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一个零售巨头要凉了!成立 29 年、曾经门店遍全国的人人乐,在 2025 年 5 月收到深交所的 "退市判决书",股票停牌前连续跌停,市值只剩 16 亿,相当于巅峰时期的零头。最魔幻的是,董事长侯延奎在退市前 2 个月突然辞职,理由是 "身体健康原因",但明
又一个零售巨头要凉了!成立 29 年、曾经门店遍全国的人人乐,在 2025 年 5 月收到深交所的 "退市判决书",股票停牌前连续跌停,市值只剩 16 亿,相当于巅峰时期的零头。最魔幻的是,董事长侯延奎在退市前 2 个月突然辞职,理由是 "身体健康原因",但明眼人都看出这是 "卡点跑路"。曾经和沃尔玛、家乐福掰手腕的超市一哥,如今资不抵债、门店只剩 32 家,连卖子公司的钱都能算错账,这场从百亿营收跌到退市的 "超市版大逃杀",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人人乐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1996 年人人乐在深圳创立时,靠 "大卖场 + 低价策略" 迅速崛起,2010 年上市时市值超 200 亿,年营收 113 亿,全国门店超 100 家,连沃尔玛都忌惮三分。那时候逛人人乐是时尚,货架堆成山的洗发水、推着购物车抢购的大爷大妈,简直是中国零售业的活广告。2013 年巅峰期,人人乐在深圳的市场占有率达 28%,比家乐福还高 10 个百分点,妥妥的 "华南超市王"。
谁能想到,上市即巅峰。2014 年营收暴跌 12%,2015 年亏损 1.6 亿,从此开启 "年年亏损" 模式:2021 年亏 8.5 亿,2022 年亏 9.8 亿,2023 年净资产变负,2024 年更绝 —— 业绩预告说赚 4 亿,年报突然亏 1700 万,上演 "超市版狼来了"。最惨的是门店数量,2016 年还有 168 家,2024 年只剩 32 家,4 年关掉 136 家,平均每周关一家,比便利店倒闭还快。
深交所的退市通知直指三大死穴:一是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2023 年 - 3.87 亿,2024 年 - 4.04 亿),资不抵债;二是 2024 年财报被出具 "无法表示意见",相当于会计说 "这账我看不懂";三是内控审计被否定,管理层连自己家金库都管不住。这三条随便一条都能退市,人人乐全占了,简直是 "退市套餐大满贯"。
人人乐的坠落始于盲目的全国扩张。2010 年上市后,创始人何金明提出 "五年万店计划",在西北、西南疯狂开店,光是西安就开了 23 家。但北方人不爱逛南方超市,西安门店平均毛利率比深圳低 15%,2014 年西北区亏损 3.2 亿,不得不关掉 18 家。更绝的是,扩张时借钱修路、建物流园,2015 年负债超 50 亿,利息都够开两家新店,妥妥的 "扩张找死"。
2024 年的业绩魔幻变脸,堪称财务造假教科书。年初预告说卖西安两家子公司赚 4 亿,年报突然说 "对不起,卖子公司的钱没到账,还搭进去 1.11 亿坏账"。说白了就是把 "预期收益" 当现金花,结果买家反悔,不仅没赚到,还得计提坏账。审计机构直接甩锅:"管理层提供的资料不完整,我们没法确认收入",相当于公开说 "这账有问题"。
2020 年西安曲江国企接盘人人乐,本以为背靠大树好乘凉,结果成了 "国企救市失败案例"。曲江投入 15 亿搞重组,要求聚焦西北市场,结果三年亏掉 28 亿,比私企时期亏得还狠。国企管理层不懂零售,把超市当房地产搞,2022 年花 5 亿买商铺,结果商铺贬值 30%,租金收入连利息都覆盖不了。员工吐槽:"以前是私企乱搞,现在是国企瞎搞,反正亏的是公家的钱。"
侯延奎 2023 年 9 月上任,2025 年 3 月辞职,刚好卡在退市通知前 2 个月。更巧的是,他辞职后第二天,人人乐就公告业绩变脸,从预盈 4 亿到实亏 1700 万。有内部人士透露,侯延奎早就知道退市 inevitble,2024 年底就开始找下家,所谓 "身体健康原因" 是幌子,真实原因是 "不想当退市背锅侠"。
