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创新、强基固本、全面提升的重要一年。遵义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深入推进健康贵州遵义行动和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卫生健康服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创新、强基固本、全面提升的重要一年。遵义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深入推进健康贵州遵义行动和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全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强基层固基本
县域五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聚焦基层群众看病远看病难,切实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遵义市卫健系统着力破题,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资源从“有”向“优”的转变,积极有效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完善构建“市优、县强、乡活、村稳”的卫生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强基层、惠民生的健康服务路径,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
遵义市聚焦重点改革全力攻坚,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的医改经验,着力在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方面下功夫,形成“三医联动”改革会商联动机制,研究解决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堵点。
在主城区,建设3个城市医疗集团,推行“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医共体组建巡回医疗队、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健康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县域,组建26个县域医共体,以“县级带中心、中心带一般”“突出中心、梯次发展”的医共体建设模式,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依托中心乡镇卫生院规划52个县域医疗次中心,从注重机构全覆盖转向更加注重服务全覆盖,使其基本达到二级医院服务水平。在人口聚集、离集镇所在地较远的村,合理规划建设89个乡镇卫生院分院,织密服务网底。优化村卫生室布局,推进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优化调整设置村卫生室2180个。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目的是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在凤冈县琊川镇卫生院大兴院区,患者冷某由衷赞叹:“还是政策好,在大兴院区就可以输液、扎针灸,现在还能抽血、照B超,方便多了。医院免费接送我们到卫生院照CT,我们节约了不少钱。”凤冈县先后建立14个村级延伸服务点,大兴院区就是其中之一。
基层网底巩固提升。11家“千县工程”医院均达到国家县医院推荐标准。市县公立综合医院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实现全覆盖。习水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排名从第10位上升到第7位,凤冈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6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二级医院管理。在编村医增至196人。
遵义市也由全国第一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发展为全国第二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城市。2024年,凤冈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真抓实干获省人民政府表彰激励,仁怀市县域医共建设入选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创新案例。遵义市在国家医改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工作成效,入选“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项目”实施城市。
强能力提内涵
医疗服务水平持续跃升
向新而行,提质奋进。遵义市坚持外引强援、内强自身,进一步争取优质医疗资源援助帮扶,整体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2024年遵义市持续推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帮扶合作,华西医院与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航天医院签订学科联盟合作协议,在心血管、神经、呼吸、肿瘤等领域共建学科联盟,在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设肿瘤疾病、急救创伤、重症、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诊疗中心和保健服务基地,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诊疗中心;贵州航天医院呼吸系统建设疾病临床诊疗中心。
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为合作帮扶医院、遵医附院为输出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桃溪院区)为项目医院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2024年12月30日正式启用。
2024年,遵义市新增三级医院5家,三甲医院3家,三级医院增至25家(其中三甲10家)。其中,仁怀市中医院、播州区中医院和绥阳县中医医院成功通过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正式纳入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管理序列。这代表着遵义市中医药服务能力达到了新水平。
妇科疾病是众多女性都会遇到的烦恼,小到痛经、月经不调,再到不孕不育,不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还影响家庭幸福。如何为女性患者提供更全面、精细的一站式诊疗服务,是仁怀市中医院妇科一直思考并致力解决的问题。该院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医护人员以安全化、标准化、精准化为标准,为患者提供颊针、封包治疗、直肠滴入等诊疗服务,在提高和改善广大女性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外,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方面,2024年,遵义市首次获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专科、儿童青少年肥胖中医药干预试点项目各1个,获批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4个,新建乡镇卫生院省级示范中医馆3个。新增省级中医确有专长医师46人,累计达191人,占全省23.33%,较好推动了中医药事业发展。
人才是建设健康遵义的关键要素,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遵义市坚持“引育并重”,在集聚人才上实现更大突破,2024年新增“黔医人才计划”46名、“银龄计划”69名,引进培养博士8名、硕士111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达3472人,占比4.66%,位居全省第二。高级职称人数累计达7047人,占比8.01%,仅2024年新增高级职称1080人。在人才的有力支撑下,遵义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专科分别达到16个、178个、151个,省级、市级重点学科分别达到22个、36个,全面提升市域内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水平。
重预防惠民生
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持续提升
遵义市卫健系统始终把满足群众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以实打实的工作成效推动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持续提升,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慢病中心开诊后真的方便多了,现在看病、检查都集中在一起的,不用楼上楼下跑。”就诊患者谢凯说。“自开诊以来,我们每日接待糖尿病患者80余人,为其讲解胰岛素使用方法、饮食健康宣教及运动的诊疗等。”正安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昌燕说。
为进一步规范慢性病管理,向慢病患者提供更便捷的诊疗服务,正安县开设“一站式”慢病服务管理中心,中心共设置5个专科慢病门诊,针对特定慢性病种制定全年规范诊疗临床路径,以分级诊疗为目标,建立慢病专科随访、上下级医院联动、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健康咨询等,实现慢病全流程管理,让群众享受到诊前、诊中、诊后“一站式”服务。2024年,遵义市、县疾控中心均成立了慢病管理中心,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成立慢病服务中心22个、乡镇卫生院成立慢病管理服务中心112个,进一步健全慢病服务网络,进一步促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
为解决看病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切实减少群众就医检查费用,2024年,遵义市卫生健康局基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搭建了全市区域医学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互认系统。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全覆盖。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累计调阅报告44.67万次,互认43.06万例,节约医疗费用约415.35万元。
大力开展“床旁结算”服务,实现患者“零跑腿”办出院。贵州航天医院建立了远程脑电中心、心电中心,实现服务“上云端”,诊疗“零距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三甲医院医生的诊断,该项目已覆盖46家医疗单位。
持续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全市已有7家公立精神专科医院,15家公立综合医院开设心理(精神)科门诊,新增2家民营精神专科医院。
聚焦“一老一小”现实需求,强化养老托育服务。建成医养结合机构31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老年医学科建成比93.3%。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36个。
2025年,全市卫健系统将秉持“闯”的锐气、“创”的智慧与“干”的执着,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坚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更好推动资源向基层、预防和中医倾斜,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创新探索运行机制,更好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医疗服务均质化和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均衡化,为遵义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筑牢健康根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树涛
通讯员 王前波
编辑 吴浩宇
二审 蒋洪飞
三审 唐正平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