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之光 演绎生死逆袭 ——盘点南华医院2024年一次次温暖守护的生死时刻

B站影视 2025-02-07 18:31 3

摘要: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过去的一年里,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在院党委、行政的领导下,秉承“厚德、博爱、精业、创新”的院训,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用一次次全力以赴守护了无数生命垂危的患者,书写了2024年温暖

医院的日常,就是每一天都在上演生死时刻的生命保卫战。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的医护人员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坚守故事。

那些发生在医院病房、急诊科、手术室的感人瞬间处处见证了医者的决心,彰显着这个医疗舞台上的温暖和担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过去的一年里,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在院党委、行政的领导下,秉承“厚德、博爱、精业、创新”的院训,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用一次次全力以赴守护了无数生命垂危的患者,书写了2024年温暖人心的辉煌篇章。

开展衡阳首例超分割放疗,救治年近九旬小细胞肺癌老人

2024年1月,87岁高龄的刘爷爷因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来到南华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确诊他患有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幸而尚未发生远处转移。该院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唐三元考虑到患者高龄,极有可能无法耐受化疗,故考虑给患者进行放射治疗。

唐三元为刘爷爷制定了一种超分割放射治疗方案,与常规放疗相比,这种超分割放射治疗可以缩短近一半的治疗时间,具有更好的疗效,并且未增加任何副作用,同时也大大节省了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年近九旬的刘爷爷完成3周的放射治疗后,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此次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超分割放疗的开展不仅是南华医院肿瘤防治中心的首例,同时也引领了衡阳地区在该项技术上的突破,标志着衡阳地区肿瘤精准放疗技术跨越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引进的全进口医科达高端直线加速器

孕妇把娃生在裤裆里,医护上演“教科书式”抢救

2024年2月的一个清晨,一个情绪激动、泣不成声的女士被推进南华医院急诊抢救室。值班医护人员迅速反应,褪去患者的裤子后,竟然发现了一个浑身紫绀、呼吸微弱、没有哭声的新生儿。

经过一轮高效而迅速的抢救措施,新生儿的面色、嘴唇及全身皮肤逐渐由紫绀转为红润,并开始展现出自主呼吸的迹象。院前急救科副主任刘成也迅速赶到抢救室,指导抢救工作。几分钟后,产科副主任赵丽和新生儿科医生赶到现场,立即为新生儿进行口鼻吸痰、给氧等复苏措施。所有人都围绕在这个小生命周围,忙而不乱地进行抢救,短暂的数秒仿佛过得异常缓慢。终于,患儿发出了一声并不算响亮的啼哭,小小的生命,终于坚强地踏过了生死之门。

该院危重新生儿急救团队的高效协作和精湛医术再次展现了他们在守护新生儿生命方面的专业能力。此次成功救治不仅是对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的肯定,更是对医院整体急救体系的一次全面检验。

菌群移植显新效,增敏减毒改善肿瘤患者预后

2024年2月,南华医院成功实施了湖南省首例肠道菌群移植针对肿瘤晚期化疗及生物靶向药物的联合干预治疗。

该治疗方案针对化疗后引起的肠道微生态紊乱进行干预,旨在实现增敏减毒效果。经过1个月余的随访,患者的身体状态和相关指标均得到改善,这一结果表明南华医院在处理肠道微生态紊乱问题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患者桂阿姨(化名)是一名确诊直肠癌已有2年时间的患者,被诊断为直肠癌IV期伴有多处转移。她曾在省内多家知名医院就诊,并接受了化疗及生物靶向药物等综合治疗。然而,却出现了肾功能损害、三系减少等毒副作用,同时还存在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

经过南华医院全科医学科阳学风教授及朱灵平博士领导的肠道微生态团队评估,并完善粪便宏基因检测,发现桂阿姨的菌群多样性极差,有害菌含量明显升高,肠道微生态出现严重失衡的情况。该团队为桂阿姨精心制定了肠道微生态干预方案,主要采用肠道菌群移植等多种途径来提高菌群的多样性,降低有害菌的数量,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

