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疾控提示:二月份需防范这些疾病

B站影视 2025-02-08 00:02 3

摘要:二月,商州地区气温依旧较低,且昼夜温差较大,随着春节假期结束,人员返工、开业等活动增多,人员聚集性增强,为传染病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国际上部分传染病流行形势严峻,国内传染病传播风险也因人员流动存在不确定性。结合疫情分析数据、国际国内传染病流行情况以及本地

二月,商州地区气温依旧较低,且昼夜温差较大,随着春节假期结束,人员返工、开业等活动增多,人员聚集性增强,为传染病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国际上部分传染病流行形势严峻,国内传染病传播风险也因人员流动存在不确定性。结合疫情分析数据、国际国内传染病流行情况以及本地区地域特点,商州区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重点防范以下传染病及健康风险。

一、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一)疫情态势

近期,国际上流感疫情在部分国家持续高发,国内流感活动水平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从疫情监测数据来看,流感样病例数较上月略有波动,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维持在一定比例,甲型 H1N1 亚型流感病毒仍为优势毒株。此外,鼻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人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也处于活跃期,与流感病毒共同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二)疾病特点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身体疼痛、寒战、乏力等。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后,易引发肺炎等并发症,或导致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症状与流感有相似之处,如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但也各有特点,例如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伴有剧烈咳嗽,且持续时间较长。

(三)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 “七步洗手法” 认真清洗,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每天开窗通风至少 2 - 3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膳食平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每天睡眠 7 - 8 小时,儿童和青少年睡眠 9 - 11 小时。

减少暴露风险: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在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建议佩戴口罩。 及时就医与隔离: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应注意休息、多喝水,轻症患者可居家自我监测,避免带病上班、上学。一旦症状加重,如持续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立即前往医院就诊。患者在接触他人时应佩戴口罩,防止疾病传播。 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建议儿童、老年人、医务人员、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此外,符合条件的人群,如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可根据疫苗接种适用条件,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等相关疫苗,预防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一)疫情态势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球范围内全年均可发生,我国冬春季节为高发期。从监测数据来看,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和农村宴席等聚集性活动报告的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有所增加。

(二)疾病特点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状或水样。诺如病毒传播力强,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食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等。

(三)预防措施

注意手卫生: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正确方法洗手,揉搓时间不少于 20 秒。 保障饮食饮水安全: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蔬菜,吃水果要清洗、削皮;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饮料,避免饮用生水。 隔离与消毒: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 3 天内应进行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并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三、新冠病毒感染

(一)疫情态势 世界卫生组织监测信息显示,全球新冠病毒流行态势仍在持续变化,新变异株不断出现。近期我国流行的新冠病毒中,JN.1 变异株呈现上升趋势。当前新冠病毒感染虽处于低水平流行,但随着人员流动增加,疫情传播扩散风险有所上升。

(二)疾病特点 新冠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发病后,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畏寒、干咳、乏力、肌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腹泻等。部分患者症状较轻,而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感染后,病情可能较重。

(三)预防措施 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习惯,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长途车、轮船、地铁、公交车等)时佩戴口罩;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等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时要佩戴口罩。 避免聚集与及时就医:倡导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人员避免参加集体活动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 接种疫苗: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积极主动接种含 XBB 变异株抗原成分的新冠病毒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四、食源性疾病

(一)疫情态势 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多,食源性疾 病发生风险增加。从监测数据来看,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较为常见,如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报告,同时,因误食野生菌、变质食物等导致的中毒也偶有发生。

(二)疾病特点 食物中毒通常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状可能有所差异,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部分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并发症。

(三)预防措施 保持清洁:餐前便后、生熟食品交替处理时要洗手;定期清洁厨房用具,如案板、刀具等,防止细菌滋生;做好防鼠防虫工作,避免食物被污染。 生熟分开:生熟食品在加工时使用两套处理工具,如案板、刀具要分开使用;储存时也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烧熟煮透:肉、禽、蛋类和海制品要彻底烧煮熟,烹饪时确保食物中心温度达到 70℃以上。冰箱里存放的剩饭菜、熟食应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加热时要使食物均匀受热。 保持安全温度: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宜超过 2 小时,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冷藏温度控制在 0 - 4℃。冰箱中食物不宜贮存过久,定期清理过期变质食物。 确保原材料安全:选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水、新鲜健康的食物,瓜果蔬菜生吃前要彻底洗净。购买食品时,注意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五、一氧化碳中毒

(一)疫情态势

每年 11 月至次年 3 月为一氧化碳中毒多发期,2月份我区气温仍较低,居民使用煤炭取暖、燃气热水器等频率较高,若使用不当,极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

(二)疾病特点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中毒后,轻度患者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中度中毒患者在轻度症状基础上,还会出现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面色潮红、多汗、脉搏加速、神志不清、走路不稳、意识模糊、困倦乏力、判断力下降、出现幻觉、浅昏迷等症状;重度中毒患者会出现深度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各种反射明显减弱或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口唇面色苍白或紫绀、大汗、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呼吸抑制等症状。重度中毒患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可能有严重后遗症。

(三)预防措施

保持通风良好:室内使用明火取暖要警惕,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使用煤炉、液气罐、燃气或煤气热水器等设备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最好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维护。

正确使用设备:正确使用取暖设备和燃气器具,定期检修,不私自更换老化管道和开关,使用完毕后关闭阀门。车辆停放在车库、地下室时,不要让汽车引擎持续运转;车在停驶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空调,也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 应急处理:若发生一氧化碳中毒,首先立即开门窗通风,关闭煤气 / 燃气灶具、热水器阀门、管道煤气等设施设备;其次迅速将患者脱离中毒环境,转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有条件的尽快让患者吸氧;最后对于中重度患者,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如心肺复苏等,同时拨打 120 急救电话。 商州疾控提醒广大市民,关注自身健康,做好个人防护,如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让我们共同努力,度过一个健康、安全的二月。

商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年2月7日

来源:二三里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