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导弹”击退高恶性晚期肿瘤?!退休教授没想到山穷水尽后竟有……

B站影视 2025-02-10 07:49 3

摘要:62岁的肖教授(化名)退休前在大学工作,一生教书育人,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了不少栋梁之才。肖教授的老伴也是知识分子,老两口相濡以沫,生活和睦宁静,其乐融融。

又是一年春来到

烟火人间好不热闹

和春天脚步一起到来的

还有新的希望、新的畅想

这不

刚开年

一位老教授就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一)

给专家们送上了一份“最好的新年祝福”

退休教授癌症复发

命悬一线

62岁的肖教授(化名)退休前在大学工作,一生教书育人,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了不少栋梁之才。肖教授的老伴也是知识分子,老两口相濡以沫,生活和睦宁静,其乐融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多以前,刚退休的肖教授还没来得及享受悠闲时光,病魔的阴影就将他浓浓地笼罩起来。他在体检中发现异常,后被确诊为肾盂肿瘤晚期,不得不接受手术,切除了左肾。

手术后,肖教授先后接受了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病情一度得到控制。但由于治疗过程中,他的肝肾功能出现异常,只得暂时停药。2024年下半年,肖教授开始剧烈咳嗽。经检查,癌症已转移至他的肺部,并发展为终末期。极度的虚弱和剧烈的咳嗽,让他每晚都无法入眠,只能半坐半躺在床上咬牙坚持。“这是我人生的至暗时刻”,肖教授回忆说。

听闻父亲病重,远在异国他乡工作的女儿提前结束外派项目,返回杭州。她做好了应对最坏情况的思想准备,只想能多陪伴父亲几天。而此时的肖教授已经难以自主呼吸,片刻都离不开氧气管,生命仿佛进入了倒计时。

不放弃一线生机

新药物带来新曙光

作为高知家庭,肖教授和家人理性而坚强。他们既十分清楚病情的严重,同时也充分相信医学的力量和科技的进步。一家人怀着强烈治疗意愿,决不放弃一丝希望。

在浙大一院,肿瘤内科、呼吸内科、感染病科等科室的专家为肖教授进行了多学科会诊(MDT)。根据其无法耐受化疗药物、免疫疗法及普通靶向药物对其无效等情况,肿瘤内科(一)主任阮健主任医师和沈洁副主任医师与肖教授及家属进行了深入沟通,建议尝试使用新型ADC药物,来控制肖教授的病情。

当前,已有少数几款ADC药物在国内获批上市,投入临床使用。同时,还有多达数百款ADC药物正处于不同的研发阶段,其中部分已开始临床试验。

对根据肖教授的具体情况进行周密评估后,阮健主任和沈洁副主任医师筛选了一款已获批在国内投入临床使用的ADC药物,对其进行对症治疗。

坚持就有希望

更多新药正在路上

2024年12月,肖教授第一次注射了ADC药物,他的病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十天过后,彻夜不停的咳嗽快速好转,他一天比一天睡得久、睡得香,精神状态和体能也得到大幅改善。原本离不开氧气管的他,逐渐从可以下床室内走动,到能够自己下楼到院区散步溜达。

从深渊重回人间,肖教授不禁感慨万千。当着前来探望的众多学生,他泪洒当场,即兴赋诗一首——人遇大难易伤感,稍有感动泪轻弹。何故今又泪飞天,神医救我回此岸!

肖教授手书诗作赠与沈洁副主任医师

2025年1月,肖教授接受了第2次ADC药物注射。因为状态良好,春节前夕,他出院回到家中。这个年,肖教授和家人都觉得格外温馨。

让沈洁副主任医师惊喜的是,大年初七(2月4日),肖教授自己步行来到她的门诊,既是为了做好接受第3次ADC药物注射的准备,也是来向救命恩人拜年。“这是我收到最好的新年祝福!”沈洁副主任医师说。

针对ADC药物在肖教授等一些病例上展现出的良好疗效,沈洁副主任医师既欣喜又保持着医者的冷静和审慎。她表示,ADC药物让人类在对抗肿瘤的鏖战中,又多了一件新“武器”。但正如在现实世界中一样,决定战争胜负的,从来都不是一两件新武器,而是使用武器的人。医生的精准用药、患者的顽强意志、家属的决不放弃,缺一不可。

阮健主任介绍,浙大一院肿瘤学科是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肿瘤内科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肿瘤药物专业临床药理基地,建立了抗肿瘤新药研发和个体化精准治疗平台,开展恶性肿瘤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参与国产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单抗、双抗及ADC等各类药物的研发工作。肿瘤内科已开展多项ADC药物临床试验,推动了多种药物上市,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大型会议上交流,部分成果被写入中国指南。

“作为‘国家队’医院,浙大一院不仅拥有众多前沿药物和技术,具备丰富诊疗经验,同时正在开展大量药物临床试验。例如,针对一些少见突变靶点的实体瘤,包括肉瘤等,都正在招募愿意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经过评估审核后符合条件的患者,进入临床试验后可以免费用药。”展望未来,沈洁副主任医生充满信心,“相信在临床医生、患者、药物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更多的新药将为正在黎明前黑暗中奋力求生的人们,带来新的曙光。”

有治疗需要的患者,请来电咨询。

本文专家

来源:浙大一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