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to CAD,突破创新还是营销噱头?

B站影视 2025-02-24 18:27 1

摘要:当今时代,AI浪潮汹涌澎湃,各领域边界不断被冲击,从文生图片、文生视频到AI 3D建模,各种创新力量如春笋般破土而出,持续拓宽我们的认知边界。近期,有一些文本转CAD的AI功能——Text to CAD破圈而出,引起万众围观,热议不断。它不仅挑战着设计工程师的

当今时代,AI浪潮汹涌澎湃,各领域边界不断被冲击,从文生图片、文生视频到AI 3D建模,各种创新力量如春笋般破土而出,持续拓宽我们的认知边界。近期,有一些文本转CAD的AI功能——Text to CAD破圈而出,引起万众围观,热议不断。它不仅挑战着设计工程师的传统工作方式,更激发了人们对未来设计无限可能的遐想。这究竟标志着新兴技术的崛起,预示设计领域的创新突破,还是仅为营销噱头、技术泡沫,短暂爆发后便归于平静?

- 文章信息 -

本文由e-works编辑部邓珊珊原创报道。以下供应商信息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如有疏漏,欢迎业界同仁、专家及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补充意见。

技术原理剖析

各大厂商的不同玩法

想要探寻问题的答案,不妨先深入了解一下Text to CAD技术。它看似高深莫测,实则原理相对易懂。这是一种基于GAI(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工具,允许用户通过输入简单的文本提示生成相应的CAD文件。它扮演着类似“智能翻译与设计大师”的角色,结合领域知识、工程约束和用户意图等,将设计师的自然语言描述转化为计算机能够理解的几何图形信息。当设计师用自然语言阐述设计意图,比如“绘制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0cm、5cm、3cm的长方体”,系统便会自动解析语义,通过复杂算法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几何模型。同时,其还可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创新设计,或根据需求对原有设计进行优化。这一过程融合了NLP(自然语言处理)、ML(机器学习)和CG(计算机图形学)等多领域知识,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晶。

正是凭借着这样强大的技术支撑,在数字化设计的广阔天地里,AI文生CAD技术正掀起一场革命性风暴,深刻重塑着设计师们的工作模式。许多 CAD 厂商和科技公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纷纷研发推出具有智能设计功能的AI文生CAD类型产品。各厂商或凭借先进技术领航,展开多元布局,或积极创新突破,赋能设计,在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中,推动着Text to CAD技术的发展。

01 ZOO软件的破圈之举

谈起Text to CAD,不得不提的便是其破圈之源——ZOO软件,ZOO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硬件设计和CAD领域的科技公司,其核心产品之一就是通过AI技术实现从文本生成CAD模型的工具——“Text-to-CAD”,该工具通过自然语言生成精确的3D模型,极大地简化了传统CAD设计流程,让非专业人士也可快速上手,适用于工程设计、制造、教育等多个领域,使其迅速火爆出圈。作为Zoo软件的一项特色功能,Text-to-CAD深度融合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用户只需输入简短的Prompt(文本指令),就能生成精准的CAD 3D模型。例如,输入“一个有36个齿的螺旋齿轮”或者“一个10叶片的平板叶轮”,软件便能快速输出对应的3D模型,支持快速修改,还可生成多种3D格式,可直接导出至主流CAD软件继续编辑,极大地提升了设计效率。

02 Autodesk的前沿探索

作为全球知名的CAD软件提供商,Autodesk在Text to CAD领域早有布局。其最新推出的AutoCAD 2025系列产品中,提供最新AI和绘图功能。其中,通过使用生成式AI技术,Autodesk Assistant可提供针对设计问题的汇总响应和智能搜索结果。同时,2024年Autodesk推出Bernini项目,聚焦生成式AI在3D形状创建领域的应用。其首个实验性模型能从2D图像、文本、体素以及点云等多种输入源快速生成功能性3D形状,如生成的水壶兼具形状与纹理,且中间空心可装水。目前,Bernini项目仍处于实验阶段,尚未对外开放。但随着在不同专业数据集上的进一步训练,该项目有望在建筑、游戏、汽车等多个领域推动创新设计的发展。

03 达索系统的AI驱动设计

同为全球领先的工业软件提供商,达索系统已经在其产品中深度融入了AI技术,以推动工业设计的智能化和高效化。达索系统的CAD+AI方案可基于工程总布置输入条件,通过3DE CATIA NTS模块快速进行3D草绘,基于三维草绘,借助AI工具快速生成效果图,方便造型设计方案的评审和选择。例如,其发布的SOLIDWORKS 2025版本引入了大量AI驱动的功能,允许用户直接从软件访问SolidWorks Cloud开始3D设计,支持利用AI技术自动从照片中提取草图,并生成三维模型。同时,该版本引入生成式AI技术,可进行拓扑优化和自动生成装配体,助力工程师快速探索多种设计方案。

04 新迪与gNucleus AI的创新联动

新迪天工CAD与gNucleus AI联合推出GenAI+CAD软件gNucleus.ai,支持文生CAD零件、图生CAD零件(2025年初上线)和文生CAD装配(2025年上线)。生成的CAD模型支持多种格式,如新迪天工CAD、FreeCAD以及通用的STEP、IGES、STL等格式,无需安装软件,直接生成和下载,操作便捷。只需文字输入CAD建模要求,如“生成一个两孔摄像头的手机”,便可自动生成目标模型,并可导出至天工CAD浏览器进行编辑;或者上传二维手绘图后,在输入栏键入要求,即可获得相应的3D效果图,导出模型用天工CAD浏览编辑;同时,其文生CAD装配功能可根据要求生成设计规范参数及装配步骤。

