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聚焦中国生物技术 周国辉:我们需要更多“DeepSeek时刻”

B站影视 2025-02-09 17:22 3

摘要:美国《华尔街日报》播客7日在一期节目中说,中国生物技术领域近来发展迅猛,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这与人工智能领域近来备受关注的“DeepSeek时刻”相似,中国生物技术领域也在迎来“DeepSeek时刻”。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董洁

从新闻到见解,字里行间读懂社会万象。

有观点有思想,智慧碰撞把握时代脉搏。

让我们一起《读端》,一起“潮”。

本期嘉宾是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

(△视频由AI共同创作)

美国《华尔街日报》播客7日在一期节目中说,中国生物技术领域近来发展迅猛,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这与人工智能领域近来备受关注的“DeepSeek时刻”相似,中国生物技术领域也在迎来“DeepSeek时刻”。

美媒:中国生物技术领域也在迎来“DeepSeek时刻”

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

《华尔街日报》播客将中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与人工智能领域的“DeepSeek时刻”相类比,这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关注。

其预测的理由大约有三:一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增长迅猛。2020年,在价值5000万美元或以上的医药行业交易中,涉及中国的比例还不到5%,2024年已上升到近30%。二是研发平台日益增多,因此拥有越来越多的顶尖科学家、非常多的训练有素的化学等行业从业人员、相对较低的研发成本。他们据此预测,十年后美国市场上的许多药物可能都会来自中国实验室。三是“中国政府重视和大力支持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在临床试验、药物上市等方面的审批效率都更高,这使得中国企业能够更快地开展临床试验,所费成本也更低。

应当说,这种预测还是有一定依据的。中国生物技术的加快发展,确实有不少优势,也有很好的趋势。包括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生物技术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通过专项基金、税收优惠和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了医疗行业发展;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mRNA疫苗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有的药企在全球生物制药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有庞大的人口基数,除了生物制造完备、强大的产业链外,在临床试验和供应链方面具备独特的成本优势;数字技术特别是AI驱动的药物筛选,进一步提升了研发效率。我一直有个观点,人口基数庞大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独特的研发优势和市场空间,我国药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不好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应当有这个信心和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从现实看,现在还很难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已能比肩“DeepSeek时刻”,一是原创性技术储备不足,2022年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中国占比约12%,低于美国的35%,核心工具如基因编辑酶仍依赖进口。二是监管与伦理争议尚需改革突破,医药产品集采制度如何平衡创新主体与消费群体的利益问题需要破解。三是国际市场壁垒加重,生物医药出口受地缘政治影响,美国拟通过立法限制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合作。这些是瓶颈,也是挑战,应当直面,更要努力加以突破。

生物技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争赛道和领域。长三角、珠三角已形成涵盖包括CRO(医药合同研发机构)、CMO(医药合同生产机构)、生物材料等环节的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一些先进药企已形成类似AI芯片筛选和代工的产业协同效应。浙江生物医药产业有比较好的基础,也有一批颇有特色和潜质的新创企业,生命健康又是浙江打造的三大科创高地之一,应当进一步总结经验、解放思想、优化布局、完善政策,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生物医药行业要勇立潮头,坚持差异化竞争战略,深化与AI技术融合,加强开放和全球合作,涌现更多“贝达”式的新创企业,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过去讲“iPhone时代”,现在又在讲“DeepSeek时刻”。用一个科技产品和工具标注一个时代或时刻,都未必准确。但却说明了颠覆性科技创新的巨大影响力。从这一点而言,DeepSeek现象和与其相关联的生态及趋势,是值得我们关注、研究、期待和促进的。

我们需要更多类似的DeepSeek时刻乃至时代。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