在国企体系里,董事长辞职讲究 "急流勇退"。侯延奎任职期间,人人乐关闭 45 家门店、转让 15 家,只剩 1 家新开门店,典型的 "收缩保壳" 策略失败。但他辞职报告里只字不提退市风险,反而大谈 "聚焦核心区域",把锅甩给前任和市场。这种 "卡点离职 + 免责声明" 的操作,在国企退市案例中屡见不鲜,说白了就是 "我走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侯延奎不是第一个跑路的零售高管。2024 年永辉超市 CEO 辞职,2025 年步步高董事长卸任,零售行业高管离职率达 35%,比互联网行业还高。根本原因是传统超市被电商、社区团购按在地上摩擦,高管们发现 "神仙难救",不如提前跑路。侯延奎的辞职,只是这场 "高管逃亡潮" 的冰山一角。
人人乐的衰落,本质是被电商降维打击。2015 年淘宝超市上线,1 小时达、次日达抢走 60% 的日用品订单;2020 年社区团购爆发,团长微信群卖菜比超市便宜 30%,大爷大妈们宁可在楼下提货,也不去超市排队。数据显示,2024 年超市日用品销量同比降 22%,生鲜销量降 35%,人人乐的核心品类被电商吃得骨头都不剩。
传统超市的成本结构早已过时。人人乐 2024 年租金成本占比 18%,比电商高 15 个百分点;员工工资占比 12%,而美团买菜靠外包配送,人力成本只有 5%。更要命的是库存损耗,超市生鲜损耗率 8%,而盒马用冷链物流,损耗率控制在 3%。这些成本差距,让超市商品比电商贵 20% 以上,消费者用脚投票很正常。
人人乐不是没尝试转型。2016 年学永辉搞 "超市 + 餐饮",开了 10 家 Le Super 精品超市,结果餐饮区亏损率达 40%,2018 年全部关掉;2020 年学盒马搞线上配送,投入 3 亿建物流,结果订单量不到预期的 30%,2022 年被迫放弃。每次转型都是 "东施效颦",既没学到电商的效率,又丢了超市的本心,最终成了 "四不像"。
人人乐 2010 年上市后就开始躺平,十年没升级过收银系统,2018 年还在用现金结账,比便利店落后 5 年。反观沃尔玛,2016 年就投入 20 亿搞电商,现在线上订单占比 35%。上市不是套现离场的信号,而是升级转型的起点,可惜人人乐没明白这个道理。
曲江国企接盘后,人人乐成了 "体制内超市",采购流程要走三个月审批,促销活动要报国资委备案,连货架摆放都要符合 "国企形象"。零售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靠行政手段救市,相当于让老虎去爬树,注定失败。
现在的消费者要的是 "便利 + 低价 + 体验",而人人乐还停留在 "堆货 + 促销" 的年代。看看社区团购的团长群、超市的直播带货,年轻人早就习惯了 "手机买菜、机器人配送",传统超市如果不跟上,下一个退市的就是你。
根据规定,人人乐退市后会进入新三板挂牌转让,俗称 "老三板"。这里的股票每周交易三次,股价波动更大,但也给了重组机会。历史上,长油退、二重退等国企退市后都通过重组重新上市,人人乐作为国企控股公司,不排除曲江新区会注入文旅资产搞重组,毕竟背后有西安市政府撑腰。
人人乐剩下的 32 家门店主要在西北,其中西安 15 家,虽然亏损,但地段不错。如果转型社区生鲜店,引入美团买菜合作,或许能盘活。此外,人人乐的供应链体系还在,2024 年物流配送成本比同行低 10%,这是潜在的值钱资产。
人人乐退市告诉我们:别迷信 "老牌巨头",零售业迭代速度比你想象的快;别相信 "国企兜底",市场规律面前人人平等;别碰业绩变脸的公司,预盈转亏背后必有大坑。投资零售股,要看线上转型进度、成本控制能力、数字化水平,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人人乐的退市,是中国零售业变迁的一个缩影 —— 曾经的超市巨头,输给了电商、输给了时代,更输给了自己的盲目扩张和转型失败。当董事长在退市前卡点辞职,当国企接盘也无力回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企业的衰落,更是整个传统零售行业的困境。
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是零售业变革的契机。人人乐的教训告诉后来者:在这个消费者用手机投票的时代,墨守成规就是死路一条,只有拥抱变化、聚焦用户,才能在新零售浪潮中存活。下次当你路过一家门可罗雀的超市时,或许该想想:这里会不会是下一个人人乐?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记住这个教训,期待零售业的下一个春天。
来源:倪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