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有癌,嘴巴先知?嘴巴若是突然发生2个变化,建议早做预防

B站影视 2025-02-07 10:38 3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病从口入”这句话,古人说得玄之又玄,仿佛所有疾病都是吃出来的。但现代医学站出来摇了摇头:嘴巴不仅是疾病进入的门户,还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有些病,尤其是癌症,往往在身体内部悄然生长,而嘴巴却像个“话痨”,早早地给出警示。

只是,很多人压根不当回事,以为口腔的小毛病不过是上火,结果错过了最佳的预防和治疗时机。

人们常说,火灾发生前,总有一丝焦味;洪水暴发前,河水会先变得浑浊。癌症也是一样,它不是一夜之间长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积累,慢慢显露出蛛丝马迹。而嘴巴,正是第一个“放哨的士兵”。

第一个变化:口腔溃疡久治不愈
普通的口腔溃疡,3-7天就会自行愈合,就像是皮肤上一个小擦伤,结痂脱落后便恢复如初。但如果一个口腔溃疡,长了半个月还没好,甚至越来越严重,边界不清、表面凹凸不平,这时候就要提高警惕了。

因为这可能是口腔癌的前兆。特别是那些长期吸烟、喝酒、嚼槟榔的人,他们的口腔黏膜长期受到刺激,细胞发生病变的几率大大增加。

第二个变化:口臭异常、口腔黏膜变厚或白斑
普通的口臭,多半是口腔卫生没做好,或者吃了味道重的食物。但如果刷牙再勤,漱口水用得再猛,嘴里的异味依然挥之不去,那就不是简单的卫生问题了。

口腔癌、胃癌、食道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往往会导致口腔异味,因为癌细胞坏死后会释放出特殊的气味。

此外,如果口腔内出现白斑、红斑或黏膜变厚,这可能是癌前病变的信号,需要尽早去医院检查。

作为一名口腔科医生,我见过太多因为忽视口腔信号而错失治疗机会的患者。其中,一位50岁的中年男子让我印象深刻。

他平时烟酒不断,口腔溃疡反反复复,但一直不以为意,觉得只是“上火”。直到有一天,他的舌头一侧出现了一个硬块,疼痛加剧,甚至开始影响说话和进食。

来医院检查时,病理结果显示——舌癌晚期。当时,他的家人捂着嘴不敢相信,而他自己则愣在原地,喃喃自语:“不就是个口腔溃疡吗……”可惜,癌症不会因为人的侥幸心理而停止生长。最终,他经历了部分舌头切除手术,连最简单的吞咽都变成了折磨。

口腔癌的发生,往往与长期的慢性刺激有关。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多年前就指出,槟榔是明确的一级致癌物,其危害不亚于吸烟。

而长期吸烟、饮酒、嚼槟榔的人,患口腔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5-10倍。烟草中的致癌物质,会让口腔黏膜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细胞不断受损、修复,最终可能发生癌变。

此外,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也与口咽癌密切相关。HPV不仅会导致宫颈癌,它的一些高危型别(如HPV-16、HPV-18)还能诱发舌癌、扁桃体癌。

因此,保护口腔健康,不仅仅是戒烟戒酒那么简单,定期口腔检查、注意个人卫生,同样重要。

吸烟、饮酒、嚼槟榔,这三个是口腔癌的三大主要诱因。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早在报告中指出,槟榔的致癌性极高,长期咀嚼会导致口腔黏膜发生纤维化,进而增加癌变风险。

《黄帝内经》有云:“上工治未病。”意思是,最好的医生,是能在疾病尚未发生时,就提前预防。现代医学同样强调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尤其是有长期口腔溃疡、白斑、红斑等症状的人,更应该重视。

《本草纲目》记载,绿茶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茶多酚有助于抑制口腔癌细胞的生长。

此外,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也能减少癌症发生的风险。少吃过烫、过辣的食物,避免长期刺激口腔黏膜。

口腔卫生不佳,会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长期的炎症刺激,也可能诱发癌变。因此,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定期洗牙,不仅能预防龋齿和牙周病,也能降低口腔癌的风险。

嘴巴是我们身体的“报警器”,而不是“忍痛高手”。当它发出求救信号时,千万别充耳不闻。

癌症不是突然降临的,而是在你一次次忽视小问题时,悄然埋下的祸根。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口腔检查,远离致癌因素,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往往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命运。

别再等着癌症找上门,才追悔莫及。今天开始,每天照镜子时,多看看自己的嘴巴,它可能正在告诉你一些重要的信息。

来源:老杨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