图2 gNucleus.ai文字输入建模并导至天工CAD编辑

此外,gNucleus.ai具有AI推荐设计提示功能,在输入栏输入关键词,即可弹出系列模型的AI提示,通过点击进入内置提示库,可直接选取相应设计模型。gNucleus.ai由海量设计知识和三维CAD模型训练而成,可实现文字生成CAD装配、参数化设计驱动等多种功能。

图3 gNucleus.ai文字生成CAD装配

05 创新奇智的效率革命

创新奇智推出的Text to CAD类应用——“ChatCAD生成式辅助工业设计”,是基于奇智孔明工业大模型研发的交互式设计软件。其能够用语言指令描绘出目标零部件,生成语言描绘的设计需求。同时ChatCAD还可以通过语言交互,迅速捕捉并理解设计师的创意意图,随后自动生成满足要求的工业设计图纸,或根据需求更改某些设计参数,迭代生成新的3D模型。基于此,ChatCAD可以智能化地辅助机械/电气设计工程师高效完成初步设计,并可以通过传统CAD软件完成后续细节微调,在多数设计场景中,能够成倍提高工程师的设计效率。这一创新之举不仅降低了CAD软件的使用门槛,也为国内工业设计领域带来了更加高效、智能的设计解决方案。

设计领域的变革先锋

还是技术虚火?

在当今设计领域,Text to CAD技术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潜力,引发广泛关注与深入探讨。这项基于AI技术、能够将自然语言转化为CAD 3D模型的创新应用,究竟是引领设计行业长远发展的变革先锋,还是仅仅是资本裹挟下的技术虚火?

从设计效率看,它堪称一场革命。以往设计初步规划,设计师手动绘图、搭建基础模型需数天,如今输入自然语言描述,短时间内就能生成基础3D模型,大幅缩短设计周期。对快消品包装设计等需快速响应市场的企业来说,这项技术能迅速将创意转化为可视化模型,助力抢占市场先机。

从设计思维的创新角度,它打破传统设计工具操作繁琐对思维的禁锢。过去设计师受CAD软件繁琐操作束缚,而Text to CAD以自然语言交互,让设计师更自由表达创意,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设计构思之中,激发创新灵感,拓宽设计边界。

随着AI技术进步,AI与人工设计师协同工作将成未来主流,Text to CAD在CAD领域便是典型代表,在需快速产出概念模型的项目中,如建筑设计初步规划、简单工业产品概念验证,它作为高效辅助工具优势明显。然而,Text to CAD的热潮背后,技术局限性也逐渐浮现。这诸多局限使得Text to CAD技术可能难以拥有长久的发展。

当前,Text to CAD 技术主要应用于简单零件的生成,在构建复杂模型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在精密组件设计中,单纯依靠自然语言描述远远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必须借助详细的工程语言才能实现精确表达。不仅如此,Text to CAD生成的简单模型通常还需要进行二次设计与优化,才能达到实际应用的标准。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对精度要求极高的设计领域,Text to CAD生成的模型往往难以满足需求。这些领域对模型的精度和细节把控极为严格,任何细微误差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Text to CAD技术的应用场景拓展。

此外,随着GAI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CAD厂商为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纷纷宣称自家产品具备AI功能。然而,多数产品的实际表现与真正的“AI文生 CAD功能”相差甚远,仅停留在营销概念层面,真正实现文本生成工程模型的技术突破依然稀缺,行业亟待真正沉入底层技术创新,脚踏实地进行研发投入,而非靠概念透支市场期待。

另一方面,GAI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拉高用户对AI技术的期望,用户已从满足于 “基本功能实现”,转变为追求 “工业级精度保障”。但目前Text to CAD技术还无法完全达到用户的高期望,技术能力与用户期待之间存在差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Text to CAD技术的市场接受度与进一步发展。多方因素影响下,Text to CAD或将陷入实用性弱化、应用场景窄化的创新者窘境,成为技术长跑中的中途退赛者,难以真正成为工业设计中的实用工具。

跨越局限,迈向设计新时代

尽管Text to CAD面临重重挑战,但其生命力远非昙花一现。“文生”技术为复杂的三维CAD造型带来转机,智能算法与语义理解助力其高效补充传统流程,实现设计思路的无缝对接。随着AI技术,特别是机器学习算法的发展,Text to CAD对复杂设计的理解和生成能力将不断提升,就像早期的图像识别技术只能识别简单图形,如今却能精确识别医学影像中的细微病变一样。作为AI与CAD的结合,Text to CAD为CAD设计的未来开辟了新方向,将推动更多智能化功能融入CAD。

Text to CAD的崛起标志着AI从“辅助工具”迈向“设计主体”的转折。尽管技术成熟度与市场接受度仍需时间验证,但其在效率革新和生态扩展上的潜力不容忽视。未来,它可能不仅是CAD领域的颠覆者,更将成为智能制造时代的核心基建之一。营销噱头?技术虚火?或许只是序曲。

来源:数字化企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