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的来源与危害

B站影视 2025-02-23 19:30 1

摘要:日常活动与工业制品纺织品洗涤:合成纤维衣物(如聚酯、尼龙)在洗涤时释放超细纤维,占全球微塑料污染的35%。轮胎磨损:汽车轮胎与路面摩擦产生的塑料粉尘占比28%,是陆地微塑料的重要来源。塑料分解:大块塑料垃圾在环境中经紫外线、机械力等作用破碎成微塑料,占24%。

日常活动与工业制品纺织品洗涤:合成纤维衣物(如聚酯、尼龙)在洗涤时释放超细纤维,占全球微塑料污染的35%。轮胎磨损:汽车轮胎与路面摩擦产生的塑料粉尘占比28%,是陆地微塑料的重要来源。塑料分解:大块塑料垃圾在环境中经紫外线、机械力等作用破碎成微塑料,占24%。化妆品与日化品:部分洗面奶、牙膏等含塑料微珠(如聚乙烯),虽仅占2%,但因易进入水体危害显著。环境介质扩散空气传播:微塑料可吸附于粉尘中,通过呼吸进入人体。食物链传递:海洋生物摄入微塑料后,通过海鲜等食物进入人体。心血管系统在颈动脉斑块中检出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可能加剧炎症反应,使心脏病、中风或死亡风险升高4.5倍。消化系统肠道内累积可破坏菌群平衡,引发氧化应激和肠道屏障损伤,小鼠实验显示长期暴露导致肠道功能障碍。促进结直肠癌细胞迁移,聚苯乙烯微塑料在细胞分裂中长期滞留,可能加速癌症转移。呼吸系统吸入后深入肺部引发炎症和组织损伤,加重哮喘等疾病;携带的重金属、增塑剂通过血液影响全身。内分泌与免疫系统吸附内分泌干扰物(如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导致激素紊乱、生殖问题及免疫异常。长期潜在风险纳米级微塑料可穿透细胞膜,干扰细胞正常代谢,并与慢性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

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参考来源文献。

来源:苏子科学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