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阿姨(化名)今年47岁,年轻时是单位里有名的“劳模”,干起活来风风火火,家里家外一把抓。可最近,她总觉得膝盖不太对劲,时不时地发酸、隐隐作痛,尤其是下楼梯时,膝盖像是“生锈”了一样,咔咔作响。“可能是最近累着了,休息几天就好了。”李阿姨心里想着。
李阿姨(化名)今年47岁,年轻时是单位里有名的“劳模”,干起活来风风火火,家里家外一把抓。可最近,她总觉得膝盖不太对劲,时不时地发酸、隐隐作痛,尤其是下楼梯时,膝盖像是“生锈”了一样,咔咔作响。“可能是最近累着了,休息几天就好了。”李阿姨心里想着。
可谁知道,过了几周,疼痛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变本加厉,连站起来都觉得困难。她开始担心,难道自己也到了“该服老”的年纪?
这天,她去菜市场买菜,正好碰见老邻居张姨。“哎呀,你这走路咋这么慢?”
张姨一看就知道情况不妙,“是不是膝盖疼?我跟你说,咱们这年纪,七成的人都会关节痛,可别拖!赶紧去找医生看看。”
李阿姨虽然嘴上说着“好”,但心里却认为这仅仅是衰老的迹象,也没有药物可治的。
李阿姨的想法其实并不正确。
虽然随着年龄增长,关节骨骼确实会有所衰退,但并非没有措施缓解疼痛。另外,关节骨骼疼痛不仅仅与衰老相关,有时候还是某些疾病的“警报灯”,必须引起重视。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会逐渐感受到关节的不适,尤其是45岁后,膝盖、肩膀、髋部等部位的疼痛似乎成了“常客”。有些人只是偶尔感觉关节酸痛,但也有人会经历持续的疼痛、僵硬甚至红肿,影响日常活动。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骨骼和关节在中年以后变得“脆弱”?这些问题是否可以预防和改善?
关节疼痛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部位的关节都会受到影响,比如膝关节、肩关节、髋关节、手指关节、脚踝和足趾关节、肘关节以及颈椎关节。
有些人可能只在一个部位感到疼痛,而另一些人则会在多个关节同时出现不适,如膝盖和髋部一起疼痛。
不可否认的是,关节骨骼也会衰老。
假如把人体简单地比作一台机器,当人到中年,机器零部件之间已经经过了长时间的磨损,机器运作自然不会太好。
尤其是那些从事高强度体力工作的人群,“耗损”的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另外,中老年人这些“零部件”已经不如年轻时好。当进行了较为剧烈的运动后,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骨骼关节痛。
这听起来似乎骨骼关节痛是人体自然衰老的迹象,然而,当身体出现骨骼关节痛时,可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因为大部分情况下,这些疼痛可能是来自于各种疾病。
45岁以后,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问题之一。
它是一种因软骨磨损而引起的慢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行走时疼痛、关节僵硬以及活动后不适加重。
软骨原本起着缓冲作用,使关节能够顺畅运动,但随着年龄增长,软骨逐渐磨损,导致骨骼之间的摩擦增加,引发疼痛和炎症。过度使用关节或体重增加都会加速软骨退化,使骨关节炎的风险进一步上升。
痛风也是不少中年人遭遇的关节问题,特别是男性。
痛风的典型表现是突然出现的剧烈关节疼痛,通常发生在大脚趾关节,并伴有红肿和发热。
这种疾病主要与高尿酸水平有关。
过量食用海鲜、红肉、酒精或含糖饮料可能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如果不加以控制,痛风可能会反复发作,并影响多个关节,最终导致关节永久性损伤。
除了这些慢性疾病,滑囊炎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关节炎症之一。
滑囊是关节附近的液体囊,起到减少摩擦、缓冲压力的作用。长期重复性运动或关节过度使用可能导致滑囊发炎,引起关节局部红肿、疼痛,按压时更加敏感。
由于四肢关节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因此这些部位是滑囊炎的高发区。
更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关节疼痛可能与感染有关,如化脓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是由于细菌进入关节,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导致关节红肿、剧痛,同时患者可能会感到发热、寒战。
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它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发生的。如果关节突然变得异常肿胀、发热,并伴有全身不适,应立即就医,以免病情恶化。
当发生骨骼关节痛,第一时间应该是前往医院确定病因。
除了止痛这一治标的方法外,还需要治本。
但在中老年人群中在最常见的骨关节炎,由于关节磨损难以修复,因此骨关节炎并没有针对病因的药物,也不能完全治愈。
面对骨关节炎带来的疼痛,大多情况下是采取药物缓解不适。
市面上最常见的止痛药之一是非处方止痛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轻度的关节疼痛,在过去一直被推荐为膝关节和髋关节骨关节炎的一线镇痛药。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对这一推荐提出了质疑,认为该药物的实际镇痛效果可能十分有限。
一份2019年发表在《Cochrane系统综述数据库》的分析显示,对乙酰氨基酚对膝关节或髋关节OA患者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效果微乎其微,甚至不足以达到临床显著改善的标准。
在3周至3个月的随访中,对乙酰氨基酚组的疼痛评分仅比安慰剂组平均降低3.23分,这相当于绝对降低3%(最小临床有效差异为9%),远未达到患者可感知的疼痛改善水平。
在关节功能改善方面,对乙酰氨基酚组比安慰剂组的功能评分仅提高2.9分,即绝对改善3%(最小临床有效差异为10%),同样不足以产生显著的临床获益。
那为什么对乙酰氨基酚药效不太明显,但有些情况下还是会用于缓解骨关节炎的疼痛呢?
