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汪小菲账号被封:吃“人血馒头”的流量狂欢终遭反噬

B站影视 2025-02-08 18:10 2

摘要:2025年2月8日,抖音安全中心一纸公告,将张兰、汪小菲及其关联账号“张兰·俏生活”“张兰之箖玥甄选”等无限期封禁。这场封禁风暴的导火索,是大S(徐熙媛)病逝后引发的恶意炒作与谣言传播。

2025年2月8日,抖音安全中心一纸公告,将张兰、汪小菲及其关联账号“张兰·俏生活”“张兰之箖玥甄选”等无限期封禁。这场封禁风暴的导火索,是大S(徐熙媛)病逝后引发的恶意炒作与谣言传播。

大S于2月3日因流感引发肺炎去世,年仅48岁。消息传出后,公众哀悼尚未平息,其前夫汪小菲和前婆婆张兰的一系列操作却迅速抢占热搜:汪小菲在社交媒体发表“老婆,我想你”“死的应该是我”等浮夸留言,雨中暴走、下跪。

张兰则在大S去世后第五天开启直播带货,声泪俱下讲述创业艰辛,甚至包机接骨灰的谣言被其母张兰直播间推荐,却被质疑“消费逝者”以博取流量。

抖音官方公告指出,这些账号“屡次发布不实内容、进行违规炒作,处罚后仍未改正”,最终触碰平台底线。

而引爆舆论的“包机谣言”更是直接导致封禁:张兰的“干儿子”夏小健发布“汪小菲包机接大S骨灰”视频,尽管家属和包机公司火速辟谣,但张兰仍推荐该视频,甚至登上热搜。

张兰和汪小菲的翻车并非偶然,而是长期“无底线炒作”的必然结果。从事件中可总结出他们的三大错误:

1. 情感绑架与道德越界

汪小菲在大S去世后的一系列“深情表演”,被网友戏称为“迟来的深情”。无论是雨中独行、社交媒体煽情,还是对前妻家人的攻击,都被视为利用公众同情心收割流量。更讽刺的是,他一边示爱大S,一边与新婚妻子马筱梅高调生活,这种矛盾行为进一步消解了公众信任。

2. 谣言推手与责任逃避

张兰团队长期采用“先造谣后澄清”的炒作模式。此次“包机事件”中,夏小健的谣言视频被张兰推荐,但面对家属和包机公司的辟谣,她却未及时道歉,反而继续直播卖货。这种“流量至上”的逻辑,最终导致平台和公众的集体反噬。

3. 漠视亲情与公众情绪

大S去世后,汪小菲和张兰忙于炒作,却忽视了对两个未成年子女的陪伴。网友评论:“逝去的妈、崩溃的爸、急于赚钱的奶奶”,直指两人在家庭责任与商业利益间的失衡。

平台重拳出击:为何这次封禁赢得一片叫好?

抖音此次封禁行动之所以引发广泛支持,背后是公众对“无底线营销”的长期不满:

1.挑战人伦底线:消费逝者、编造谣言已超越公众容忍度。大S生前最后一条微博曾呼吁平台制止张兰的侵权行为,而封禁被视为对其遗愿的回应。

2.平台监管升级:抖音副总裁李亮透露,封禁决策基于账号“屡次违规且未改正”的历史记录。例如,“我是夏小健”账号从暂时禁言到永久封禁的升级处理,体现了平台对谣言“零容忍”的态度。

3.行业示范效应:网友呼吁其他平台跟进,打击“人血馒头”式营销。封禁行动不仅是处罚,更是对行业生态的警示:流量不能凌驾于人性与法律之上。

为何“消费悲剧”总能成为流量密码?从张兰直播间10万+人气到封禁后网友涌入企业账号“看热闹”,反映出公众对猎奇与争议的复杂心态。正如评论所言:“围观者既是受害者,也是共谋者。”

此次事件不仅是平台治理问题,更触及法律与伦理的边界:

1.法律层面:造谣、侵犯隐私、煽动网暴等行为可能构成违法。大S家属已考虑通过法律手段维权,而平台封禁则为“网络非法外之地”提供了案例注解。

2.道德层面: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逝者为大”,而张兰母子将家庭纠纷变成流量生意,甚至利用未成年人制造话题,被批“丧失人性底线”。

张兰和汪小菲的封禁,是一场迟到的正义,也是对所有人的警示:在流量至上的时代,敬畏生命、尊重事实、坚守人性,才是真正的“生存法则”。正如网友所言:“你可以追逐流量,但不能践踏良知。”

来源:没钱也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