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刘宝瑞,一个是著名相声演员,一个是武术名家,都很厉害

B站影视 2025-02-24 15:31 1

摘要:相声演员刘宝瑞,生于北京,自幼家境贫寒,常游走于北京天桥和东安市场相声场子之间,十三岁正式拜张寿臣为师。

文/荷歌

校对/BOB

老初中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连升三级》,风趣幽默,出自相声演员刘宝瑞之单口相声。

相声演员刘宝瑞,生于北京,自幼家境贫寒,常游走于北京天桥和东安市场相声场子之间,十三岁正式拜张寿臣为师。

1928年,刘宝瑞跟着师父张寿臣从北京到天津发展。时年刘14岁,张不到30岁。

张寿臣为相声艺术第五代掌门人。刘宝瑞跟着名师,很快在天津崭露头角,先后在各地跑码头。

张寿臣

到20世纪40年代,刘宝瑞回到北京,在启明茶社的相声大会上演出,和郭荣起搭档,互为捧逗,一连在电台播演了四个月的相声节目,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由此声名鹊起。

刘宝瑞的合作搭档主要有郭全宝、侯宝林、郭启儒、马季等人,刘宝瑞号称“单口大王”,他的单口相声作品有:日遭三险、连升三级、珍珠翡翠白玉汤、官场斗、贾行家等。

文革期间,刘宝瑞遭受严重冲击和迫害,被下放北京房山农场劳动。1968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下午,他遭受现场批斗,当晚离奇死亡,其遗体被草草掩埋,至今没有下落,年仅53岁。

刘死后,单口相声艺术绝艺无好手。

武术名家刘宝瑞,回族人,1896年生于山海关,幼时父母双亡,很早就在山海关一家镖局打杂,跟着一位王姓镖师学查拳。

武术家刘宝瑞

根据《武林掌故》记载,刘宝瑞在沈阳漂泊,一心想拜师学艺,他遇到一位说评书的老师沈辅臣,便经常去沈辅臣住宿的旅店照料其起居。

沈辅臣非常感动,但觉得刘宝瑞不是说书的料,有意传艺于他。

沈辅臣此时四十多岁,出生于河北沧州武术之乡,精通查拳、通臂拳、太极、八卦,尤其善使弹弓,百发百中,武林人称“神弹子”。

刘宝瑞当然不知沈辅臣便是当年京城“四大狂”之一。因为,清末民初,沈辅臣的腿受了伤,屡治不愈,难以以武为生,为了糊口,便离开了京师到了沈阳(奉天),以沈连俊的名字在茶馆说书。

说书

沈辅臣口才极佳,说的《东汉演义》极为精彩,听者如潮,都说他是京城来的名艺人,却无人知道他是有名的武术家。

于是,沈辅臣决定收刘宝瑞为徒,传授武艺给他,主要传授了查拳和太极拳。

沈辅臣是太极宗师杨露蝉的再传弟子。他的太极拳,是杨氏太极。

沈辅臣传刘宝瑞“杨氏太极”武术,刘宝瑞发扬光大,成为沈阳“太极拳”中一支重要的流派。

刘宝瑞练功极为刻苦,武功日臻上乘。

沈辅臣离开沈阳后,刘宝瑞又拜赵西川为师,系统地学习了查拳的“查”“滑”“腿”“洪”“炮”,还拜师学习了中医。

1923年,刘宝瑞回到了沈阳,在北市场的皇寺路附近开办了“振远堂膏药店”替人正骨,医治跌打损伤;1930年代初,在其“膏药店”的后院,又开办了“刘记振远堂镖局”招收门徒传授武功。

沈阳皇寺庙

刘宝瑞的名徒有孙玉奎、张贵元、申钧儒、邢景芳等。

1931年时,为选拔东北地区的优秀选手参加南京举办的全国武术擂台赛,9月6日至11日,张学良在沈阳小河沿体育场主办了国术考试。刘宝瑞也参加了此次比武。

这次国术考试,主持人许笑羽、纪绶卿,监擂为胡凤山,裁判长为通臂名家张策。

刘宝瑞在此次国术考试中获得了优胜名次。

由于一周后,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南北交通中断,刘宝瑞并未赴南京参赛。

日本占领东北后,1932年,日本武士在伪满州国首都新京(长春)摆台设擂,刘宝瑞登台打败日本武士,赢得“沈阳霍元甲”之称。

1946年,沈阳体育场曾兴行过一次公开打擂,刘宝瑞弟子申钧儒一人独得三项冠军。

1947年8月5日到13日,东北抗战烈士纪念会主办了国术考试,刘宝瑞担任了裁判。他的弟子申钧儒、马献图成为获胜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刘宝瑞因“历史问题”不清,度过了几年的狱中生涯。后来在天津和平区团结路卫生院当了一名骨科大夫,直到1969年病逝。

旧时代人物传记,基本上靠回忆,不一定准确。这两位刘宝瑞,都度过了非常艰难的岁月,成为各自领域内的佼佼者。(完)

参考资料:《武林掌故》,张大为,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年版

来源:荷歌观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