治疗后,团队随访发现,即使目前桂阿姨仍需使用肿瘤靶向抑制剂,但她的胃肠道症状已得到了明显改善,营养指标也恢复至正常水平,肾功能保持在轻度异常范围内,白细胞总数也接近于正常水平。

141名医务人员撸袖献血显担当

3月是“学雷锋月”,南华医院以实际行动诠释“雷锋精神”,开展无偿献血活动,141名医务人员参与献血,献血量达5万余毫升,为保障衡阳市临床用血作出积极贡献。

活动现场,参与献血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有序进行填表、量血压、测血型、初筛等工作。在确定符合献血条件后,大家有条不紊地进行献血。医务人员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中前来献血,一股股承载着爱心的血液缓缓流入采血袋,为急需用血的患者送去“及时雨”。

成功诊治罕见“西瓜胃”,创造多个医学“第一”

2024年4月,南华医院通过多学科联合诊治,成功为一位长期受消化道慢性出血困扰的患者找到了出血原因并进行了有效治疗。

患者周先生自2019年起便饱受消化道隐匿出血的困扰,曾多次前往全国各地多家医院就诊,但始终未能明确病因,长期通过输血及补铁来维持体征。此次周先生因严重贫血转入南华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经该院多学科专家的多次会诊和深入研讨,最终明确了周先生的消化道出血部位和病因——胃窦毛细血管扩张症,俗称“西瓜胃”。

在诊治过程中,南华医院首次应用了SPECT技术协助胃镜诊断“西瓜胃”。这一先进的诊断技术利用特殊的核素标记物PYP-鍀99,通过断层扫描精准定位消化道出血部位。医生们通过观察消化道中局部放射性集聚的部位,准确判断了活动性出血的具体位置。

随后,介入血管外科团队立即对周先生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这一成功案例不仅标志着南华医院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治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更在全国范围内创造了多个“第一”。该病例是全国首例应用SPECT技术协助胃镜诊断“西瓜胃”的病例,同时也是湘南地区和衡阳市首次开展PYP-鍀99消化道同位素显像的病例。

新生儿科推出“家庭参与式”病房,让早产宝宝感受来自父母的爱和“家”的温暖

2024年4月,南华医院新生儿科收到了一面早产儿宝宝家属送来的锦旗。这位早产宝宝睿睿因28周早产,出生时仅1200g,经过新生儿科全体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度过了重重难关,体重增长到3000g,各项生命体征平稳,顺利转入科室的特色“家庭参与式”病房进行过渡。

该院新生儿科创新推出的“家庭参与式”病房,是以早产儿护理为核心,融入家属职责和医疗护理措施的新型医疗模式,旨在促进家属与早产儿、家属与医护之间的深度互动与交流,有效缓解家属的焦虑、担心等负面情绪,提升早产儿居家照顾的质量。

“家庭参与式”病房为早产宝宝提供了一个出院前的过渡适应期。这种模式不仅增强了父母的信心和照顾宝宝的能力,缓解了他们的焦虑和担忧,也让早产宝宝能够更早地与家庭建立情感联系,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镜下绣花”,为8岁患儿保住足趾

2024年5月,一名8岁的患儿乘坐扶梯时,不幸遭遇意外,其右足踇趾被电梯严重绞伤,导致踇趾变形、损伤严重。为寻求最佳治疗效果,患儿家属紧急将孩子送至南华医院手足外科就诊。

得知患儿伤情后,该院迅速组织医疗团队,开通绿色通道,为患儿提供紧急救治。经过3小时的紧张手术,手足外科团队在光学显微镜下,运用0.1mm至0.3mm的精细“绣花针”进行“绣花”修复,成功为患儿实施了复杂的再植手术。手术不仅修复了绞伤的踇趾,还尽可能地保留了足趾的功能。

