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中印企业探索技术合作,增强印度电子零部件制造能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6-19 14:01 4

摘要:在全球电子产业供应链加速重构的大背景下,印度媒体近期聚焦到一个备受关注的趋势——中印企业正积极探索技术合作,旨在增强印度电子零部件制造能力。这不仅是两国企业在商业领域的新互动,更预示着区域电子产业格局可能迎来深刻变革。

在全球电子产业供应链加速重构的大背景下,印度媒体近期聚焦到一个备受关注的趋势——中印企业正积极探索技术合作,旨在增强印度电子零部件制造能力。这不仅是两国企业在商业领域的新互动,更预示着区域电子产业格局可能迎来深刻变革。

合作现状与背景

印度一直怀揣着成为全球电子制造中心的梦想,近年来不断通过政策激励,如“印度制造”计划以及生产挂钩激励(PLI)等政策,吸引全球电子企业入驻。尽管印度在手机组装等终端制造环节已取得一定进展,像富士康、三星等企业在印度设厂,使得印度本土手机产量大幅提升。然而,印度电子产业长期面临着零部件制造能力薄弱的困境。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电子元件金额高达470亿美元,占其总需求的65%以上 ,这意味着印度在关键零部件上严重依赖进口,难以构建完整、自主可控的电子产业链。

反观中国,经过多年发展,在电子零部件制造领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备的产业配套以及庞大且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各类电子元器件生产,再到先进的显示面板制造,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具备向印度输出技术与经验的能力。这一强一弱的产业现状,构成了中印企业探索技术合作的产业基础。

具体合作案例

近期,印度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迪克森技术公司(Dixon Technologies)与中国企业惠科(HKC)的合作备受瞩目。迪克森执行董事长Sunil Vachani透露,公司已就与惠科的拟议合作向政府提交审批申请。根据双方签订的意向书,合资公司将聚焦液晶模块(LCM)、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模块(TFT - LCD模块)的生产,组装智能手机、电视、显示器和汽车显示器等终端产品,同时销售HKC品牌终端产品以开拓印度本地市场,显示模组投资预计达4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3.4亿元) 。若合作成功落地,将极大提升印度在显示面板零部件制造领域的能力,减少对进口显示模组的依赖。

此外,塔塔集团旗下的空调制造商沃尔塔斯(Voltas)也在积极寻求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此前沃尔塔斯试图重启与中国某企业在印度建立压缩机工厂的合资企业谈判,虽未能成功,但该中国企业提出建立技术联盟。这一转变体现出中印企业在合作模式上的灵活探索,从传统股权合作向更注重技术转移的技术联盟模式转变,以应对复杂的地缘政治与政策环境。

面临的挑战

虽然中印企业技术合作前景广阔,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政策审批层面,2020年印度发布“3号通告”,要求所有来自与印度有陆地边界国家的投资都必须事先得到印度政府的审批 。近期,印度对中国直接投资和中资参股的合资企业实施更为严格的审批审核,已有六七个投资项目受阻。印度企业担心政府会强行为电子类合资企业中的中资持股比例设定10%的上限,并附加技术转让和中资不得参与经营的条件,这无疑增加了中资企业合作的顾虑,说服中资为低比例股份进行技术转让难度极大。

地缘政治因素也给合作带来不确定性。中印两国关系在过去几年存在一定波动,这种不稳定的政治氛围使得企业在合作决策时更加谨慎,部分中资企业对印度市场仍持观望态度,担心投入技术与资金后遭遇政策变动风险,影响投资回报。

未来展望

尽管面临挑战,中印企业在电子零部件制造领域的技术合作仍具有深远意义与广阔前景。对印度而言,通过引入中国技术,能够有效填补其电子零部件制造的短板,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强在全球电子供应链中的地位,逐步实现从单纯的终端产品组装向全产业链制造的升级。对中国企业来说,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电子产品消费市场之一,参与印度电子产业发展,有助于拓展市场份额,实现产业全球化布局。

未来,若印度能够优化审批流程,稳定政策环境,减少地缘政治因素对商业合作的干扰,中印企业在电子零部件制造领域的技术合作有望结出更多硕果,不仅促进两国电子产业协同发展,也将为全球电子产业供应链的稳定与创新注入新动力。

来源:心灵暴风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