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那天早上,桂花一起床就看见八十岁的婆婆正在收拾三轮车,车斗里还放着一箱牛奶。
《母亲的最后一程》
"大姐,你猜怎么着?娘竟然主动说要去你家看看!"桂花在电话那头急切地说道。
"真的?这可不像娘的性子。"大姐一时也愣住了。
自从父亲走后,母亲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整天把自己关在老屋里,连儿女来看都推脱。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那天早上,桂花一起床就看见八十岁的婆婆正在收拾三轮车,车斗里还放着一箱牛奶。
"娘,您这是要去哪?"
"去看看你大姐,再去二姐家转转。"母亲的语气里带着几分坚定。
就这样,在桂花的陪同下,母亲开始了她最后的探亲之旅。
老人执意要走那条早已荒废的老路,就是当年大姐出嫁时她第一次去探女儿的路。过了断桥,绕过田埂,母亲的记忆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
"就是这条路,我记得清清楚楚。那时候永强还是个小娃娃,跟在我后头走着。"母亲望着熟悉又陌生的乡间小道,喃喃自语。
在大姐家住了几天,母亲又去了二姐家。看着二姐家刚出生不久的小孙子,老人脸上难得露出了笑容。可是,她的心里始终惦记着一个人。
"要是能见见老三就好了。"这句话,母亲说了一遍又一遍。
三姐是最小的女儿,也是嫁得最远的一个。自从父亲去世,她就再没回过老家。接到永强的电话,三姐终于决定回来看看。
当三姐推开家门的那一刻,院子里飘来饭菜的香气。大姐和二姐在厨房里忙活,母亲则坐在堂屋的藤椅上,目不转睛地看着许久未见的小女儿。
"娘,我回来了。"三姐跪在母亲面前,泪水夺眶而出。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母亲颤抖的手抚摸着女儿的头发。
接下来的日子,母亲带着三姐在村子里转了转,给父亲上了坟,还特意指给三姐看,自己准备好的那些被子和衣物都放在哪里。
"这些都准备好了,到时候你们来了好住。"母亲轻声说。
三姐因为孩子的事情不得不提前离开。送走三姐后,母亲整日念叨着小女儿的名字,直到几天后,她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邻居们说,这是老人家最后的牵挂,见到了三个女儿才安心。可谁又能说清楚,这份牵挂究竟有多深?
那条她坚持要走的老路,那个断了的小桥,那些准备好的衣物被褥,都是她留给儿女最后的关爱。她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告别,然后带着所有的爱和不舍,悄然离去。
人这一生,总有太多未完成的心愿。母亲用她最后的时光,走完了那条记忆中的路,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女儿。也许在她心里,这就是最好的道别方式。
她用行动告诉我们:爱,从来都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在平淡中见真情。
人们常说"子欲养而亲不待",可母亲却用她的智慧,把最后的牵挂都安排得妥妥帖帖。这或许就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意:即使离开,也要让孩子们少一些慌乱,少一些担忧。
这样的母亲,怎能不让人泪目?这样的爱,又怎能不让人感动?
来源:李正佳说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