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新发宫颈癌病例达 15.1 万例,发病率为 13.8/10 万,位居女性癌症发病的第五位 ,当年死亡病例 5.6 万例,死亡率为 4.5/10 万,排在女性癌症死亡的第六位。
在女性健康的许多威胁中,宫颈癌堪称 “隐形杀手”,其危害不容小觑。
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新发宫颈癌病例达 15.1 万例,发病率为 13.8/10 万,位居女性癌症发病的第五位 ,当年死亡病例 5.6 万例,死亡率为 4.5/10 万,排在女性癌症死亡的第六位。
假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 2030 年,宫颈癌的死亡人数还将增加 50%。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女性生命的消逝,以及众多家庭的破碎。
宫颈癌不仅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安全,还严重影响着她们的生活质量。当病情发展到晚期,癌细胞会侵蚀周围的邻近器官,转移至远处器官,压迫直肠、膀胱和神经,进而引发粪漏、尿漏、下肢疼痛等一系列痛苦不堪的症状。
对于那些年轻且尚未生育的女性而言,一旦患上宫颈癌,大部分情况下需要切除子宫,这意味着她们将永远失去做母亲的权利,对家庭的打击不言而喻。而且,从社会层面来看,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费用,也给家庭和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宫颈癌如此猖獗,背后的 “罪魁祸首” 究竟是谁?答案便是人乳头瘤病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HPV。
HPV 家族极其庞大,目前已发现的型别有二百多种,依据导致肿瘤风险的不同,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其中,高危型HPV如 16、18、31、33、35、52、58 等型别,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 HPV16 和 18 型,约 70% 的宫颈癌由它们引发。低危型 HPV,像 6、11 型等,则主要引起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 。
HPV 的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这也是最为常见的传播方式。多数人与已经感染 HPV 的患者有直接性接触行为,就可能通过损伤的皮肤和粘膜而感染。母婴传播也是途径之一,婴儿在孕妇产道时有可能感染 HPV 病毒,进而引发新生儿喉乳头瘤。
医源性传播同样不可忽视,医护人员在检查或者治疗时防护不当,也存在感染风险。此外,间接接触,比如接触到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或者公共卫生用具,也可能导致感染。
HPV 感染在人群中极为普遍,性生活活跃的成年人,有 50% 以上都感染过 1 种以上的 HPV 病毒,多数是亚临床或潜伏感染 。不过,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大多数 HPV 感染为一过性,80% 的感染者可在 6 - 8 个月内将病毒清除,只有少数人会发展为持续感染,而持续的高危型 HPV 感染才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原因。
既然 HPV 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原因,那么预防 HPV 感染就成为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关键所在。而接种 HPV 疫苗,无疑是预防 HPV 感染极为有效的途径。
近期,一则好消息传来,国内九价 HPV 疫苗与二价、四价疫苗一样,获批拓展可用于 9 到 45 岁的女性。
这意味着更多女性能够获得更全面的保护。二价 HPV 疫苗主要针对 HPV16 和 18 型高危感染,能预防 70% 左右的宫颈癌;四价 HPV 疫苗在二价的基础上,增加了对 HPV6 和 11 型低危病毒的预防,不仅能预防 70% 的宫颈癌,还能预防 90% 的尖锐湿疣;九价 HPV 疫苗则更进一步,除了包含四价的型别外,还能预防 HPV31、33、45、52 和 58 型,可预防 90% 的宫颈癌及相关疾病 。
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疫苗仅对从未感染过 HPV 的女性有效。其实不然,疫苗通常是多价的,即便感染过某一型别的 HPV,接种疫苗仍能预防其他型别的感染。这就好比我们为身体打造了一个坚固的 “盾牌”,即使之前有过局部的 “损伤”,这个 “盾牌” 依然能为其他部位提供保护。
在防治宫颈癌的道路上,全国三级甲等综合教学医院中的首家一体化门诊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HPV 疫苗接种及宫颈病变诊治一体化门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家门诊的建立,凝聚着众多医者的心血与期望。在具体实施建设时,参与其中的医生宛如设计师,放下手术刀,拿起图纸和彩笔,与设计人员一同精心规划房间布局与就诊流程。
该一体化门诊的优势显著,集疫苗接种、筛查、治疗、宣教宣传和教育于一体,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服务。在这里,患者无需在多个科室之间奔波,一次就诊就能完成所有相关流程,大大提高了诊疗效率,缩短了就诊时间 。
有一位患者,此前在乡镇卫生院组织的宫颈癌筛查中,被体检发现宫颈病变。她从未接种过 HPV 疫苗,到总医院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 HPV 高危型感染,正是这一感染导致了癌前病变。刚查出 HPV 阳性时,她内心充满焦虑,最担忧的两个问题是:这是否属于性病,以及是否会患癌。在住院期间,大夫和护士为她科普了相关知识,告知她接种 HPV 疫苗是预防的有效手段,即便已经感染,也建议她接种,她便顺势预约了疫苗。
除了接种疫苗和定期筛查,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的情绪和性格,也是预防宫颈癌的 “隐形防线”。
无论是职场女性在工作中面临的难题,还是在家庭生活、孩子教育方面遭遇的问题,都应秉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比如,职场上项目截止日期迫近,压力如山时,不要陷入焦虑和抱怨的情绪中。可以先梳理任务,制定合理的计划,按部就班地推进工作。在工作间隙,花 10 分钟做一组简单的伸展运动,活动一下僵硬的身体,放松紧绷的神经;或者泡一杯热茶,听一首喜欢的音乐,让自己在短暂的休息中恢复能量。
家庭生活里,和伴侣因为生活琐事产生矛盾时,不要急于争吵,而是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成绩不理想时,不要一味地指责,而是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共同解决困难。
生活中还有许多简单易行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状态。比如,当在手术室工作感到特别疲惫时,通过散步、听音乐、唱歌等方式放松自己,便是很好的调节方法。在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瘦肉、鱼类等,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免疫力。戒烟限酒也是必不可少的,吸烟和过度饮酒会削弱身体的免疫力,增加感染 HPV 的风险,进而提高患宫颈癌的几率。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 7 - 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让身体在睡眠中得到充分的修复和调整 。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实则对我们的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就像一道道坚固的防线,为我们的身体筑起了抵御疾病的堡垒。
我国全力支持 WHO 提出的《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这一战略的目标宏伟而坚定:到 2030 年,实现 90% 的女孩在 15 岁之前完成 HPV 疫苗接种,70% 的妇女在 35 岁和 45 岁之前接受高效检测方法筛查,90% 确诊宫颈疾病的妇女得到治疗 。
这三个 90%,就像三把利刃,直指宫颈癌的要害,为全球消除宫颈癌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许多工作亟待完成。从国家层面来看,需要加大对 HPV 疫苗接种的推广力度,提高疫苗的可及性和覆盖率。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确保疫苗能够顺利送达,让每一位适龄女性都能有机会接种疫苗。同时,要加强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完善筛查体系,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要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培养专业的医疗人才,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让他们能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宫颈病变,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而我们每一位女性,更要重视自身健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宫颈癌的预防中来。重视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接种疫苗)和二级预防(定期筛查),这是保障自身健康的关键。
不要因为忙碌的生活而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定期去医院进行筛查,及时接种疫苗,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来源:贾老师说的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