该院手足外科团队拥有强大的医疗团队和成熟过硬的技术,“镜下绣花”功夫更是在国际、国内享有盛名,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

心梗刮起“电风暴”,胸痛中心2小时高效救治室颤患者

2024年6月30日患者胡先生因胸口痛被紧急送入南华医院急诊抢救室,医生迅速响应,为患者进行了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塞。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医院立即启动了胸痛中心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展开了一场生死时速的抢救:电除颤、持续胸外心脏按压、球囊辅助通气……一系列急救措施迅速而准确地实施。

连续8次尝试后,患者的心脏仍未恢复稳定节律。千钧一发之际,ECMO团队紧急集结,迅速启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为患者提供持续的生命支持。待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后,被紧急送往导管室进行急诊PCI手术。经过手术团队的精准操作,闭塞的血管被成功开通,TIMI血流达到3级,标志着心脏供血得到有效恢复。从患者入院到病情稳定,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胸痛中心仅用了短短2个小时时间。

2个小时的惊涛骇浪,2个小时的力挽狂澜,从药物到电除颤,从生命支持技术到ECMO,从溶栓到急诊PCI,这场2个小时的教科书式救治案例,不仅彰显了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胸痛中心的专业能力,更体现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生命的无限敬畏和用心守护。

首次应用分站式复合手术成功救治颅内功能区巨大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

2024年6月,南华医院实施分站式复合手术,成功救治了一位因脑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而生命垂危的患者。

64岁的男性患者,因突发头痛、右侧肢体无力,并迅速失去意识,被紧急送往南华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发现患者左侧大脑半球功能区出现大量出血,并已破入脑室,情况十分危急。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神经外科专家们组成医疗团队,立即对患者进行了会诊,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考虑到患者脑出血的复杂性,专家们决定采用一种创新的手术方法——分站式复合手术。

整个手术过程充满了挑战。由于畸形血管团位于大脑功能区,且血管丰富、与正常脑组织界限不清,手术难度极大。但专家们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默契的团队配合,成功克服了这些困难,历经9个小时,顺利完成了手术。

术后复查结果显示脑出血已完全清除,畸形血管团也被成功切除。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标志着南华医院在神经外科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也为广大脑出血患者带来了福音。

书写生命奇迹,创伤中心合力救治车祸重伤患者

2024年7月,55岁的胡先生因惨烈车祸生命悬于一线,被紧急送入南华医院时,已陷入深度昏迷,生命岌岌可危。经诊断为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伴脑干受损)、小肠穿孔、双侧肋骨多发性骨折、右胫骨平台骨折及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伤。

该院迅速响应,创伤中心MDT(多学科诊疗团队)即刻启动,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守护屏障。经过4次惊心动魄、分秒必争的手术后,患者转入ICU。随后的26天,在该院ICU,医护人员日夜接续,密切关注着胡先生的生命体征。同时,营养科、药剂科等科室紧密协作,为胡先生量身定制了科学、全面的营养支持、药物治疗与康复方案。

在医护团队不懈坚持与努力下,胡先生的意识逐渐恢复。家属满怀感激,特赠锦旗以表谢意。

南华医院创伤中心自成立以来,以其强大的医疗团队、尖端的医疗设备以及高效的救治体系,成功挽救了众多创伤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成为了区域内公认的创伤救治中坚力量。未来,南华医院创伤中心将继续秉承“救死扶伤,关爱生命”的宗旨,不断精进医疗技术,优化服务流程,为更多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

全国首批,湘南首例!成功开展新型无导线起搏器AveirTM植入手术

2024年8月,南华医院在心血管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专业学科带头人马小峰教授带领心血管内科起搏电生理团队,成功开展了湘南地区首例新型无导线起搏器AveirTM植入手术。

