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工程”助推我省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B站影视 2025-02-24 17:28 1

摘要:省教育厅等13部门日前印发的《甘肃省贯彻落实的若干措施》明确,我省将通过实施“凝心铸魂”等五大工程,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省教育厅等13部门日前印发的《甘肃省贯彻落实的若干措施》明确,我省将通过实施“凝心铸魂”等五大工程,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凝心铸魂”工程

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据悉,我省将深入实施高校党建“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稳定建设党建示范校15个,标杆院系250个,样板支部500个,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开展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行动,推动高校实现5年一轮的“双带头人”“强国行”全覆盖。提高“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和留学归国教师”中的党员比例。改革完善“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工作机制。

“精神淬炼”工程

培育高尚师德

我省将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贯穿资格准入、招聘引进、职称评聘、导师遴选、评优奖励、项目申报等教师管理的全过程各环节,纳入各级各类教师聘用合同,对不合格人员取消聘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开展拟聘人员心理健康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作为聘用的重要参考。切实压实师德师风建设学校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和高校院(系)主要负责人责任。各级组织人事和教育部门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及全面从严治党任务清单,与教育督导、重大人才工程评选、教育教学评估、学位授权审核、学位授权点评估等挂钩,注重师德考核结果的运用。

增强教师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意识,强化学术道德建设,开展学术不端行为排查整治,加大警示教育、以案说教力度,深入纠治学术不端“疫病”,依法依规严肃惩处学术造假行为。

常态化开展“清朗净化”专项整治行动,依规依纪依法查处师德失范问题,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健全师德违规行为监测、核处、通报一体化处置机制,教育广大教师时刻自省自励。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师队伍治理能力,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建立多元师德监督体系,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巡视巡察和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完善多方广泛参与的立体式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对落实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不到位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责。

“提质培优”工程

提升专业素养

我省将大力支持师范类院校“双一流”建设,在招生计划、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重点支持师范类院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教学科研设施建设等。院校将加大对师范类专业的投入,经过3到5年的努力,每所师范类院校建设2-3个重点优势师范类专业、开设师范类专业的综合院校建设1-2个特色品牌师范类专业,争取实现师范类院校“双一流”突破。师范院校将建立数学、科技、工程类教育中心,加强师范生科技史教育,提高科普传播能力。支持省内综合类大学设立教师教育学院,开办师范类专业。加大财政保障投入,落实“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在国家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生均拨款标准基础上提高30%以上”的经费保障政策,并健全动态增长机制。

以“国优计划”“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等国家项目为牵引,推进实施省级公费师范生、地方优师计划等省级师资培养项目。逐步压缩师范教育专科层次培养规模,稳步提高本科层次培养质量,着力扩大研究生培养数量。支持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申报“国优计划”试点高校,建好教育教学“中小学实践基地”。支持高校扩大教育硕士招生规模,申报教育博士点。支持高校教师开展跨学科学习与研究。鼓励高校选派教师赴境外高水平大学研修培训。支持省属综合大学联合培养职业技术教育硕士、博士。

强化高层次教师培养,为幼儿园、小学重点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教师,中学教师培养逐步实现以研究生层次为主。鼓励中小学结合教育改革实际逐步提高教师招聘学历层次。推进实施乡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乡村首席岗位教师计划。支持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与综合类大学、企业等开展产教融合专技骨干人才培育。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吸引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从教。

推进职称制度改革,优化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向乡村教师倾斜。应对人口发展新态势,因地制宜调整学校布局结构,推进中小学“县管校聘”,优化师资供给,适应小班化、个性化教学需要。加强思政、科学、体育、美育和心理健康等中小学学科教师补充。高校严格按照规定比例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

“利师沁心”工程

提高综合保障服务能力

我省将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长效机制和调整联动机制,巩固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要求。加强高中、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工作。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津补贴补助等,落实社会保险等政策。按国家规定执行教龄津贴标准。落实义务教育教师课后服务工作待遇。实施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支持市级财政给予财力支持。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健全高校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向高层次人才密集高校、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较重的教师加大倾斜力度。

落实《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支持教师遵循教育规律,依法依规实施教育管教,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教师尊严不可侵害,坚决打击威胁、侮辱、伤害教师的行为,依法惩处对教师的诽谤、恶意炒作、污名化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涉教师的不实信息及时澄清,严防负面舆情损害教师形象。

“浸润奋进”工程

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我省将按照表彰奖励有关规定,开展优秀教师表彰奖励并向乡村教师倾斜。迭代升级新时代陇原“四名”教师培养工程,构建名师名校长进阶培育成长体系。支持校长教师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深入开展“光荣从教30年”教师纪念活动,隆重简朴开展教师入职、晋升、荣休等活动,注重尊师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各地各校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扎实推动各项任务高标准完成。到2027年,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鹏伟

来源:观澜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