术融合。中国制造业场景的多样性为机器人应用提供广阔空间,从生产线协作到家庭服务,商业化路径逐步清晰。
海外:模型突破推动场景泛化
FigureAI模型革新商业化逻辑
海外头部企业FigureAI发布全球首个通用“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Helix,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实现家庭场景任务泛化,训练效率提升显著。其估值一年内增长15倍至395亿美元,并计划融资15亿美元加速量产。同期,英伟达投资的FieldAI估值增长4倍至20亿美元,资本对机器人赛道信心高涨。
1X与NEOGamma渗透消费端
1X发布的双足机器人NEOGamma在家庭场景中展示自然语言交互能力,可独立完成家务整理。此类技术突破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工业场景向消费端延伸,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
技术成熟催化量产进程
海外企业密集发布产品更新,印证技术从实验室向场景落地的可行性。FigureAI的Helix模型将训练数据量需求降低70%,为规模化生产扫清障碍。资本对硬件整机环节的聚焦,标志着行业进入“技术验证-量产落地”的关键阶段。
本文源自金融界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