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久前,两封疑似AI生成的“重磅”信件引发网友大量转载,其中一封署名英伟达CEO黄仁勋的内部信表达对DeepSeek的看法,乍看信件文采斐然、自带人文情怀,幸好辟谣及时来到,明确信件完全是虚假捏造。
不久前,两封疑似AI生成的“重磅”信件引发网友大量转载,其中一封署名英伟达CEO黄仁勋的内部信表达对DeepSeek的看法,乍看信件文采斐然、自带人文情怀,幸好辟谣及时来到,明确信件完全是虚假捏造。
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多地连续发生山火,“在加州山火中幸存的教堂”图片、“好莱坞巨型标志牌被加州山火吞没”视频等在社交媒体广泛流传,均被检测出是人工智能生成或深度伪造的内容。
从灾难虚假图片到仿冒名人事件,AI发展这把双刃剑,让“眼见为实”的固有信念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现象
AI崛起降低造假门槛
“假新闻并非新生事物,但AI大模型的崛起大幅降低了造假门槛。”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王永威表示,深度伪造技术(Deepfake)能轻松合成逼真的图片、视频等,实现换脸、视频无缝合成及语音精准模拟,内容令人难辨真伪。
如今AI模拟真实世界的能力显著提升,现在只需简短对话和操作,几秒钟内便能生成一篇图文并茂的假新闻。浙江绍兴警方曾抓获一个利用ChatGPT制作虚假新闻的团伙,其中有的成员仅有初中学历,此前从未接触过电脑技术,凭借易上手的AI大模型,就能批量生成AI假新闻。暴力冲突、灾难现场等社会热点议题,是AI假新闻的重灾区。
算法把肉眼难辨的假新闻推送到人们面前,大多数人易被情绪左右,不假思索地点赞、转发,不经意间成为谣言传播的帮凶。验证新闻的真实性,公检法、媒体等需调动大量资源,被造谣者会陷入无尽的自证陷阱,而等到水落石出,假新闻早已“吃饱”流量。
AI伪造不仅骗取公众的情感和流量,还被用于诈骗。
蚂蚁集团AI核身安全负责人刘健表示,AI模拟物理和生物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定制化诈骗让人防不胜防。如2024年香港一家公司财务被AI仿造的“高管”通过视频会议诈骗2亿港元。还有犯罪分子用AI换脸伪造事主的家人进行电信诈骗等案例。
“AI伪造给社会带来严峻的挑战,带来信任体系的崩塌。”刘健分析,大量虚假信息会让人难以分辨真伪,逐渐麻木,甚至可能侵蚀人类社会的温情与关怀。对网民来说,未来的数字世界里还能相信什么?
■应对
用AI技术打败AI造假
面对来势汹汹的AI伪造,一些科技企业率先筑起防线。宇视科技有关负责人陶沁沁介绍,AI伪造有从数字领域渗透至物理世界的趋势,犯罪分子利用真人照片AI生成的3D结构模型制作人脸头套用于非法解锁和诈骗。对此,宇视科技开发了3D结构光技术,确保只有本人活体才能通过识别系统,其摄像头能识别真人面部轮廓变化,结合多种验证手段精准判断。
蚂蚁集团的相关安全团队采取了三大策略应对AI深度伪造挑战:“不变应万变”,通过AI防伪大模型识别真实世界中的共性;“交互逻辑”,通过随机实时交互增加造假难度,如高风险场景中的AI实时视频电话验证;“持续监测”则实时监控异常行为,及时阻止造假。为此,蚂蚁集团研发推出以安全防伪大模型为基础的新一代核验平台。此外,其还通过举办挑战赛推进技术进步,吸引了全球2200多名参赛者。
浙江大学王永威团队提出一种无需训练即可检测AI合成文本的方法,通过单词预测的概率分布判断文章是否由AI生成,准确率超过美国商用文本检测模型“GPTZero”近6个百分点。在AI合成图像检测方面,该团队研发的6个专家模型,能综合多个维度检测特征,对当前近20种生成模型鉴伪,准确率达92%,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部分技术已在高校论文鉴伪、内容审核等领域应用落地,未来还将向更多领域拓展。
■建议
每位用户都要擦亮眼
守护AI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AI攻防就像‘矛和盾’,是一个持续博弈的循环过程。”刘健认为,需要构建一个超越技术层面的,涵盖监管、法律、制度及教育等多维度的综合性社会防护网。
刘健建议,从源头管理、信息传播链路监控以及防控机制的建立这三个维度构建法制框架,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源头服务商需强化内容把控,利用水印等技术手段实现内容可追溯;社交平台承担内容核实与筛查责任,阻断虚假信息流通渠道;权威机构与国际组织携手建立信息联盟,确保鉴定与举证透明高效。
目前,我国2023年实施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明确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履行安全评估及配合检查的责任。微信等平台也积极响应,开展打击AI仿冒名人营销等行动。
公众的辨别能力同样重要。王永威的团队正筹备相关实验室,科普AI伪造技术和案例,提升公众认知与防范意识。刘健将肉眼识别AI伪造比作“找茬游戏”,他指出“比如生物学上的不合理之处,地震小男孩有6个手指这种细节,或是光影效果不符合物理学原理。”公众可利用这些细微线索辨别虚假信息,增强鉴别能力。
AI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陶沁沁呼吁,AI安全守护需政府、企业、公众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一方都是不可或缺的战士,共同编织着一张守护数字时代安全的密网。 据潮新闻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