这是因为对乙酰氨基酚相对其他药物安全性较高,但这并不以为他完全没有副作用。过量使用也有可能可能导致肝损伤,尤其是长期饮酒者或已有肝病的人需谨慎使用。
相比之下,NSAIDs的疗效比对乙酰氨基酚更好,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能减少炎症。而且,随着药物迭代更新,这类药物副作用也有所减少。
因此,NSAIDs有成为骨关节炎主流药物的趋势。
在美国,就有65%骨关节炎的患者使用NSAIDs药。
但NSAIDs一般只会在短期使用。长期使用该类药物可能会增加心脏病、中风和肾脏问题的风险,还可能导致胃部不适甚至胃出血。
特别是老年人或长期服用高剂量NSAIDs的人,更容易出现副作用,因此使用时应谨慎,并最好咨询医生。
除了口服药物,还有一些外用药物可以缓解关节疼痛。
例如,一些患者会使用含辣椒素的外用药膏来缓解轻度疼痛。辣椒素药膏可能会引起皮肤轻微的刺痛或灼热感,但这种感觉通常会随着时间减轻。
此外,冷敷或热敷也能在短时间内缓解疼痛和关节僵硬,特别是在运动后使用效果较好。
不过,在使用外用药物时,要避免涂抹在破损的皮肤上,也不要与热敷或加热设备同时使用,以免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
许多患者还会尝试营养补充剂,比如葡萄糖胺和软骨素。
对于中度到重度膝关节炎的患者,有研究表明,这两种补充剂的组合可能会缓解疼痛,但医学界对其效果仍存在争议。
虽然葡萄糖胺和软骨素的副作用较少,但作为膳食补充剂,它们不像药物那样受到严格监管,因此质量和成分可能存在差异,患者应选择可靠品牌。
另一个可能有效的补充剂是鱼油。
部分研究显示,长期服用鱼油可能有助于改善关节疼痛和功能,但和前面两种补充剂一样,学界对其争议较大,效果也因人而异。
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处方NSAIDs,如美洛昔康等,这些药物比非处方NSAIDs更强效,适用于较严重的关节炎症状。
但与普通NSAIDs类似,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胃肠道副作用的风险,因此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此外,某些外用NSAIDs,如双氯芬酸乳膏,对手部和膝盖的骨关节炎患者来说,可能比口服药更安全,因其较少进入血液,降低了副作用的风险。
如果非处方或处方NSAIDs的效果都不理想,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
类固醇通过抑制炎症来缓解疼痛,但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短期的,常以关节内注射的方式使用,比如注射到膝关节。类固醇的优势在于起效迅速,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
然而,类固醇注射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包括感染、过敏反应、局部出血、皮肤变色,甚至可能导致注射部位附近的肌腱断裂。由于频繁注射类固醇可能损害关节结构,因此每年注射次数是有限的。
此外,如果关节周围的皮肤有感染,则不适合进行类固醇注射,以免引发更严重的感染问题。
缓解骨关节炎疼痛的方法多种多样,从非药物疗法到口服止痛药、外用药膏、营养补充剂以及类固醇注射,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病情、耐受性和潜在风险,因此这些治疗方法一定要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但相较于药物,非药物治疗才是是缓解骨关节炎疼痛的基础方法。
虽然非药物治疗不能完全取代药物,起效也不如药物快速,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被证明对缓解关节疼痛有很大帮助。
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骑自行车,以及瑜伽、太极等,都能改善关节的灵活性,增强肌肉力量,从而减轻关节负担。
此外,控制体重对于膝关节和髋关节的骨关节炎患者尤其重要。
减轻体重可以显著减少关节的压力,降低疼痛感。对于膝关节不稳定的患者,使用拐杖、护膝或夹板等辅助设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症状。
其实,上述提到很多的骨骼关节疼痛问题并非老年人的专属疾病,而是长期生活方式累积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年轻时如果不注重骨骼关节健康,等到问题发生后才开始吃药或者运动,就可能为时已晚。
那在年轻时怎么“储备”好自己的骨骼关节“资本”呢?
