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新唐书》记载:"孙思邈医术超群,活人无数。"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弟子们问他养生补肾的秘诀。
这位被后人尊称为"药王"的神医没有开任何药方,只说了五个字,道出了养生的至高境界......
贞观年间,孙思邈在终南山隐居。一天,几个弟子来看望他。
大弟子问:"师父,您医术高明,见过那么多求补肾的病人,到底什么药最好?"
孙思邈微笑着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有个富商,整天吃补药,结果越补越虚。"
"他找我看病时,我问他:'你每天都在忙什么?'他说:'忙着赚钱,忙着应酬。'"
"我说:'你的病不是药能补的。'他问:'那该怎么办?'我说:'你先回家好好睡一觉。'"
小弟子问:"睡觉也能补肾?"
孙思邈说:"《黄帝内经》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睡眠能养阴气,是最好的补药。"
"你们看那边的松树,它不用人工浇灌,靠的是自然的雨露。人体也一样,过度补药反而伤身。"
另一个弟子说:"可是很多人都说要吃补药。"
孙思邈说:"我再讲个故事。有个官员,天天吃人参鹿茸,结果火气太旺,整夜失眠。"
"他来找我,我让他停了所有补药,教他一个养生法:白天该动就动,晚上该静就静。"
"一个月后,他精神好了,睡眠也好了。'顺应四时,养生之道也。'"
大弟子问:"那平时吃什么补肾最好?"
孙思邈指着院子里的菜园说:"你看那些青菜,顺应节气而生,这就是最好的补品。"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日常饮食就是最好的补药。"
小弟子问:"那些名贵的补药呢?"
孙思邈说:"我见过太多人乱服补药而伤身的。就像给干枯的树浇太多水,反而会烂根。"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真正的补养,是顺应自然,保养正气。"
弟子们听得入神,又问:"师父,您活了这么久,身体这么好,靠的是什么?"
孙思邈说:"我年轻时也爱吃补药,后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天地有常数,生命有常理。"
"你们看这棵老松树,它不需要人工培育,自然生长得苍劲挺拔。人也是这样,太过补养反而违背自然。"
就在这时,一阵山风吹过,孙思邈看着随风摇曳的松树,若有所思地说:"真正的补肾神药,就在这五个字中......"
孙思邈缓缓说道:"顺应自然之理。"
弟子们愣住了:"这就是神药?"
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真正的养生,不是靠药物,而是顺应自然规律。"
"春天阳气升发,该运动就运动;夏天暑气炎热,该清淡就清淡;秋天气候干燥,该滋润就滋润;冬天寒气收藏,该静养就静养。"
大弟子问:"这就能补肾?"
孙思邈说:"'肾者,作强之官。'肾的强弱,关键在于精气神的协调。"
"就像种地,重要的不是施肥,而是顺应节气。春播、夏耘、秋收、冬藏,这是自然之理。"
小弟子问:"那吃补药有什么问题?"
孙思邈说:"'是药三分毒。'补药也是药,用得不当就会伤身。"
"你看这些花草,不需要特别养护,顺其自然就能生长茂盛。人体也是这样,过度补养反而违背自然规律。"
一个弟子问:"怎样才能做到顺应自然?"
孙思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活起居要有规律,这就是顺应自然。"
"早睡早起,不熬夜;饮食有度,不暴饮暴食;劳逸结合,不过度操劳;心态平和,不过度忧虑。这些都比补药重要。"
大弟子恍然大悟:"原来养生这么简单。"
孙思邈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简单的才是真理。"
"你们看这清晨的露珠,不是靠人工制造的,而是自然形成的。人体的精气神也是这样,顺其自然才能充沛。"
弟子们又问:"那平时该注意什么?"
孙思邈说:"'静以养身,俭以养德。'保持心境平和,生活有度,这就是最好的养生。"
"就像这山间的松树,不管风雨雷电,都能保持挺拔。人也要这样,保持内心的平静,这比任何补药都管用。"
从此以后,这个养生的道理在民间广为流传。
人们明白了,真正的补肾之道,不在药箱里,而在于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体自有其运行规律,顺应这个规律,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这五个字的养生智慧,超越了时代,至今仍在指导着人们的健康生活。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养生之道,在于返璞归真,顺应自然。
来源:张垣丫姐