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年前蒸汽机刚出来,英国纺织工人吓得砸机器,说这玩意儿要抢饭碗。结果呢?纺织厂越开越多,工人工资翻了几倍,后来连女工都能买得起洋装。
每次技术革命一来,总有人扯着嗓子喊“天要塌了”。
举个栗子:
200年前蒸汽机刚出来,英国纺织工人吓得砸机器,说这玩意儿要抢饭碗。结果呢?纺织厂越开越多,工人工资翻了几倍,后来连女工都能买得起洋装。
50年前计算机刚普及,有人说“算盘厂要倒闭,会计全得下岗”。结果呢?会计没失业,反而成了高薪职业,Excel用得溜的比老板还吃香。
10年前电商崛起,实体店老板哭爹喊娘说活不下去。结果呢?快递员、直播带货、网店运营……新岗位多到数不过来,连农村大妈都能靠拍短视频年入百万。
说白了:
技术革命就像拆迁队,拆了你家破瓦房,回头给你盖个精装电梯房。那些嚷嚷“无路可走”的人,要么是吓破胆的,要么是想卖你“防AI失业险”的。
网络上不少大V分析AI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时,多有夸大其词,说大量的客服、司机、会计行业都要面临大量的失业。这话就跟“方便面会消灭厨师”一样搞笑。
首先,客服不会死,死的是“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复读机。
现在AI客服确实能回答“密码怎么找回”“快递到哪儿了”,但遇到大妈骂街、客户撒泼,还得人类上场。
据说2024年某宝搞了个实验:用AI处理1万单投诉,结果68%的客户要求转人工。为啥?AI只会说“抱歉哦亲”,人类客服却能说:“姐,我给您申请20元补偿券,再送个小礼物行不?”
实践表明,低端客服变少了,但“危机处理专家”“用户体验设计师”的岗位工资翻倍了。
其次,司机不会死,死的是“每天开8小时还犯困”的疲劳驾驶!
自动驾驶来了,出租车司机就完蛋了?
看看广州的无人驾驶试点:每辆车上配个“安全员”,月薪1万2,每天坐车里玩手机,发现系统抽风了就按个按钮。这活儿比踩油门轻松多了,还不用担惊受怕。
再说远点,无人驾驶普及了,得有人修车吧?得有人调度车辆吧?得有人开发地图吧?这些新岗位哪个不比开车挣得多?
再次,会计不会死,死的是“按计算器按到手抽筋”的账房先生!
现在AI能1分钟做完100张报表,但老板最头疼的不是做账,而是怎么合理避税、怎么忽悠投资人。
2023年深圳有家小公司上了AI财务系统,结果不仅没裁员,反而高薪招了俩“财务战略师”,专门研究怎么用AI省税。老板原话:“以前会计月薪8000,现在战略师年薪50万,但人家一年帮我省了200万!”
总有人盯着AI抢走的仨瓜俩枣,却看不见它搬来的金山银山。
比如新职业1:AI驯兽师(年薪20万起)
这活儿说白了就是教AI说人话。
某东招了个大妈当AI训练师,专门教客服AI识别方言。比如四川人说的“要得”,山东人说的“杠赛来”,东北人说的“嗯呐”。大妈小学文化,培训一个月上岗,现在月入2万,比儿子当程序员挣得还多。
新职业2:机器人奶妈(月薪1万5)
深圳有家工厂全是机器人,但每条生产线都得配个“奶妈”,每天给机器人擦灰、充电、做保养。这活儿没啥技术含量,但老板宁可花高价招人:“机器一停损失几十万,必须有人24小时盯着!”
新职业3:元宇宙包工头(年入百万)
浙江有个小伙,原本在工地搬砖,现在带着老乡在元宇宙盖房子。客户说要巴洛克风格,他们就往虚拟空间里堆罗马柱;客户要赛博朋克,他们就加霓虹灯和全息广告。一单赚几十万,比真盖房子还暴利。
上述只是部分事例,Ai作为新事物在展现对传统行业改造以及革命性的同时,也催生了更多新兴的行业。总之,Ai是工具,即使技术再先进,也需要人类的指令和维保,这必然会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
说句扎心的话:
20年前被企业抛弃的人,大多数是那些宁愿领低保也不学电脑的;
10年前倒闭的,不是实体店,是那些打死不开网店的;
现在喊AI要让人失业的,八成是那些宁可刷短视频也不愿动脑子的人。
最后三句话,我们共勉:
1. AI再牛,也得有人按开机键;
2. 技术革命从不淘汰人类,只淘汰又懒又怂的巨婴;
3. 赶紧扔掉“受害者心态”,AI这趟车,挤上去还来得及!
来源:熊猫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