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去世成带货工具?张兰汪小菲遭封杀,平台狠话揭露内幕!

B站影视 2025-02-09 02:46 3

摘要:“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张兰在账号被封禁前的豪言壮语,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打在了自己脸上。2月8日,她和儿子汪小菲的某音账号被无限期封禁,这场“暴风雨”不仅浇灭了母子俩的直播生意,更将一场关于道德、利益与网络暴力的争议推上风口浪尖。“炒作无底线,封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张兰在账号被封禁前的豪言壮语,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打在了自己脸上。2月8日,她和儿子汪小菲的某音账号被无限期封禁,这场“暴风雨”不仅浇灭了母子俩的直播生意,更将一场关于道德、利益与网络暴力的争议推上风口浪尖。“炒作无底线,封禁大快人心!” 网友的评论铺天盖地,而事件的真相远比表面更耐人寻味……

大S(徐熙媛)的突然离世,本是一场令人唏嘘的悲剧。家人沉浸在悲痛中,低调处理后事,甚至选择树葬以表哀思。然而,作为前夫和前婆婆的汪小菲、张兰,却在这场悲剧中上演了一出“荒诞连续剧”。大S去世消息传出当天,张兰竟仍在直播间卖力带货,直到被演员穆婷婷公开指责“吃相难看”,她才匆匆隐藏视频。更讽刺的是,当大S骨灰被家人包机运回台湾省时,网络突然爆出“汪小菲出钱包机”的谣言。尽管家属和包机公司火速辟谣,张兰却选择沉默,甚至暗戳戳将谣言作为流量密码,在直播中反复提及“母子情深”,借此推销产品。

“人血馒头”的吃法,被她玩出了新高度。 而汪小菲的戏码同样“精彩”——他连夜飞往台湾省,在雨中跪地痛哭、发文悼念,却被网友扒出全程未参与任何实际后事安排。更有人发现,他的“悲痛画面”拍摄角度专业,疑似团队策划。这场表演最终沦为全网笑柄,连某音平台都看不下去,直接封号处理。

若将时间倒回十年前,张兰还是叱咤商界的“俏江南女王”。高端餐饮的黄金时代,她凭借雷厉风行的作风和精准的市场嗅觉,一度登上胡润富豪榜。然而,随着俏江南易主、对赌协议失败,张兰的实体商业帝国逐渐崩塌。“直播带货”成了她最后的救命稻草

转型之初,张兰的确凭借“豪门恩怨”的八卦人设翻红。她在直播间边哭诉汪小菲与大S的离婚内幕,边卖酸辣粉,单场销售额破亿。尝到甜头后,她开始疯狂“加戏”:爆料大S婚内出轨、暗讽具俊晔“软饭男”、甚至将孙子孙女的照片作为卖货噱头。流量为王,道德为弃子,这种打法虽然争议不断,却让她的账号粉丝飙升至千万级,麻六记的销量也水涨船高。

然而,成也流量,败也流量。某音此次封禁的理由直指“传播不实信息”。平台负责人李亮明确表示:“利用逝者炒作、牟取商业利益的行为,严重违反社区规则。” 张兰的账号被封,不仅是流量生意的终结,更暴露了其商业模式的致命缺陷——当八卦红利耗尽,只剩下无底线的炒作,崩塌只是时间问题

张兰和汪小菲的翻车,绝非个案。近年来,从“林生斌捐井”到“刘学州被网暴”,类似事件反复上演。一个更尖锐的问题是:为何总有人靠消费悲剧赚得盆满钵满?

答案藏在平台的算法逻辑中。某音等短视频平台的推荐机制,天然偏爱“冲突性内容”。越是夸张、离奇、情绪化的视频,越容易获得流量倾斜。张兰深谙此道:她将家庭隐私撕碎成“连续剧”,用真假参半的爆料吊足观众胃口;她擅长制造对立,把网友分为“支持兰姐”和“黑粉”两派,激发骂战的同时提升互动数据。这套玩法本质上是一场“流量赌博”——赌的是观众的猎奇心,押注的却是自己的公信力。

而平台的监管,往往滞后于乱象。此次封号虽是大快人心,但若审核机制能提前识别谣言、限制恶意炒作,或许这场闹剧根本不会发生。“亡羊补牢”式的处罚,治标不治本。

账号被封后,最戏剧化的莫过于张兰此前的“豪言壮语”。她曾在视频中引用高尔基的《海燕》,高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自称“社会需要我、国家需要我、员工需要我”。如今再看,“需要”她的或许只剩员工——据业内人士透露,张兰团队有近百名直播运营人员,账号被封直接导致这批人面临失业风险。

但若将视角放大,她的“不可替代性”更像一场自我催眠。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超5万亿,火锅品类独占2万亿,俏江南和麻六记的份额不过沧海一粟;直播行业更是新人辈出,董宇辉、小杨哥等头部主播靠优质内容稳居顶流,而张兰的“狗血剧情”早已让观众审美疲劳。“社会少了一个张兰,太阳照常升起。” 网友的毒舌评论,戳破了这场皇帝的新衣。

张兰事件给所有公众人物敲响警钟:流量不是护身符,道德底线才是生存线。 利用逝者炒作、传播谣言,短期内或许能收割流量,但长期必然反噬自身。真正的“狠角色”,应当是用产品说话、靠诚信立身的企业家,而非靠八卦博眼球的“戏精”。

对普通网友而言,此事亦值得深思。每一次点击、转发、评论,都在为“谣言经济”投票。若我们厌倦了乌烟瘴气的网络环境,或许该从“拒绝消费他人悲剧”开始。

来源:匹夫谈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