饮食是骨骼关节健康的基石,尤其是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人体骨骼中的钙储备就像“银行存款”,如果年轻时摄入不足,到了中年以后骨质开始流失时,就可能发生骨质疏松或骨折等问题。
很多人都听说过女性进入更年期,钙质流失速度加快,经常伴随着骨质疏松,但实际上,骨质疏松不仅仅只有中老年女性才会有的问题。骨质流失一方面受激素变化影响,一方面也是人体衰老所伴随的现象,所以男士们一样也会出现骨质疏松的问题。
骨质中的钙流失很难制止,但相对来说,增加钙摄入就很容易做到。成年人每天推荐摄入约1000毫克的钙,而奶制品是最优质的钙来源,如牛奶、酸奶和奶酪等。
对于乳糖不耐受或不喜欢奶制品的女性,可以从豆腐、深色绿叶蔬菜(如西兰花、羽衣甘蓝)、坚果和干果中补充钙质。
除了钙,维生素D的摄入同样是关键。
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缺乏时即使摄入足够的钙,身体也难以有效利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深海鱼类(如鲑鱼、沙丁鱼)和动物肝脏等。
然而,由于食物中的维生素D含量有限,人体主要依靠日晒来合成维生素D。因此,建议年轻女性每天适当晒太阳,尤其是在春夏季,每天户外活动15-30分钟,有助于维生素D的生成。在秋冬季阳光较少时,可以考虑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以维持体内稳定的水平。
在饮食中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嘌呤的摄入。痛风也是在中老年人群中引起骨骼关节痛的常见原因,而饮食对尿酸水平的影响已被多项研究证实。
早在2004年,一项发表在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高嘌呤食物(如红肉、海鲜)摄入量增加会升高血尿酸水平,并增加痛风风险。在这一项持续12年的大规模研究中,红肉和海鲜摄入较高者痛风风险明显增加。
糖分(特别是果糖)也是痛风的危险因素。
果糖是唯一一种能直接升高血尿酸水平的糖类。研究发现,长期摄入高果糖饮食会降低尿酸清除率并导致高尿酸血症。在一项为期12年的研究中,每天饮用1份含糖饮料(如可乐、果汁)的人痛风风险增加1.74倍,而每天饮用2份或更多的人痛风风险增加2.39倍。
相反,一些食物可能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例如,乳制品(尤其是低脂乳制品)被发现可降低痛风风险。此外,地中海饮食富含蔬菜、坚果、全谷物和健康脂肪,具有抗炎和降低尿酸的作用,被认为是痛风患者的理想饮食模式。而这些食物不仅可以降低痛风风险,还能增加钙质吸收,预防骨质疏松,一举两得。
规律运动也是另一个为骨骼关节健康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途径。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肌肉力量,还能刺激骨骼生长,提高骨密度。女性如果从年轻时养成运动习惯,就能在骨量达到峰值前积累更多的“骨骼资本”,为未来的骨健康打下基础。
研究表明,跑步、跳绳、舞蹈和有氧操等高冲击运动,它们能够促进骨骼重塑,增强骨密度。此外,抗阻训练(如举重、俯卧撑)能够增强肌肉力量,使肌肉对骨骼形成更好的支撑,从而降低骨折风险。
对于长期久坐或不爱运动的女性而言,适当增加步行等日常活动,也有助于骨骼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游泳和骑自行车虽然对心肺功能有益,但由于它们对骨骼的直接负荷较小,不能很好地促进骨密度增长。因此,建议年轻女性在选择运动方式时,多增加一些需要支撑体重的运动项目。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关节的健康确实成为许多人面临的问题。然而,通过合理的药物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并改善关节功能。除了药物治疗外,保持适当的运动、均衡饮食以及定期检查也是至关重要的。记住,关节健康并非一蹴而就,合理的预防和治疗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老龄化过程,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
参考文献:
Jiang Y. Osteoarthritis year in review 2021: biology.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022;30(2):207-215.
Srivastava M, Deal C. Osteoporosis in elder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lin Geriatr Med. 2002;18(3):529-555.
Leopoldino AO, Machado GC, Ferreira PH, et al. Paracetamol versus placebo for knee and hip osteoarthriti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9;2(2):CD013273.
Danve A, Sehra ST, Neogi T. Role of diet in hyperuricemia and gout. 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tol. 2021;35(4):101723.
Choi HK, Atkinson K, Karlson EW, Willett W, Curhan G. Purine-rich foods, dairy and protein intake, and the risk of gout in men. N Engl J Med. 2004;350(11):1093-1103.
Choi HK, Willett W, Curhan G. Fructose-rich beverages and risk of gout in women. JAMA. 2010;304(20):2270-2278.
#天南地北大拜年#
来源:认真科普的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