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专业究竟是不是个好专业?

B站影视 2025-02-09 10:04 3

摘要:再过几个月,一位毕业生就要从山东女子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毕业了。此前看到《首批养老专业毕业生遭疯抢!毕业生就业率达100%》等报道和热搜时,她和同学认为,这跟真实情况有一定出入。

再过几个月,一位毕业生就要从山东女子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毕业了。此前看到《首批养老专业毕业生遭疯抢!毕业生就业率达100%》等报道和热搜时,她和同学认为,这跟真实情况有一定出入。

这位毕业生在南京几家养老机构实习后,了解到养老类专业本科应届生的月薪底线为3000元。

大三在北京某知名养老机构实习时,这位毕业生干了3个半月护理和一个半月前台社工,前者对应四五个老人的日常起居、用餐、卫生等琐事,端屎端尿的活不在少数,后者则是一岗多职,主要负责行政和营销方面的工作,“相对轻松一些”。

这种情况下,真实的就业情况是这样:岗位很多,但薪资待遇、工作环境未必能吸引毕业生们接受。

据悉,养老服务等专业毕业生当初报考、入学时,校方、老师进行的“画饼”宣传是:养老专业“要培养的是机构的管理者,而不是照护者”,令大家有了做到养老院院长等同级别职务的目标。

现实却是,多数毕业生只能接到护理、社工这种基础服务岗位的offer。被社交平台上的避雷帖反复提及的护理岗,是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一个。

现在,毕业生们预期行业风口是10年后,因为现在比较年轻、比较会花钱的老人到时候更老了。(《新周刊》2月8日报道)

老龄化社会无可避免。

尽管有关方面形成了鼓励居家养老、鼓励成年子女与父母同住以更好地照料赡养老人的政策导向,但参照欧洲、日本等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经验,养老社会化服务需求显然会持续增长。

所以,理论上讲,行业风口一定会带来,这方面的岗位需求会持续相当踊跃。

但这未必是目前很多院校开办的养老服务等专业,能够顺利对接的。

这涉及到几方面问题。首先,养老社会化服务,也就是包括向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老人、独自居住的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以及失智老人、与家人同住但家人无力很好照护的老人等对象提供的服务,并非只有经过养老服务等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才能提供。比如,办学层次相对较低的医学院、中医学院的本专科毕业生,护理专业毕业生,康复等专业毕业生,等等,转向这方面服务的岗位,并不存在太大障碍。

也就是说,这个服务领域,进入门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实际上,从养老服务等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来看,其本身就是融合型专业。

这就类似于文秘专业,本身是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混搭版,而后边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文秘、秘书岗位,自然也没有障碍。

其次,更大的挑战,或者说更强的竞争来源于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相较于普通高校,拥有更成熟的职业技能实训体系,上岗技能培养更为到位,如果更多的高职院校加入到养老服务等专业的竞争之中,这很可能会给现有养老服务等专业的普通高校构成很强的竞争,毕业生“性价比”更高。而高职院校现有服务类、管理类专业的转向,其实比普通高校的专业转向更便捷。

再者,养老服务等专业当初一哄而上,很多院校都追风加设。事实上,国内院校尤其是二三本院校的专业设置,向来就以不稳定著称,很多专业名称十年内就会演变成不同版本,只是便于招生,挑最热门的概念包装明明老旧的课程、过时的技能。这也是张雪峰等高招咨询名师经常在直播中吐槽的一点。

一些院校在几年前创办养老服务等专业时,教师资质、行业经验,以及课程适用性,还有就是实训体系是否健全,以及掌握的养老服务供给、相关公共服务的数据、案例还有国际经验体系,究竟是否完善,情况是相当可疑的。尤其是一些院校地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三四线城市,有理由担忧其仅仅是将过去的有关专业“旧瓶装新酒”,换成了个时髦的名字而已。

来源:渝川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