AveirTM无导线起搏器于2024年6月25日在中国获批上市,南华医院成为全国首批掌握并应用此项新技术的医疗机构。AveirTM作为新一代无导线起搏器,使用寿命最大可达20年,其创新的主动螺旋固定设计,在未来电池耗竭后可重新取出。同时无导线起搏器AveirTM在未来可根据患者病情需求在心房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升级为真正能房室同步的双腔起搏系统,为患者提供更舒适、更生理的治疗选择。

目前,南华医院心血管内科起搏电生理团队可独立开展永久性单腔/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或置换术、左束支起搏、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P/CRT-D)、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仪(TV-ICD/S-ICD),至今已为近千例患者行起搏器植入或更换术,年龄跨度14-93岁,均取得良好效果,可满足广大心动过缓、快速型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需求。

成功实施湖南省首例T6+Hemlock法治疗男性前列腺术后尿失禁

2024年8月,南华医院泌尿外科谢娟娟博士团队成功为一位70岁高龄的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实施了湖南省内首例T6网片结合Hemlock法尿道球部悬吊术。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恢复良好,已能自主排尿,且无漏尿、排尿困难等并发症出现,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该术式在穿刺路径与吊带固定方式上进行了创新优化:网片设计由原先的T4两侧各两根吊带升级为T6两侧各三根吊带,耻骨上附加一根,显著增强了尿道闭合压力,从而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此次新术式的成功开展,不仅标志着南华医院泌尿外科在男性尿失禁治疗领域的技术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也为众多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困扰的男性患者带来了福音。

千钧一发,“拆弹专家”救回患者

2024年9月,南华医院成功救治一名A型主动脉夹层伴升主动脉瘤破裂患者。面对这一“血管炸弹”,医院迅速响应,凭借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设备技术,成功为患者修复了受损血管,开启了其康复之路。

该患者术前状况极为危急,左肺因假性动脉瘤及出血而几近丧失功能。面对挑战,医护团队展现出了坚定的勇气与决心,他们迅速集结,精心策划了一场生死时速的救治行动。手术室内,专家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与丰富的经验,精准定位病变部位,以细致入微的手法分离周围组织,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精准无误。在先进医疗设备的辅助下,他们成功修复了受损的血管壁,重建了正常的血流通道,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生命转机。

转入ICU后,急性重症ARDS、多脏器衰竭等并发症接踵而至,重症医护团队凭借专业的技能和精心的护理,全力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各脏器功能。同时,他们注重细节管理,加强院感防控,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与关怀。

如今,该院在A型主动脉夹层等复杂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众多患者在这里重获新生,他们的故事成为了南华医院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并重的生动写照。

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外地重症患者

2024年9月,浙江的陈先生因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外伤,导致颅脑严重受损,生命危在旦夕。在这紧急关头,他被迅速转送至南华医院,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随即展开。

入院时,陈先生已处于意识不清的危重状态。该院立即启动多学科联合诊疗机制,共同为陈先生制定并实施了精准的手术方案。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陈先生被转入ICU进行密切监护和进一步治疗。

康复期间,南华医院的医护团队不仅为陈先生制定了详尽的康复计划,还根据营养风险评估结果,个性化地调整了患者的膳食结构,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以促进体力恢复和组织修复。因陈先生家人不在身边,科室还特意安排了心理医生对陈先生进行疏导,帮助他克服术后焦虑情绪。

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料,陈先生的病情逐渐好转,部分自主活动能力也得到了恢复。出院前,陈先生的家属满怀感激之情,特意为南华医院的医务人员送来了锦旗。陈先生的康复历程不仅是南华医院医疗水平的有力体现,更展示了医院在人文关怀外地独居患者方面的责任感。

守护患者的“大脑生命线”,成功实施首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2024年10月,南华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76岁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成功打通了患者重度狭窄的“大脑生命线”,消除了其脑梗隐患,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这一手术标志着南华医院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领域取得了新突破。

