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认“最难”的IB课程,究竟难在哪儿?

B站影视 2025-02-24 18:44 3

摘要:IB课程并不是通往名校唯一的路径,但如果认同IB的理念,决定去挑战自己并坚持到最后,那么最终一定会有所回报。

IB课程并不是通往名校唯一的路径,但如果认同IB的理念,决定去挑战自己并坚持到最后,那么最终一定会有所回报。

文丨Eve 编丨Sherry

“都说IB难,但没想到这么难。每天熬到深夜,essay越写越多......

一个周末完成三篇论文,同时还要兼顾社团活动;

学术能力不仅要过硬,还要会调动资源解决社会问题......”

作为国内最流行的三大国际课程之一,IB的讨论从未停过。在大众眼中难度大、含金量高的IB课程究竟是怎么一套体系?大家对它有怎样的误解?

今天,外滩君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

与众不同的课程体系

选课有讲究

这张图是IB的选课图很多人可能都看过,但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IBDP的课程体系。国内提到IB,一般是指IBDP,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中文凭课程,通常学制为两年。

IBDP是由国际文凭组织(IBO)面向16-18岁学生提供的连贯制课程,最大特点是不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课程体系为基础,而是广泛吸收当代许多国家主流课程体系的优点。

除了IBDP之外,IBO还设置有小学课程—IBPYP,针对3~12岁的学生,以及IBMYP,针对11~16岁学生。

今天要聊的IBDP,课程被分为六门学科组(第一语言、第二语言、人文类、科学类、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类、艺术类),另外还有三门必修的核心课程,分别是知识理论(TOK)、拓展论文(EE)、实践活动和服务(CAS)

根据IBO的官方要求,6门基础学科组中,学生需要在每一组中选择一个科目修读,共修读6个科目;只有艺术类比较特殊,可以换成1, 3, 5 组其中之一。

6 个科目中,需包含至少3 门HL(Higher Level)科目以及 3 个SL(Standard Level) 科目

如果能力更强,甚至可以选择4门或5门HL,这在申请中将会是学术能力的有力证明。传说,现在IBDP考生甚至有人选择6门HL课程……属实是卷!但选课还是要量力而行!

也有学生会选择两门语言A的课程(即双母语),毕业时会得到双语证书。

具体的6门基础科目如何选择?

一方面,当然是看学生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看看梦校的心仪专业有没有选课要求或建议。此外,自然也要结合学校开课的实际情况,IB课程繁多,一所学校很难全部开全。

以牛津大学为例,官网就详细列出了每门专业的入学要求,有意向申请的学生应该如何选课。

如果未来想在牛津大学学习地球科学,那么选课组合建议如下:

必选科目Essential:数学,加上一门化学/物理

推荐科目Recommended :化学/物理

提升科目Helpful:生物、地理、高数

理工强校MIT,则很看重学生在数学、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方向的学术表现。官网对于美国课程体系(AP/IB)学生的选课要求如下:

如果有意申请MIT,那么根据倾向的专业,要在这三个科目类别中选择对应科目。

此外,也有一些在中国学生中比较热门的科目。比如科学类的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

这其中也反映出了一些普适的选课逻辑:

文理均衡,这既是IB本身的特点,也是IB希望培养的人才特点。

选课的科目组合需要与自己未来在大学想学习的专业领域相匹配;专业相关的科目一定要选择HL。

独特的核心课程,到底学什么?

前面说过,在六门学科组之外,IB还有三门核心课程,也是必修课,分别是TOK、EE、CAS。这既是IB的特色,也是很多学生、家长觉得IB特别难的一块内容。

其实,这三门课和IB的育人逻辑紧密相关,搞懂了这背后的培养逻辑,那么也就把住了IB的脉。而这些又要从IB的创建历史说起。

一战结束后,欧洲很多教育家、反战思想家认为战争爆发的很大原因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和不包容。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消除彼此的误解,理解不同,和谐共处。

所以,IBO提出的10条IB learner profile,看似庞杂,但在课程中都有迹可循。

CAS课程为例。该课程类似于社会实践,从创意(Creativity,涉及艺术、设计、写作等创意思维)、活动(Activity,社会实践,将学术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服务(Service,对他人有所贡献的无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公益项目)三方面着手,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解决外部世界的问题,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同理心、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IBO官网就刊载着这么一个案例:在学生Bella的CAS项目中,到贫困偏远地区的学校开展公益项目,引进优质的体育教育资源,帮助家庭条件不好但有天赋的孩子实现成为足球教练的梦想。

TOK ,Theory of Knowledge,课程名字看起来就不太好理解。其实,这是一门专门研究知识的课。内容分为两大方面:Ways of knowing(认知方式)和Areas of knowledge(知识领域)。

如果说其他科目是让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那么TOK则更侧重批判性思维和探究学习过程本身,本身不包含具体的知识体系或某领域的知识,而是和六门自选学科相互支撑、借鉴。

