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台——陕西第一座国家森林公园(作者:亓德洲)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2 17:49 1

摘要:巍巍秦岭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南北植物荟萃、中华生物物种库”之美誉。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林业部相继在全国各地创建森林公园,楼观台因为其独特的人文、自然、森林景观等优势,成为了国家创建的第一批12个国家森林公园之一,也是西北地区首座国家森林公园。

巍巍秦岭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南北植物荟萃、中华生物物种库”之美誉。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林业部相继在全国各地创建森林公园,楼观台因为其独特的人文、自然、森林景观等优势,成为了国家创建的第一批12个国家森林公园之一,也是西北地区首座国家森林公园。

楼观台森林公园 摄影 王宏民

楼观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东南的终南山麓,距离西安市区70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被称为“仙都”“天下第一福地”。这里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公园总面积27487公顷,海拔501-2997米,植物垂直带状分布,气候季相变化分明。因其依山带水,茂林修竹,绿荫蔽天,风景幽美,《陕西志》曾赞美它:“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名。”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称道:“此台一览秦川小,不须传经意已空”。

老子祠 摄影 亓德洲

千年道观

被世人尊崇的中国道教始祖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生于东周时期的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曾担任守藏室之史这一要职,负责保管国家的典籍和历史资料。他博学多才,其智慧和才华深得周王的器重,孔子曾向他请教问礼,后退隐,著有《道德经》《老子》等著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其学说对我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据史书记载,周敬王时函谷关令尹喜(天水人),善天文秘纬,涉览山水,在雍州终南山周至县神就乡闻仙里结草为楼,观星望气,精思至道,因此将其称为“楼观”。一日尹喜看到东方显出祥瑞霞光,紫气东来,赶忙来到函谷关。老子于周昭王二十三年七月,赶着青牛,坐在薄板车上来到函谷关,尹喜迎入。老子入秦,写下了《道德》五千言千古名篇,在楼观传道授法,尹喜行其旨。从此,“楼观为天下道林张本之地。”(《楼观先师传碑》)。

老子像 摄影 亓德洲

从秦朝嬴政开始,历代帝王在楼观建造陵庙,并躬行祭祀老子。传说汉武帝在观北修建了望仙宫,并增置道员,楼观开始逐渐兴盛起来。“魏晋周隋以来,或銮舆躬谒,或诏敕缮修,给户洒扫,赐田养道……”。隋文帝开皇初,复修楼观庙宇,刻真、草、隶、篆4体碑《道德经》,置诸庙中(据现存碑记)。到了唐朝初年,唐高祖李渊追奉老子为其远祖,经过长达七年的改扩建,将楼观改建为宗圣观,规模空前宏大,相当于现存说经台的10多倍。道教的活动中心从说经台移到了北面的宗圣观。唐高宗李治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楼观监院为银青光禄大夫,亲祀老子。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二十九年以夜梦老子真容为由,在说经台东面兴建了会灵观,立《老君显见碑》《灵应颂碑》。唐睿宗第九女玉真公主出宫修道,在宗圣宫西南建了延生观,在宗圣宫北面建了玉华观,作为公主的修持之所。

宋、金、元、明、清,几经战火焚毁、兴衰与重建,至民国元年(1911),楼观台仅保留下宗圣宫的三清殿、说经台、老君殿、山门墩台、70余通碑石、10余棵古柏及两棵古银杏树,其余只留下了残迹。

天下第一福地 摄影 王宏民

蓬勃发展

雄鸡一唱天下白,唤来春光照人间。新中国成立后,楼观台迎来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新时代。1952年土地改革,根据国家颁布的宗教政策,给140名道士留田产360多亩。1954年楼观台林业站成立,管理楼观台橡树林。1956年8月6日,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楼观台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次年8月31日,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宗圣宫三清殿与说经台东北泥车村唐三层残塔,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单位,多次拨款修葺。1958年林业站改为国营林场,管护楼观台林木。1962年经林业部在全国批准建立32个次生林改造实验场(局),楼观台实验林场是其中之一。从二十世纪60年代起,林场就开启了“南竹北移”引种试验工作,到70年代末,成功引种了一定规模的毛竹、刚竹、金竹、绿皮黄筋竹、寿竹、水竹等,使只能在南方生长的竹子在秦岭北麓扎根落户,为大规模竹子的引种实验趟出了一条新路,积累了经验,奠定了技术基础。根据国家“南竹北移”科研规划,楼观台百竹园项目于1980年正式立项建设,先后从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苏、浙江、河南及陕西境内引来不同品种,使竹种存量不断丰富,引种成活保留的竹子18属152种,建园面积13.6Hm平方,成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百竹园”。

终南山下 摄影 王宏民

文革期间楼观台遭到严重破坏,老子等塑像被拉到、名人题字匾额与楹联被砸毁、珍藏经典书籍与经板被焚毁、道士被凌辱落发务农、数百亩橡树被滥砍滥伐、多间庙宇与房间被拆毁、古银杏树曾被火烧。整个道观残垣断壁,不堪忍睹。

