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压力增大的同时,不良生活习惯也逐渐增加,抽烟、熬夜、高血脂、高血压和肥胖等造成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年轻人,患有心肌梗死危险因素越来越多。
右冠近段病变
当今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压力增大的同时,不良生活习惯也逐渐增加,抽烟、熬夜、高血脂、高血压和肥胖等造成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年轻人,患有心肌梗死危险因素越来越多。
前降支中段闭塞
2月3日中午12:00左右,连云港市立东方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程龙紧急赶到急诊科,当他看到急诊科医生在胸痛中心群里发了一张胸前导联ST段抬高明显的心电图时,当即判定该患者“心梗”了,这是心内科最危急、最要命的疾病之一。
回旋支病变
随后,患者曹先生被紧急送入导管室,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三支血管均有病变,前降支中段完全闭塞。这意味着供应心脏的“生命线”血管被堵塞了。心内科主任王玉宝、副主任医师陆业成、主治医师徐杰立即给予冠状动脉内球囊预扩张,通过抽吸导管抽吸出多个大块红色血栓,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胸痛症状立即缓解,自言自语道“太舒服了”。
抽出来的血栓
据悉,2月2日晚,患者曹先生吃完晚饭后,突然出现压榨性胸痛,左肩背部麻木,咽喉部有灼烧感,疼痛时心慌、出汗,但他并没有重视,第二天症状持续不能缓解,于是自行开车来到医院急诊就诊。急诊值班医生周季为曹先生进行了急心电图检查,初步诊断曹先生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随后急诊科为曹先生开通胸痛绿色通道……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术后影像
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回来后,记者从主治医师那里了解到,曹先生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经常熬夜、吸烟、喝酒。曹先生今年35岁,有15年的吸烟史,每天抽烟20支。此外,曹先生血脂指标超高,但此前一直都不知道;从体型来看,他的身高178厘米,体重却达到了100公斤。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陆业成介绍,除了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年轻人也要注意防范心血管疾病,之前该科收治过年龄最小的心梗病人是21岁。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所幸抢救及时,曹先生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医生查看患者情况
无独有偶,当天还有一位37岁的外籍人士也是因为急性心梗入院手术,跟曹先生情况几乎一模一样,两人均有肥胖、吸烟、熬夜这几个特征。两位患者的救治,得益于医院急诊胸痛中心、介入手术室等医护团队对病情的准确判断、有效的抢救措施及医院内多学科配合默契。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陆业成介绍,这四种坏习惯会让心梗缠上年轻人:
一、长期熬夜:长期熬夜会使身体生物钟紊乱,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担。同时,还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导致心肌缺血,长期如此,患心梗的风险会显著增加。例如,一些经常熬夜玩游戏或加班的人,容易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
二、过度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变得粗糙,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这些斑块一旦破裂,就会引发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梗死。据统计,长期吸烟的人患心梗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2-3倍。
三、高盐高脂饮食:长期摄入过多高盐食物,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导致水钠潴留,血压升高,损伤血管内皮。而高脂食物会使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升高,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到一定程度,血管狭窄甚至堵塞,就容易引发心梗。
四、缺乏运动:缺乏运动可使身体新陈代谢减缓,脂肪容易堆积,导致体重增加、肥胖,而肥胖是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运动不足还会使心肺功能下降,血管弹性变差,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血液循环,增加心梗发病几率。
如何科学有效的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陆业成表示,预防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戒烟限酒,控制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保持心态平衡、合理膳食,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此外,无论工作多忙,每年要坚持体检,多关注血糖、血压、血脂、心电图等指标。如出现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治疗。
通讯员 张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盛媛媛
来源: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