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常年处于996高压状态的打工人来说,健康问题或许随时会悄然降临。比如某天,突然感觉皮肤发痒,身上还出现了干燥灰白的鳞片,就医后确诊为自身免疫疾病——银屑病。
对于常年处于996高压状态的打工人来说,健康问题或许随时会悄然降临。比如某天,突然感觉皮肤发痒,身上还出现了干燥灰白的鳞片,就医后确诊为自身免疫疾病——银屑病。
沉迷工作为何会意外诱发银屑病呢?“元凶”竟是身体里那些被迫007、无法躺平的细胞“打工人”。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庞大的职场,细胞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司其职,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转。面对环境、基因、遗传等诸多诱因的持续施压,细胞们开始手忙脚乱。首当其冲“卷起来”的是作为“市场情报源”的PDC细胞,它的职责之一是启动人体的免疫调节。
在压力之下,“市场情报源”不断发送“1号密令”——1型干扰素,向后方的“市场调度员”MDC细胞请求支援。“市场调度员”MDC细胞收到密令后,对“1号密令”进行转录读取。了解情况后,“市场调度员”又发出“23号密令”——白细胞介素23细胞因子,传至“生产监理源”Th17细胞的“办公室”。
“生产监理员”同样对“23号命令”进行解密确认,之后向下游群发“17号加班指令”——白细胞介素17细胞因子。这漫天的“加班指令”让“生产工人”角质形成细胞被迫开启007加班模式,加工出更多的角质。与此同时,“市场调度员”MDC细胞看到“生产车间”如此忙碌,又向下游发布了更多指令。
最终,铺天盖地的“加班指令”让“生产工人们”无暇休息,大量角质形成细胞不断堆积,导致皮肤表面反复破损,最终形成了银屑病。
面对角质形成细胞大量堆积的问题,目前有多种应对方法。
首先是光疗和外用药物,它们就像是带货主播,在治理堆积问题初期,效果肉眼可见。但面对“生产车间”7×24小时不间断的“加班生产”,再强大的“带货主播”迟早也会力不从心。
其次是传统口服免疫抑制剂,作为“管理员”的它们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为了减少“量产”,直接“拉闸限电”。虽然改善了堆积问题,但这种做法经常会引发“意外跳闸”,影响整个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可能导致肝功能损伤,甚至出现骨髓抑制作用。
再有就是生物制剂,它擅长在指令抵达各部门之前进行“人员”调节。作为大分子物质,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它庞大的“身形”加之长期使用,可能会刺激一些患者本就敏感的免疫系统。出于自我防御,免疫系统可能会对大分子药物发起攻击,导致药效衰减。攻击过程中还可能引发安全问题,例如异常的免疫应答。
最终登场的是经过改造的纳米“特工”——Tyk2抑制剂。它的体型仅为大分子生物制剂的1/300,通过口服就能轻松钻入“市场调度员”和“生产监理员”的“办公室”,还能悄然避开患者免疫系统的注意。要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关停“解密装置”。“特工”发现,“办公室”里有多个“解密装置”,每个装置上有两个开关,一个是调节结构域上的单控开关,一个是活性结构域上的串联开关。
一旦拉下串联开关,所有的“解密装置”都将失效。但这样做会引发人体造血、脂质代谢等功能的集体下降,造成更大的危机。最终,“特工”将目光锁定在Tyk2解密装置的调节结构域上,精准操作单控开关将其关停。同时,“特工”还发现,Tyk2解密装置的活性结构域上有个重启接口,一旦接入“重启插件app”,“Tyk2”解密装置极有可能重启。
于是,纳米“特工”改造了接口形状,让“app”再也无法插入,最终顺利阻断了一系列的发病通路。这场由角质形成细胞堆积引起的“风波”终于得以缓解,疯狂的“加班”停止了。在纳米“特工”的帮助下,细胞“打工人”们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劳逸平衡,人体免疫这个“职场”也恢复了良性循环。
时至今日,我们仍未能百分之百明确究竟是哪一种确切因素导致了银屑病。但每多一份探索,就多一份治愈的希望。面对疾病,我们需在在意的同时,保持冷静,逐步深入了解。
资料来源:冷却报告
来源:贾老师说的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