TOK教学生辩证的思考、引导学生去去质疑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偏见;哪些信息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幻的(想象、直觉、情感、信仰...)如何认识世界?如何用跨学科的思维去观察世界、了解世界。

从某种程度上说,TOK就是IB的内在逻辑

TOK的考察形式分为exhibitionessay两部分。

同样要写论文的EE(Extended Essay,拓展论文)和TOK又不相同了。EE相当于一个完整的独立探究,最接近大学的Essay。

这个过程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进一步自己设计实验、采集数据,输出自己的观点,写好EE论文,会为大学的学术写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IBDP课程难度大,跟这么一套课程体系安排分不开关系。因此,近来也有学校延长了IB课程方向项目的学制。

多出的一年一般安排 IGCSE课程作为IBDP的前置和衔接课程,能帮助学生更好适应后两年的学习。

拿着预估分申请大学

IB是怎么考核的?

北半球国家考生在5月考试(成绩在7月公布),中国大陆学生大部分参加5月大考;

南半球国家考生在11月考试 (成绩在次年1月公布)。

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前一年11月开始的大学申请时,还没有大考分数,只能拿着预估分申请大学。预估成绩则是学校根据课程作业和日常考试情况得来的。

各部分数在IB预估成绩的可能占比为20%的课程作业+80%的考试、测验成绩,或者50%的课程作业+50%的日常测验和外部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预估成绩和大考成绩相差太多,大学很可能会撤回offer。

那么,IB具体怎么考核,怎么给分呢?

和课程一样,IB的评估方式也体现着多元的特点。

总的来说,IB各科目的评分标准严格且多样,包括内部评估(Internal Assessment,IA)和外部评估(External Assessment,EA)

【内部评估】(IA):

IA一般由学校老师先评估,然后提交到IB官方,由Moderator审查判断。

评估形式多样,通常包括实验报告、研究项目、口头报告等。

比如IB中文A的考核就由三部分组成:

1.Paper 1: 分析文本,根据要求撰写一篇文章;

2.Paper2: 比较论文(如果选择HL,还要额外提交一篇1200-1500字的文学评论性的论文);

3.IOA ( IOA, 个人口语评估, 要求学生做一次长达10分钟的演讲)。

【外部评估】(EA):

由IB组织统一评估。评定形式是学生十二年级下五月份的全球统考,还包括期末考试和课程论文。

在IB课程中,每门基础课程的最高分设定为7分。三大核心课程的知识论(TOK)和拓展论文(EE)共占3分;总分为45分。

而CAS虽然没有分数,但是如果不能通过该门课程,就无法拿到IBDP文凭。

根据IBO的规定,24分被视为合格分数线,达到这一标准的学生将准许获得IB文凭。

EE 和 TOK 的组合等级会转化为3分。EE 和 TOK 如果得分为 AB 或者 AA 都是可以拿到 3分的满分,但是如果得到了两个E将得不到 IB 文凭。

在申请大学的过程中,尤其是顶尖名校,过硬的标化成绩、学术水平是基础。

以美国大学为例,顶尖大学的40分以上的IB申请者不在少数。

总体来看,近五年IB大考的均分都在30左右。以2024年5月的IB大考为例,总分达到40+学生占比9.3%,35-39分的学生占19.5%。

不断与时俱进的IB

这些年做了哪些改动?

时代在变化,如果教育一成不变,那必然会落后于时代。IB也在不断发展着。

一方面,是不断完善大考本身,包括增强反作弊措。

2024年5月,IB大考经历了大规模“泄题事件”。为杜绝此类荒谬事件的发生,从2024年11月大考开始,IBO将实施一系列改革:比如调整最短监考时间、修改部分学校的考试开始时间、每次考试结束后,及时清除设备内的内存。

另一方面,IB系统也在响应时代的变革。

有消息称,目前,IB系统正在面临转型,改革后的课程系统将于2030年正式在全球铺开。

届时,6门必修将变为4门必修,减少的两门SL课程将被为期两年的大型项目“变革领导力”所取代。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里,能够调动资源解决问题,引领团队前行,将是越来越重要的特质。不是吗?

结语

综合所有国际课程体系,IB课程并不是通往名校唯一的路径。每个孩子的自身特质不同,从金钱、时间、精力的投入角度性价比考虑,IB也未必是最高的。

但如果认同IB的理念,决定去挑战自己并坚持到最后,那么最终一定会有所回报。

参考文献:

1.Diploma Programme; IBO

2.DP passing criteria; IBO

3.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students receive November 2024 examination results; IBO

4.International qualifications; University of Oxford

5.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s; MIT Office of the First Year

6.Is AI HL or AA SL Harder?; reddit

7.2024 Hong Kong IB Results (Last Update September 20th, 2024); HK-SCHOOLS

来源:外滩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