该患者经颈动脉超声和脑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其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达90%,随时可能出现斑块脱落并引发大面积脑梗死,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面对如此严峻的病情,南华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团队高度重视,积极寻求最佳治疗方案。

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后,科室决定为患者实施全麻下的左侧颈部动脉切开探查+硬化内膜剥脱术。整个手术过程仅用时80分钟,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7日,患者康复出院,且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妙手回春,百岁老人重获新生

2024年11月,百岁老人胡爷爷不慎跌倒,随后被紧急送往南华医院。经诊断,老人髋骨骨折,随即入住运动医学科接受治疗。面对患者的高龄和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家属心中充满了担忧,担心胡爷爷过不了“手术关”,几次想要放弃治疗。在这个时刻,该院运动医学科贺洪辉积极鼓励患者和家属树立治疗信心,精心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耐心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确保他们充分了解治疗过程。

经过两个小时的手术,百岁老人胡爷爷平安顺利地返回了病房。术后,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和精心护理下,老人的治疗效果显著,恢复良好。11月25日,胡爷爷的家属满怀感激之情,送来了一面绣有“医术精湛,妙手回春;百岁老人,重获新生”的锦旗和一封真挚的感谢信。这不仅是对该院运动医学科贺洪辉主任及全体医护人员的由衷感谢,更是对该科室精湛医术和卓越服务的高度赞誉。

精准施策,10岁顽固性呃逆患儿重获健康

12月,一位患儿来院就诊,该患儿长期遭受不明原因的反复腹胀、呕吐、打嗝及反酸等症状的困扰,病程已持续一年有余。期间,患儿辗转省内多家三级医院接受治疗,但病情始终未见明显好转。最终,患儿家属选择来到该院疼痛康复科门诊寻求帮助。鉴于患儿病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坐诊医师在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后,迅速启动了门诊多学科会诊机制,旨在集合多方力量,共同解决这一疑难问题。

专家们通过现场问诊、体格检查、查阅相关资料以及集中讨论等方式,为患儿量身定制了一套个体化的最佳综合诊疗方案——颊针治疗。这是一种无痛性针灸新疗法,具有创伤小、见效快的特点,尤其适合儿童患者。整个治疗周期包括两个疗程,共计10次治疗。首次颊针治疗后,患儿的呃逆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家属对此表示非常满意。同时,他们对南华医院门诊多学科诊疗团队的精湛医疗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南华医院门诊多学科诊疗团队始终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依托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团队,并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为疑难患者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团队通过制定专业、规范、合理且科学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大大提高了就医效率和诊治质量。

百日奇迹!成功救治危重症破伤风感染患者

2024年12月,南华医院成功救治了一名病情极为危重的破伤风患者。

这名44岁的男性患者,于9月初不慎右足底皮肤外伤并出血。由于伤口较小,未引起患者及家属的足够重视,因此未及时就医。然而,10天后,患者突然出现颈部肌肉紧张、头往后仰、四肢僵硬及双上肢间歇性抽搐等症状,家属急忙送其就医。辗转多家医院,患者均被确诊为破伤风,但因该病例少见,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持续加重。

家属抱着一线希望,将患者转入南华医院。入院后,科动物致伤与中毒救治中心高度重视,主任宾文凯立即成立了专门救治小组,通过应用主动+被动免疫治疗,积极处理足部伤口,消灭破伤风杆菌,气管切开配合机械通气进行生命支持,在尽快控制抽搐、营养支持的同时,积极改善休克、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全力挽救患者生命。

该患者除了持续高热、频繁抽搐、重度贫血、严重肺部感染及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外,还出现了罕见的重症药疹——剥脱性皮炎。加之患者残疾,无法正常沟通交流,为救治工作增添了巨大难度。但医护人员没有放弃,他们轮流值守,根据患者情况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在历经100天的重重“生死关卡”后终于战胜病魔,康复出院。

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上,南华医院全体员工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精神,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书写2025年的辉煌篇章,为人民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来源:红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