1977年楼观台文物管理所成立,开始重新收集整理散失残存的文物,竖起被推到的碑石、维修碑厅,省文化文物厅拨款重建藏经阁等。

1980年宗教政策落实后,道士重返楼观台,杨嗣真、任法融等监院带领道士们励精图治,集资重建老子、灵官塑像,修复殿宇厢房、刻石树碑,整修道路,楼观台旧貌换新颜,中外游客纷沓而至,香火不断。

仙都楼观台 摄影 王宏民

1982年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陕西省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规划东楼观、西楼观、田峪观、首阳山四个游园,12个景区,200余处景点。公园内景色秀丽,不同的气候、土壤,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森林垂直景观带谱,自下而上有松竹果景观林带、栓皮栎景观林带、松栎景观林带、红桦景观林带、冷杉景观林带和亚高山草甸灌丛景观带。森林季相变化丰富,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姹紫嫣红;盛夏,绿茵浓郁;金秋,色彩斑斓;隆冬,松竹映雪。

1987年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在楼观台西侧成立,承担大熊猫、金丝猴、朱鹮、褐马鸡、金毛扭角羚牛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野外抢救、饲养繁殖、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开发利用等,其珍兽馆对游人开放。

1992年12月龙瑞泉钻探成功,高温自流,水质优良,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功能。

1997年楼观台被评为“西安市十大景观之一”。

2010年,曲江新区与周至县人民政府开始合作共建楼观,以宗圣宫—说经台为中轴线的终南山古楼观景区以及赵公明文化景区、延生观、化女泉景区相继建成,楼观呈现出古今融合的全新面貌。

2012年3月1日,高达24米的老子铜像在楼观台显灵山建好落成。高大雄伟的老子像坐南朝北,栩栩如生,鹤发童颜,一颗硕大智慧的头颅,慈眉善目,左手在胸前伸出指头教化众生,底座上“道参天地”四个大字,让人肃然起敬。

秦岭四宝科学公园摄影 亓德洲

2021年5月28日由陕西秦岭生态与生物资源保护、秦岭大熊猫繁育基地和朱鹮异地繁育基地三个项目改扩建的“秦岭四宝科学公园”正式对外接待游客。秦岭四宝科学公园占地420亩, 依山而建,游客可以在不同的观赏区看到可爱的大熊猫、顽皮的金丝猴、憨态可掬的羚牛、美丽的朱鹮,还有世界上唯一的一只棕色大熊猫“七仔”,以及小熊猫、黑熊、金雕、小麂、斑羚、秃鹫、红腹锦鸡等野生珍稀动物,公园成为大中专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生动窗口,成为孩子们增长知识的研学旅游基地,进而成为陕西秦岭旅游的新亮点。

主要景点

宗圣宫,位于楼观台景区正门西侧,原为周代星象学家尹喜的隐居之地,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系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历史长河中几经兴衰,2000年9月依照碑石所载元代宗圣宫全貌图再次重修,现存三清殿、文始殿、紫云楼遗址三处,古碑数十通,古树十余株,唐刻石牛、元刻石牛各一尊,占地112亩。

说经台,也叫授经台,是老子李耳讲授道德五千言之地。说经台保存古碑碣石甚多,有唐欧阳询撰书《大唐宗圣观记碑》、宋米芾行书《天下第一山》、苏东坡行书《游楼观台题字》、元赵孟頫隶书《上善池》石碑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老子祠院内有黄连木、皂角、侧柏古树11株,铸铁醮纸炉3座,还有铁狮子1对、石狮2对,铁钟、铁磬、铁香炉及历代碑碣63通。

百花园,占地2公顷,建有玉兰、牡丹、月季、梅花、紫薇、菊花、丁香、连翘等专类花园10余个,园区南面建有道温泉酒店,住宿、餐饮、沐浴、游泳等。

千年银杏树,楼观台老子手植古银杏雌雄二株,雄株生长于楼观台宗圣宫院内,雌株生长在楼观台道观院内,拥有2500多年历史。

闻仙沟,面积275公顷,海拔520~1260米。闻仙沟内山清水秀,峰、林、洞、泉、瀑、潭,相互交融,。溪流萦回曲折,水质清凉甘美,跌宕成瀑,聚水成瀑,有动有静,自然有趣。沿溪有18瀑15潭,环境优美宁静,景色自然淳美,有返璞归真之感。

楼观台原道长任法融讲授“道法养生”摄影 亓德洲

首阳山,历史名山,也是道教主要道场之一,因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山上的故事,被史学家司马迁写在《史记》人物列传之首而名垂青史。有太白庙、万仙庙、铁板庙等文物古迹。

观音山,公元前137年汉武帝曾两游,赐名“登天峰”,传说观音菩萨显灵,改名观音山。山上庙宇众多,有观音正殿、王母宫、娘娘殿、灵官殿、山神庙、万仙殿等庙宇,多建于山巅,随山就势,气魄宏伟。

问道楼观福地,风景这边独好。经过40多年来的发展,这里已经形成了以森林旅游、文化展示、生物保护、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方面综合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0多万人次,成为人们休闲出行惬意度假的旅游目的地。

来源:旅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