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求恩都是宣传他如何高尚伟大,却不知他为何全力救治中国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6-20 18:02 3

摘要:说实话,白求恩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并不是被逼无奈才会来到中国,更不是因为心情不佳而临时做的决定,他完全可以在大都市里喝着咖啡悠闲地过一生。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小时候,我们都在课本里了解到了白求恩的伟大,一个家世好,成绩好的加拿大人,远渡重洋只为了救治战火中的中国人。

说实话,白求恩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并不是被逼无奈才会来到中国,更不是因为心情不佳而临时做的决定,他完全可以在大都市里喝着咖啡悠闲地过一生。

正所谓凡事必有因果,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医者不惜搭上性命都要来中国?

当年他生活在一个虔诚的牧师家庭,父母对任何人都心生爱恋。在基督教盛行的海外,那可是一份中产职业。加上母亲也是同道中人,所以白求恩的家庭过得很幸福。

在基督教的家庭里,严于律己就是白求恩小时候经历的事情。父亲的严苛,母亲的说教,都塑造了一个严谨的家庭氛围。

父亲为了传教经常带着白求恩去底层的贫民窟,见识过人间疾苦的孩子的确早熟,白求恩很小就有了怜悯之心,这也为他能不远万里来中国救治打下了基础。

品学兼优的白求恩大学就学习了医学,学医在那个年代都十分辛苦,他倒是乐在其中。大概是觉得自己能与父亲一样解除人们的痛苦,这就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

白求恩算是BUFF满满,家庭教育让他从小就知道帮扶他人,自己的专业又恰好可以治病救人,他就像天使一样给周围所有人温暖。

这个时候,白求恩在报纸上看到了中国抗战的消息,在那篇幅不大的新闻稿中,无数中国人痛苦到底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而且他在无意中看到了美国记者斯诺的那本《红星照耀中国》,里面的内容让他感慨良多。无数的中国人民在饥饿线上挣扎,民不聊生的情况甚是可怜,但就算如此他们都没有屈服。

再加上他看到书中对延安的描写不禁感慨良多,这里不就是自己心中的那片净土吗?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只有欢声笑语和人们怒气的眼神。

对于中国,白求恩只有向往,他很好奇在这片血雨腥风的土地上可能会有这么高昂的抗战斗志。

不出意外,白求恩被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抗争所打动,对他来说,也许此刻神秘的东方需要自己的时候到了。

这个时候他没有听从家人劝阻,一心想要去中国。毕竟当时的中国生灵涂炭,国破家亡。他觉得一点都不能再等了,再这样下去,中国的情况会更糟。

白求恩一定要挽救中国的苦难,一定要尽自己的努力来拯救这个国家。所以在国际救助组织的帮忙下,白求恩如愿以偿地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对他来说,这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1938年的夏天,白求恩来到了延安。在这个暂时安全的地方,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这里一切都很新鲜,但眼前的影像却让他高兴不起来,因为中国的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

缺医少药,伤员成群,就连卫生条件都不合格。中国的医疗卫生情况让他触目惊心。眼前的景象让负责接待的同志们很是窘迫。

这也没办法了,白求恩只能尽力而为,他甚至写信去国际救助联盟要求一批又一批的药品。

刚来到延安的时候,白求恩放下包裹没多久就想要离开工作。毕竟延安的情况已经让他有所了解。

当时很多人劝他休息几天再说,毕竟哪有不远万里过来不疲劳的呢?结果他并不赞同,还对聂荣臻表示自己只是来工作的,不是游玩、休息的。

他看着周围人们纳闷的眼神,就知道中国人觉得外国人都娇生惯养。所以他开玩笑表示:别客气,就把自己当成机关枪用!

就连当时的延安给他发了100块钱的补助,他都谢绝了。白求恩觉得自己就是来支援抗战的,要着津贴干嘛。结果他转手就将钱交出去买药品补给了。

白求恩是真的不在乎,原本他可以在北美拿着高薪坐在办公室里给有钱人看病,但此刻他乐善好施的行为直接告诉了延安的同志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在自己到延安的一个星期里,他光是手术就做了100多台。对于当时的环境和条件来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对于白求恩来说,这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不停地手术,不停地救治,甚至重伤员失血过多的情况下他自己还会献血。就连当年彭清云将军右臂炸穿,失血过多,都是白求恩给输的血。

可在积劳成疾下,在1939年的秋天,白求恩因为感染了败血症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此刻太累了,能在临终前躺在床上都是自己来延安能休息的时刻。

就算是这样,他依然喃喃自语,表示:不要再浪费抗炎药品,要节省给受伤的战士们用!

享年49岁的伟大人道主义者就这样离世,可以说白求恩的无私奉献让中国亿万人民铭记在心。所以这么多年我们都能知道白求恩的伟大,甚至在教科书里都有他的身影。

这是中国人的感谢和信任,也是白求恩大夫的敬仰。看到最后,大家觉得白求恩是不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人道主义者?欢迎各位看客们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让我们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人民网-《抗战中,活跃着一个“白求恩”群体》
2·新华社-《“白求恩精神”在这家医院世代传承》
3·中国军网-《重读《纪念白求恩》: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4·环球网-《白求恩: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用!》

来源:寻史作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